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八极拳

增加 84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八极”意为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其动作朴实简洁,刚猛脆烈,多震脚发劲动作。
八极拳为中华武术拳种之一,取其以六种开法(六大开)作为技法核心、破开对方门户(防守架子)之意。称“八极”者,系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的说法,寓“八方极远”之意,以其刚劲、朴实、动作迅猛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门八极”、“开拳”等。但近代根据其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的特点,以“八极”二字定名。<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96707048.html   为什么说: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百度, 2017-09-11</ref>  
在汉朝 [[ 刘安 ]] 写的《淮南子》里记载:“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这里八极代表了极远之处。八极拳之名也是要本门弟子将八极拳的劲道练到极远之境。
八极拳历史悠久,经历代传人刻苦精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练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断发扬光大,经久不衰,代代涌现出诸多的武术名家,在武术界影响很大。
===拳种起源===
明代之说:一说,起源于明代,因在 [[ 戚继光 ]] 著《纪效新书——拳经捷罗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极拳”。<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15944090122822172.htmll   八极拳起源于哪?],百度知道, 2016-05-19</ref>  
[[ 张岳山 ]] 创:二说,是清代河南焦作月山寺住持张岳山创。
道士所创:三说,是明末一号“癞”的云游高人所创,后传 [[ 吴钟 ]]
以上说法虽然都没有确切的资料证明。但中华文化,特别是武术这一块,基本上都是师父口述心授的,这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所以以上结果都有可能。
===历史发展===
八极拳全名“开门八极拳”。 [[ 尊癞 ]] 为一世,吴钟为二世,吴钟中年得一女,名荣,为习武近30岁嫁于海丰习长拳者戴氏。她遵“开门”之精神,将长拳之太宗拳、太祖拳、飞虎拳、桃花散等拳术依八极拳法之风格,提炼修改,传回孟村。此后,求习八极拳者日增。 [[ 乾隆 ]] 四十年左右,吴及族弟吴钟毓开门授艺,求艺者数十人。除本镇吴、丁各氏外,亦有罗疃等地者。民国二十年载: [[ 张殿奎 ]] ,自设武馆,授徒百余。八极拳据传由癞姓道士传艺河北省沧州市孟村人吴钟:吴钟传艺其女 [[ 吴荣 ]] 。孟村遂成为八极拳的发源地地。自吴荣之后,八极拳分两支传习:一是吴氏本家及其门生。近代传衍不绝,造诣较深者有 [[ 吴楠 ]] [[ 吴恺 ]] [[ 吴会清 ]] [[ 吴秀峰 ]] [[ 吴连枝 ]] 。其近亲 [[ 马凤图 ]] 影响较大,传人较广。
自吴、李、马之后,八极拳由沧州市孟村一隅之地,播及全国。
近代八极拳名家 [[ 李书文 ]] (字同臣)练功成癖,寒暑不辍,深得枪法之奥秘,武术界内称“神枪李”。《正定沧县志》载:“李书文室内排掌击空,离窗五尺,窗纸振荡有声。李以枪刺树上枣,一枪一只。刺壁之蝇,蝇落而壁无痕。铁锥入壁,力拔甚难,他以枪搅之,锥即出。”《武林史话》记有八极拳师的三大保镖如下:“八极拳”乃是以其实战能力而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了浓重一笔。八极拳名师李书文是以其大枪而驰名天下的,曾被 [[ 许兰洲 ]] 将军、 [[ 景林 ]] 提督等召用为保镖和武术教师,在军阀割据时代,曾活跃在风云多变的中国政治舞台上。李书文的大弟子 [[ 霍殿阁 ]] 做过末代皇帝溥仪的武术教师和警卫官。李书文的最后一个弟子刘云樵,在国民党政府警备队服役,当过侍卫队教官和 [[ 蒋介石 ]] 警卫。而与 [[ 刘云樵 ]] 同时跟李书文学八极拳的李健吾,做过毛泽东主席的警卫。
八极拳传播至今,已形成了各具特色、风格不同的拳法技术,有古朴、庄重、实用的“霍氏八极拳”;有灵活、快速的“马氏通背八极拳”;有流畅、活泼的“吴氏劈挂八极拳”;有节奏鲜明的“台湾螳螂八极拳”等等。
2010年8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号Ⅵ-28 八极拳。<ref>[https://www.maigoo.com/citiao/155466.html   八极拳(月山八极拳)],百度, </ref>  清末民初时,因 [[ 王中泉 ]] [[ 张景星 ]] ,李书文,王连峰,霍殿阁,刘云樵, [[ 吴会清 ]] 等人而闻名中国。八极拳现在盛行于中国北方及台湾。后传入日本、韩国及其他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丹麦、意大利等地。
===特色风格===
八极拳的发力以“刚猛暴烈,崩撼突击”“动如绷弓,发若炸雷”为特色,从而有别于其它拳种。其劲法主要有十字劲、沉坠劲、缠丝劲等,但各种劲力之间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兼容的整体。
八极拳的发力虽然刚猛暴烈,但在练习和应用时都讲究“劲到头发”,也就是通常练武术讲的“寸劲”、“爆发力”,但八极拳所发出的是督透之劲,不是抖弹之劲。八极拳发力的全过程可分为前期动作的运动过程(发力的准备过程)和发力过程,发力动作的运动过程要放松,要达到松而不懈、快而不僵的要求,以便在节省体力、理顺筋脉的前提下快速完成动作过程,当动作运行到指定位置时,再突然发力。所以八极拳的发力过程要领总结起来就是:发力前的过程要放松、要快速,快速到位,到位发力。这既是练习时的要求,也是应用时的要领。<ref>[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5191672/   八极拳发力原理(李俊义师叔)],哔哩哔哩, 2017-10-08 </ref>  
===跺脚技术===
==代表人物==
[[ 王中泉 ]] 、李书文、 [[ 孙亮亭]]
清光绪年间,王中泉到北京帮助族兄王中山戳杆教徒。王中泉精五虎擒羊棍(即八棍头),在北京九门挂棍无敌手,后担任镖师。江湖有“神棍”王中泉之誉,八极拳立足北京,王中泉之功也!李书文出师后到北京与王师兄会合,兄弟二人遂名噪北京城。二人名望日高,皆被聘请为清军武术教习。李书文被天津小站袁世凯北洋新军练兵处聘请为武术教习,从此他和军队结缘,一生大多在军队中任军将教习。李书文在天津与各门高手进行无数次拳、枪较量,战无不胜,江湖人称“神枪李”。八极拳立足天津,“神枪”李书文之功也!
神拳 [[ 王锡庆]]
王锡庆(1889—1962)有 “神拳” 之美誉,亦罗疃李氏八极的重要传人。王自幼喜武,先拜 [[ 李大忠 ]] 之徒 [[ 杜凤元 ]] 为师,杜见其肯下苦功,即尽心教授。王锡庆基本功十分扎实,一套八极架练了七年,才学其他拳、械、六开、八招之类。后经杜凤元介绍又拜 [[ 李贵章 ]] 为师,使其技艺更上层楼,日臻完善。王锡庆好武几近痴迷,练起功来常常废寝忘餐,致使种庄稼荒了地、养牲口饿死驴,只要说起“把势(方言,此处指武术)”就忘了要办的正事。去罗疃学艺十八里路,往返练着拳走,功夫之深可以想象。”他为师门惩治不义之人的故事,被传为武坛佳话(欲了解详情,参见《神拳王锡庆》一文)。
霍殿阁担任末代皇帝武术教师
1924年底奉军入关,李景林将军任直隶督办,聘请李书文、霍殿阁等为军将教官,并让霍庆云当他的门面徒弟。这样,李、霍师徒在天津盘桓于许兰州将军公馆和李景林将军行辕。霍殿阁也有“神枪”之功,大枪点苍蝇而墙壁不留痕迹。霍殿阁吸收了仙道高真人的终南山大架太极拳、龙形直八卦、倒双钩、八卦剑、泥球功、掌板功、绷弓功等,充实八极拳功法。1927年在许兰洲、 [[ 商衍瀛 ]] 的推荐下就聘于末代皇帝 [[ 溥仪 ]] 。日本武士不服气非得比试不可,霍携弟子 [[ 霍庆云 ]] 赴张园打败日本武士。溥仪遂聘霍殿阁为他的武术老师,霍担任皇帝武师树大招风,各派名家来访者无数,霍未有败绩,遂艺惊津门。李景林将军任南京国术馆副馆长,素知霍功纯艺真遂竭力邀请霍担任少林门长,霍因为担任溥仪武术教师,不愿就聘。<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3858455981836606&wfr=spider&for=pc   溥仪身边的第一保镖霍殿阁到底有多厉害呢?说了你可能不会信],百度, 2018-10-09</ref>  
==视频==
{{#ev:youku|XNTcyMDk2ODAw |alignment=left}}
==参考文献==
[[Category:技藝總論]]
1,8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