99,043
次編輯
變更
徐兆寿
,無編輯摘要
徐兆寿,1968年生,[[甘肃]]凉州人, [[ 文学 ]][[ 博士 ]] 。现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 [[ 教授 ]] 。 [[ 中国作家协会 ]] 会员,甘肃省首批荣誉作家。1988年开始在各种杂志上发表诗歌、 [[ 小说 ]] 、 [[ 散文 ]] 、评论等作品,共计300多万字。长篇小说有《非常日记》、《生于1980》、《幻爱》(《我的虚拟婚姻》)、《非常情爱》、《生死相许》、《伟大的生活》等,诗集有《那古老大海的浪花啊》、《麦穗之歌》等,学术著作有《我的文学观》、《中国文化精神之我见》、《非常对话》、《爱是需要学习的》、《爱与性的秘密》等,获"全国畅销书奖"、"敦煌文艺奖"、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十多项奖,在《新华文摘》、《光明日报》、《小说评论》、《文艺争鸣》等刊物上发表文学评论数十篇。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徐兆寿
13、《生态电影的崛起》,《文艺争鸣》,2010年第3期
14、《 [[ 巴金 ]] 的理想和知识分子立场》,《文艺争鸣》,2010年第3期
15、《生态电影的崛起》,《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0年第6期
53、《重新发现丝绸之路 构建亚洲精神共同体》,《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年第2期,
54、 《 [[ 张艺谋 ]] 与那一代导演的宿命 》,《文学报》,2015年2月12日
55、《高人》,《黄河文学》,2015年第9期
==作品特点==
新世纪以来,徐兆寿敏锐地抓住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用 [[ 哲学 ]] 、 [[ 社会学 ]] 、 [[ 心理学 ]] 的视角观察社会问题,被称为“问题小说家”,前期作品《非常日记》、《非常情爱》、《非常对话》等形成了“非常”系列小说,引发了对当代大学生或“80”后的生存和精神状态的热议。
同时也致力于性文化的研究,大胆地触及中国文化的“禁区”,反映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中西文化的冲突下信仰失落时的心灵焦躁、现代人的异化等人性的主题—既有对人性心理焦躁、彷徨的揭露也有对理想世界构建温情的一面。也曾与著名的性学家刘达临教授就性文化方面的问题进行解读,成为全国首位在新浪开设大学生性心理咨询的专家,被誉为青年性学领军人物。他的创作属于智性的带有文化哲学色彩的写作,与社会学、生理学、精神分析理论有密切的血缘联系,他的知识结构和精神资源既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脉,又接受了世界文化的精神。(雷达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