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新龙县

增加 18,96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 新龙县07.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12/ab2b1a49fc4440eb858720fb61cbac4e.jpeg 原图连接][https://www.sohu.com/a/246661561_701855 图片来自搜狐网]]]
''' 新龙县 ''' 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甘孜州中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属川西山原和[[横断山脉]]地接触带。 [[新龙县]]东与[[炉霍县]]、[[道孚县]]相连,南与[[雅江县]]、[[理塘县]]接壤,西与[[白玉县]]毗邻,北与[[甘孜县]]分界,西北与[[德格县]]相接,地跨北纬30°23′~31°32′、东经99°37′~100°54′ ,面积9182.74平方公里 。新龙县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5992米,最低点海拔2760米。新龙县境以北甘孜新龙公路经100公里与国道317线相连 。 至2013年底新龙县辖区面积9182.74平方公里,辖1镇、18乡、1街道办,总人口49833人。 2013年,新龙县地方生产总值6.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全年社会商品零售额0.78亿元。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20年2月18 属川西山原和横断山脉地接触带,境内主要景区有:雅砻江大峡谷、雄龙扎呷神山、卡瓦洛 雪山、措卡湖、格日溶洞、拉日马等。 ==县名来历==  新龙 退出贫困 藏语名“梁茹”,意为森林间的谷。昔称“瞻对”,意为铁打成疙瘩。 城驻地,藏语称“珠母宗”,意为雌龙,因城后夏热山形如卧龙;1950年解放,藏语改称县城为“主沙宗”,“沙”意为新,寓为旧龙换新,故名。1951年废原县名“瞻化”,更名为新龙,寓“龙获新生”
==历史沿革==
新龙历史悠久,古称“瞻对”。春秋战国前,藏族先民已在此繁衍生息,先秦至三国时期为为白狼国地。  南北朝至隋,这里为附国一部。  唐属吐蕃。元至元十年(1273)封“瞻对本冲”,为瞻对第一代土司。至元二十五年(1288),置喇马儿刚等处招讨司。  明洪武六年(1373),册封上、下瞻对5土司。洪武七年(1374),设沙可万户府和兆日千户所。  清康熙四十年(1701),置喇滚安抚司。雍正六年(1728)至乾隆十年(1745),先后分授上、中瞻为长官司、下瞻对安抚司,故称“三瞻”。道光二十八年(1848)工布朗结控制全瞻对。  同治四年(1865)起成为西藏在川所辖达46年之“飞地”。  宣统三年(1911),置瞻对设治委员。  民国五年(1916),置瞻化县。1936年5月,红军经瞻化,成立了瞻化县博巴政府和雄龙西、尤拉西、甲拉西等待1个乡博巴政府。民国28年(1939),属西康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 。1955  1955 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1990  1990 年辖4区、1镇、23乡。县治如龙镇,距州府康定市75公里,离省会成都841公里。  解放后,于1951年以县城地形如龙头,藏语昔称“主母龙”,后改称“主沙主”,意为新龙,赋“龙获新生”之意,故更名新龙 县。 2013年底新龙县辖区面积9182.74平方公里,辖1镇、18乡、1街道办,总人口49833人。 2013年,新龙县地方生产总值6.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全年社会商品零售额0.78亿元。 2018年5月,“2018中国最美县域榜单”正式公布,新龙县上榜。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20年2月18日,退出贫困 县。
==行政区划==
根据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新龙县总人口40505人。至2011年底新龙县总人口4983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3‰。
 
现在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规模技术==
 
新龙县新龙风光秀丽,流连忘返,卡瓦洛日雪山峥嵘壮观,雅砻江大峡谷绮丽神秘;拉日马草原宽广美丽;雄龙扎呷天人合一;措卡瑶池宁静如画;格日溶洞深遂奇险;皮擦秋色多姿多彩新龙,康巴汉子集居地;新龙,锅庄的故乡;新龙,绿色的宝山;新龙,连接甘孜州南北的大通道。
 
解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龙县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1999年,全县GDP达到7979万元,较上年减34.8%;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535,财政收入394.3万元农牧民人平纯收入456万元;乡企总产值完成812万元。通信条件大为改观,已开通国内外直拨、寻呼、移动电话,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大为改善。
 
新龙县位于甘孜州腹心,地处雅砻江中游高山峡谷地带,雅砻江从北至南纵贯全境,在甘孜州经济区中属康北经济区,是康南、康北的连接地,经济实力在天保工程实施前属全州中上水平。境内林业资源丰富,是全省第二大林业县,也是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新龙县原有5个国有工业企业,其中3个林业企业,1个电力企业,1个矿产企业。“天保”工程实施后,林业企业全部停产,只剩下电力公司和麦柯金矿两个企业,乡级以下私营工业不健全,属一些简单的粗加工,未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
==地理环境==
[[土木寺]],又称鲁木饶寺。旧密宁玛派鲁木饶寺地处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被称为佛教讲修如愿至尊之所,圣者密教事部三怙主之地。寺院位于地势独特、风景幽美的佛教圣地,四周神山环绕,风景秀丽。
 
===大峡谷风景区===
 
家喻户晓的雅砻江是新龙县的主要河流,其流经地形成有名的雅砻江大峡谷。此江发源于青海省与四川交界的玉树州境内,流经石渠、甘孜、新龙,南出雅江县,在新龙境内流长175公里,最后汇合于金沙江进入长江。年平均水量25.5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极其丰富。
 
===山岩林===
 
雅砻江大峡谷两边山岩林立,犹如进入了一条古老的隧道。按藏传佛教的说法,这个大峡谷是去往“地之肚脐”的通道。据佛经记载,在这个雪山环抱的卡拉巴王宫中的赞普及朱古拥有超自然力的最高智慧,通过至今没有能行走完的名为“地之肚脐”的神秘通道与整个世界进行沟通和联系,从而牢牢地控制着世界,让世界始终处于均衡状态。在此肚脐中,有天国的庙宇,有无数的珍宝和法器以及各司其职的神灵……在通往肚脐的隧道里,长满奇珍异树,并有咆哮之巨龙卧于当中,且有卡瓦罗守防……而雅砻江当之无愧为巨龙了。
 
===沙鲁里山===
 
雅砻江大峡谷的地质、地貌比较复杂。两边的山为沙鲁里山,自北向南贯穿全境,为中生代三叠系地层,呈“V”字形的深切割高山峡谷。这里春秋连季,冬长夏短,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7.4℃。两边森林的树种极为丰富,有质地细腻的鳞皮冷杉、鳞皮云杉,还有用以造纸、工业、家具的川西云杉、黄果冷杉、高山松、高山栎等,生命力非常强盛。鳞皮冷杉这种树木要分公树和母树。母树每到30年成年后就会结出树果,以风播种。沿途岩壁上长出的小树苗就是风播种的,形成一种奇观。藏家特别喜欢用这种树木修建房屋。
 
===杜鹃花===
 
峡谷里每到4—6月份便是高山杜鹃花的世界。这里还盛产奇珍:虫草、贝母、黄芪、羌活、牛黄、雪莲花、独一味、麝香、鹿茸豹骨、水獭肝、秦艽、党参、熊胆等。沿途风景:麦洛村,紧接着是沙堆乡。藏语“麦洛”意为离甘孜,最近的地方,而“沙堆”则是“地处新龙县最北面”之意。这个乡里有名为“牙窝寺”的宁玛派寺庙,意为巍峨的寺庙。在整个新龙地区像这样的寺庙有54座,有苯波派、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等派别。
 
===俄巴村===
 
俄巴村的由来充满宗教色彩。向河对面望去,有一幢红颜色房子,那是色达五明佛学院大堪布的降生地。据说佛学院的经师在前世堪布圆寂时就预言他将降生在一峡谷中,山形如犀牛的山地平台,初生小名叫俄巴,故这一村名为俄巴村。其村前有一酷似犀牛鼻的山。
 
在途中有一处河弯,弯中央的山上有许多大石板,据说其中有天然的裂缝花纹形成的卡瓦洛日山和地之肚脐的微缩景观。
 
===俄巴村===
 
俄巴村的由来充满宗教色彩。向河对面望去,有一幢红颜色房子,那是色达五明佛学院大堪布的降生地。据说佛学院的经师在前世堪布圆寂时就预言他将降生在一峡谷中,山形如犀牛的山地平台,初生小名叫俄巴,故这一村名为俄巴村。其村前有一酷似犀牛鼻的山。 在途中有一处河弯,弯中央的山上有许多大石板,据说其中有天然的裂缝花纹形成的卡瓦洛日山和地之肚脐的微缩景观。
 
===日巴觉姆寺===
 
日巴觉姆寺是一座不大的觉姆(尼姑)寺庙,建于200多年前,是宁玛派寺庙。有觉姆33人,没有活佛,也还未寻访到灵童。挂在正殿当中的一幅唐卡上有一双赤朱色的大脚,是该寺的前任女活佛去印度印回的。左右两边有两幅极珍贵的大唐卡,如果完全展开来可以把这个寺庙的半边墙壁覆盖,一般只有在节日时才打开它。殿内为白度母,中为则巴妹,就是长寿佛,右边是绿度母。还有两尊小佛,左是多罗活佛前世塑像,投生到泸定的一汉族家,父母为纯汉族。右边为白马登灯喇嘛,圆寂时虹化为一道彩虹而不见了。虹化现象至今还是一个不能解释的谜。
 
===圣山===
 
日巴乡的大峡谷左边,有一座高高的雪山叫卡洼洛日大雪山,它是新龙县最高的圣山,海拔有5995米,终年积雪,与佛经中记载的卡瓦罗守护神同名。在这个地区,如果谁家有灾难,或为避免灾难,祈求福祉,都会到此山上来转山,据说转一圈就相当于念一年的平安经或消灾经。此山山顶是现代冰川发育而成,就像给此神山戴了一顶圣冠,在太阳下闪闪发光。
 
===大坝===
 
在转山路山坳上有一大坝子,坝上有一白色的红木楼房是日巴活佛所住的房子,房子的左边半山被经幡所覆盖。由各种颜色的经幡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嗡”字,是六字真言的第一个字母,这是我们所见康区最大的“嗡”字,为新龙第一景,它是日巴活佛为祈祷圣山不怒和众生的安宁,而带领僧众四处化缘,投资80多万元,历经1个多月精心挂在这半片山上的。面积约有100多平方米,它可以与拉萨的那幅大唐卡相媲美。
 
===飞舞的森林===
 
钻进古木参天,荆藤飞舞的森林,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路旁林木葱郁,树种繁多,诸如云杉冷杉松柏、桦、栎、青杠等遮天敝日。密森深处有一小寺,方圆不过十余平方米,殿内塑有诸佛尊像,乃敬神和诵经之地。门上匾额写有拉扎呷山洞概况,寺周围五彩的嘛呢旗幡随风飘动,给幽静的山木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顺着弯曲的山路走至神山主洞左侧的小山包时,忽觉视野开阔,就像从蔽日遮天的森林走到雪山上一样,从格日沟至下坝一带的美景尽收眼底,更有那成群结队的盘羊漫步山林游牧,与其说巧遇,到不如说迎接来客更确切一些。
 
拉扎呷山主洞——“劣切玛”位于数千丈高的悬崖壁下,那洞口恰象雄狮张开的大嘴。两壁是嶙峋的怪石,在岩石的凹凸处,悬吊着各种植物。据新龙县概况资料辑要名胜迹载:“离城二日之格日山,有岩洞,相传其远有九日程。内有天生石佛,踞坐期间,惟无人敢深入”。书中记载的正是此洞。藏文《拉扎呷山考》说:“洞外山崖呈银白色,有自然形成的金刚杵、法轮、莲花台、珍宝、交杵金刚以及藏文、梵文、汉文等字样,有莲花祖师、自在圣人等诸佛尊像和格萨尔王留下的手足迹印”。独特的景致和绝妙的传说,无不吸引着人们前来观赏大自然的美景。
 
溶洞入口处狭小,但深入二十余米后,便给人以高深莫测之感。《拉扎呷山考》载:“洞内洞穴高低错落,曲折回旋,体态多姿,洞中有洞,洞皆有泉,真是为自然形成的无量宫宝殿,伞幢、八瑞物、诸佛像栩栩如生”。凭借着火光,那些红绿黑白各种乳石交错而立,抬头可见那些就冰凌条般的钟乳石,似莲花垂挂下来,有的洁白如玉,有的橙黄如金,在火光的反射下变幻着色彩,若隐若现地闪烁着。似一盏盏吊灯,把这溶洞点缀得更加金碧辉煌。洞左侧有一支小洞,有一凹陷处,形成天然水池,清澈见底,池底彩石红的象珊瑚、绿的玛瑙,把池水镶嵌得绚丽多彩。尝此浸水,其凉彻骨,人称此水为无量寿佛赐的甘露,喝了可益寿延年。折回往前走,便是岔洞,此处有一块圆形白乳石,上盘旋着青白两蛇,仔细分辨,鳞纹依稀可见,相传是守洞的卫士。往下走,更觉幽奥,道路曲折陡峻,偶尔丢一石块,约几分钟仍可听见滚石之声,但无人敢去探险。据传往西走,直到理塘县境才见天,究竟出口在哪里,至今仍是个迷。洞内有许多暗流。特别是顶部如象数念珠那样,一滴一滴的水,象一粒一粒珍珠落下,在溶洞的深渊里,发出温柔而清悦的溅声,宛若幽长的铃声,使你更觉赏心悦目。石壁上的飞禽走兽,人物神像千姿百态,特别是那八宝吉祥图像,争相映辉,真乃大自然的一幅奇观。洞岩雄巍,石笋峥嵘,钟乳丛丛,石花朵朵,宛如进入仙阙龙宫,目不暇接。
 
往上走便可看见莲花石柱参天而立,莲花柱顶部四周便是观世音、无量寿佛、莲花大师、度母等诸佛石像,如同寺庙宝殿里人工塑造的佛像那样逼真,真是喜怒悲乐的情绪般皆俱;立、行、坐、卧的姿态样样皆有,这富丽堂皇的境界宛如天宫,给人一种摇摇直上、飘飘欲仙之感。佛像下侧有一大象石,呈深黄色,体态逼真,生动感人。游人置身在这奇石异洞中,无不为这鬼斧神工的精雕细刻的技艺而惊叹!石佛以上便是狼牙交错的岩石,石笋簇拥,逶迤壮观、那些倾斜的巨石,歪倒的弯窿参差危耸,欲坠不坠,相传有一高僧曾攀崖直上山顶。
 
===仙丹洞===
 
往前走便来到主洞右侧的“仙丹洞”,内塑有十余米的莲花祖师泥像,显得眉清目秀,盘腿而坐,潇洒大方。相传有喇嘛在此获得仙丹故名。主洞下侧为“地狱洞”,传说人之善恶可在此呈现,其内十八层地狱样样俱全。此外还有化智龙沙活佛修炼过的“龙河洞”和“锌波洞”、“仙药洞”等,各有奇观异象,也是历代红教、苯教、噶举、萨迦等教派喇嘛修行之地,流传的许多神妙故事和奇观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探险。
 
新龙县四大神山之一的扎呷神山风景区,位于新龙县城西23公里处,属于高山峡谷地带,海拔3400米。过了桥向右走,便进入扎呷风景区。首先到达的村子,因其山沟形如蛇,故得名温都村,意即“蛇形”。接下来路过的村子叫“布都查”,其名由也颇有趣,相传新龙大活佛喜绕降泽在其母肚内降生前,在这里叫了一声“布都”,故该村叫布都查。
 
走过一段狭窄的山沟后,视野便开阔起来。这里山高林密,山清水秀,远远矗立着的那座洁白的山峰便是扎呷神山。扎呷神山的美,“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出来,而且也不是一次就会达到满足的。雄龙扎呷神山是新龙县四大神山之一,四周环山抱水,灌木丛林,顶峰由洁白的花岗岩垒积而成。
 
从山脚至顶峰以下,有三条横绕便道,山腰小道犹如系着的一条腰带,峰下一道恰似哈达。嘎绒寺挺立于山正中,群塔和麻尼堆伴随左右。座经寺居于右侧幽静的山林溪水旁,波瓦寺、嘎绒寺、瓦秋寺面向扎呷山而立,使扎呷山显得更加巍峨挺拔。山的右侧有一草坪名各洛通,是全县唯一的天葬之处,每当香柏枝浓烟升起,就会有几十只鹭盘旋上空而来。扎呷山峰似刀尖直插云霄,挺拔秀丽,常有彩云笼罩顶峰,时而集聚,时而疏散,千资百态,人们赋予它许多迷漓动人的传说。相传,雄龙扎呷山是各地活佛和菩萨居住。
 
===松林口===
 
再往前走就到了被称为风景一绝的松林口,这里都是天然林,其特色是左边山上全是柏树,而右边山上长满了松树。原因是柏树喜欢向阳略干的地方,所以长在阳山,而松树则喜欢阴,潮湿的阳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非常秀丽。提起草原,人们不仅会想到那里的蓝天、白云和随风飘荡的牧歌。而美丽的拉日马草原,远比这神牧千里的草原更富有诗意。拉日马草原被誉为神仙居住的地方,它不象内蒙古草原那样旷大单一,也不象藏北草原那样混圆起伏,而是由草原、森林、河流和延绵不尽的雪峰构成一体。美丽的景色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不断变换色彩,横断山的垂直立体气候,使这里动植物分布非常有层次地排列,眼前的这一切会让你不停地按着照像机的快门,拿起手中的画板尽情地描绘眼前的美景。高原瞬息万变的气候为你提供了五彩斑澜的色彩,身置其中,你会感到心灵象轻飘自在的浮云,让您想尽情的呼吸,尽情地高歌,尽情地畅想,尽情地忘掉城市带给你的疲惫、繁忙,尽情地享受阳光、绿草和鲜花赐给您的宁静和轻松。
 
藏族有一首赞歌这样唱到:"我们耕种生命的真谛,千年岁月同呼唤一个生命,天地长长,心也长长,珍惜自己,友爱一切生命,太阳给我洁白无瑕的幸运,高天流水,哺育我的善良和无怨无悔。”是的,高天流水哺育了这个民族的善良和无怨无悔,除了感悟大自然赐给这片草原的灵性,你会走进一个有着浓厚文化理念的民族,走进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信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用顽强的意志和体能,送走严酷的冬秋,追赶灿烂的夏季,以草原般博大的胸怀,捧着洁白的哈达,笑迎四方宾客。走进帐篷,游牧民族世代单一的生活留痕,会在黑色帐篷里一览无余。
 
进入夏季的拉日马草原,您会看到牧民从四面八方赶着马群,身着节日的盛装,以赛马这种欢庆丰收的方式来完成草原最好的季节一次英雄式的聚会。在这辽阔的草原上,您会看到能骑善射的新龙汉子的英武,会领略到英雄格萨尔率领千军万马降妖伏魔的排山之势,男儿们驾驭着骏马,以矫健的身影在马背上翻飞的各种姿势,他们那极富感染力的表演,使你感到藏民族世世代代的英雄故事就是在这些勇士的吆喝声中,在马蹄奔腾的踩蹋声中如歌如舞地流淌出。
 
在意犹未尽的兴奋中,您会看到拉日马草原上迎风而动的风马旗,旗上印的是佛教经文,据说经幡每被风吹动一次就等于诵了一遍"六字真言"。千百年来,高原牧民们就是在风马旗下,从母亲的怀抱中下地走动的那一天起,就会追随先辈们的足迹踏上轮回之路。在拉日马草原,只要你留心,各色的风马旗随处可见,它们在风中翻飞,叙述着信仰者虔诚的夙愿。
 
到达拉日马乡后,远远地就能见到傲然屹立的拉日马神山,神山脚之下有许多用石板砌成的佛塔。这些佛塔群既体现了藏传佛教的观想,同时又是一处艺术殿堂。当地有个说法,凡绕这些佛塔及神山转一圈,也就相当于念了113亿次"六字真言"。
 
第一经塔是甘珠尔塔,它的总高度为11.03米,塔身全是用刻满甘珠尔全套经文的石板砌成的。《甘珠尔》经文的内容包含了天文、地理、算学、医学以及制作等,可以说是集藏文化之大成。甘珠尔塔色彩非常鲜艳,主体颜色是兰色和黄色,兰色代表天,黄色代表地,也有“集天地之灵气、世之大成”之意。在塔上还有许多石刻佛。在塔的周围则有许多小塔,都是在很早以前当地的居民自发修建的。
 
五彩缤纷的拉日马佛塔,是一座用成千上万的石片刻着的一百零八部《甘珠尔》经文的彩塔。据说围着彩塔转三圈定会心想事成。
 
再往前走是扎宗寺(“山岩犹如碉楼”之意)。该寺庙由前清竹庆朱古所建,距今有200多年。现有僧人130人,他们都是能工巧匠。
 
===如意塔===
 
在神山的背面,有一处高大、瑰丽的塔群叫尊胜吉祥如意塔,意为“世界之中心”。由113个塔组成,居于中心的塔代表着释加牟尼,再下是尊胜塔、菩堤塔、莲聚塔、天降塔、吉祥门塔、好塔、神变塔及涅磐塔等八种塔。塔身共六层,代表着佛国六重天,每个塔的造型都不同,象征各有所长。前面还有三个圆形小塔,说是雪山神主塔,也有说是日松贡布塔,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座。在每个塔里都有一部丹珠尔经书,一个佛像,有五色花环,以及各种吉祥图。它具体建于何年,已经没有文字资料可考了,文革遭受破坏,改革开放以后,尼麦银批活佛与当地村民齐心协力用资80万元,恢复了此塔。
==名优特产==
19,0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