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恙蟲病

增加 244 位元組, 4 年前
增加內容
[[File:恙蟲病0.jpg|300px|thumb|有框|右|[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60610/37262588/ 圖片來源:小心恙蟲 今年爆發首例死亡案例]]]
'''恙蟲病'''(英語:Scrub Typhus),是由 [[ 立克次體 ]] 所引起的疾病,臺灣全年皆有病例發生,流行季節主要為夏季。恙蟲病在世界地理上的分布呈現三角形的區域,從日本北部至澳大利亞北部以及巴基斯坦等地所構成,稱為「tsutsugamushi triangle」,甚至喜馬拉雅山脈也有恙蟲病的報告。
==疾病概述==
'''恙蟲病'''又稱為叢林型斑疹傷寒,是由立克次體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可經由感染立克次體的恙蟎(Mite)叮咬傳播。症狀包括 發[[ 發燒 ]] 、惡寒、頭痛、背痛及肌肉痛、淋巴結腫大、出疹等,通常在恙蟎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特有的洞穿式皮膚潰瘍型焦痂(eschar)。發燒1週後,軀幹出現暗紅色的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通常伴隨咳嗽和 X 光可偵測到的 [[ 肺炎 ]] 。若不用抗生素治療,發燒約可持續 14 天,嚴重者可能會發生器官衰竭和出血,且依其地區、立克次體株和曾否暴露於疾病等情形,致死率為1%~60%不等。
==致病原==
==流行病學==
===世界流行概況===
恙蟲病在世界的地理分布相當廣泛,流行區域呈現三角區域(tsutsugamushi triangle),該區域的三個頂點分別為:[[日本]]北部、[[澳洲]]北部、[[巴基斯坦]]及[[阿富汗]],此三個頂點連線所畫出的範圍,為恙蟲病流行之區域。此區域涵蓋 [[ 熱帶 ]] [[ 溫帶 ]] 地區,甚至海拔3000多公尺高度之[[喜馬拉雅山]]上都有此病的分布。恙蟲病為[[亞洲]]臨[[太平洋]]區域,包含[[韓國]]、[[中國]]、日本、[[臺灣]]、[[菲律賓]]等常見的地方性流行傳染病,多數病例發生在[[東南亞]]、[[印度尼西亞|印尼]]、[[中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北部的農村地區。
===臺灣病例概況===
==傳染窩==
恙蟎的動物宿主有囓齒類、哺乳類([[羊]]、[[豬]]、[[狗]]、[[貓]])、鳥類等,其中以囓齒類鼠類為主,並可長期保菌和傳播恙蟲病立克次體(O. tsutsugamushi )。感染立克次體的恙蟎,會經由卵性遺傳而代傳立克次體,並於其四個發育期中,即卵、幼蟲、若蟲、成蟲各階段均保有立克次體,成為永久性感染。
[[File:恙蟲病傳播途徑.jpg|320px|thumb|有框|右|[https://www.ntshb.gov.tw/bureau_6/information/index.aspx?aid=310&infoid=985 圖片來源:別來無「恙」! 做好恙蟲病防護恙蟲病傳染途徑]]]
==傳染方式==
恙蟲病的病媒為恙蟎(Mite),屬於蛛形綱(Arachnida),幼蟲(chigger)相當微小,肉眼幾乎看不見。恙螨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到經過的動物或人類身上,宿主遭具傳染性的恙蟎幼蟲叮咬,經由其唾液使宿主感染立克次體,人為恙蟲病的偶然宿主,不會直接由人傳染給人。在臺灣,恙蟲病的病媒主要是地里恙蟎(Leptotrombidium deliense)。
避免暴露於恙蟎孳生的草叢環境。若至郊區、戶外活動或工作必須接觸草叢環境時,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包括穿著長袖衣褲、手套、長筒襪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並將褲管紮入襪內;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可使用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DEET或Picaridin之防蚊藥劑,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離開草叢環境後應儘速沐浴並更換全部衣物,避免恙蟎的附著和叮咬,以降低感染風險。<br>
B.消滅恙蟎:<br>
在特殊地區(如:營地周圍的地面、 [[ 植物 ]] 、礦坑建築物)和恙蟲病地方性流行的地區可使用有效的環境衛生用藥(百滅寧、第滅寧、賽滅寧、撲滅松等)。<br>
C.剷除雜草以消除恙蟎孳生地,尤其在住宅附近、道路兩旁以及田埂等草叢區域:<br>
# 剷除的雜草及垃圾應焚燒或掩埋。
* 5.接觸者處理:不需要。
* 6.接觸者及感染源的調查:調查確定病例的確實感染地點,與前往該地點的目的;並調查暴露於相同感染源之接觸者,是否有疑似症狀。
* 7.治療方法: [[ 四環黴素 ]] 類,需遵從醫囑使用。
==視頻==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