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969
次編輯
變更
府试
,無編輯摘要
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清朝时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连考五场。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在四月举行,连考三场。县试合格后才有资格参加府试,府试合格后才有资格参加院试;参加县试、府试的都称为“童生”,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合格后称为生员,不合格的仍旧是童生。
清朝的院试是每三年举行两次,由[[皇帝]]任命的学政到各地主考 <ref>[https://blog.csdn.net/Legends_Never_Die/article/details/80542889 清科举制度],CSDN博客,2018-06-01</ref> 。辰、戌、丑、未年的称为岁试;寅、申、巳、亥年,称为科试。院试得到第一名的称为“案首”。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廪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廪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生员获得“入学”的资格后,可以到官办的府、州、县学[[读书]]。不过明清的入官学基本上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多少真正的知识传授。入学后经过学政的选拔,便可以参加下一级乡试。文品、人品皆优的生员,有机会被选为贡生(拔贡),成为国子监的学生。与国子监其他“ 监生”不同,“贡生”是正途所出,属一种荣誉,并且贡生可以朝选做官。
==考试科目及场景==
考试科目,分帖经、杂文、策论三场,分别考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共录五十人,分甲、乙两等,前十名为甲等 <ref>[https://new.qq.com/omn/20200323/20200323A0EU6V00.html 古代科举有多难?考上举人的概率竟比考上“清北”的概率还低!],腾讯网,2020-03-23 </ref> 。
卯时一刻,贡院开门,数千名考生依次接受初查,鱼贯入场,在四名执灯小童的带领下分别进入四个考场,又在门口再次接受军士的搜身检查后方才最后进入[[考场]],按考引(即准考证)寻到自己的位子,这次考试除考引外,考生任何一物都不准带入,笔、[[墨]]、特用[[纸]]张等都由考场提供,头两场各考一天,第三场策论需考两天,过夜的棉被也由考场提供,每名考生都被隔开,各占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