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迎客松

增加 8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迎客松8.jpg|350px|缩略图|右|<big>迎客松</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1/bf4b6fed8b3b4c35a7a2cdb2b6b89c99.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70291682_124024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迎客松'''是 [[ 黄山 ]] 的标志性景观,也是 [[ 安徽省 ]] 的象征之一,从人民大会堂铁画《迎客松》至车站码头,都有它的身影。迎客松已经成为 [[ 中国 ]] 与世界人民 [[ 和平 ]] 友谊的象征。迎客松在玉屏楼左侧、文殊洞之上,倚青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径0.64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龄至少已有800年,黄山“四绝”之一。其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一支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另一只手优雅地斜插在裤兜里,雍容大度,姿态优美。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 迎客松的知名度可谓高矣。上至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下至车站码头,随处都会发现它的身影,就连宾馆的屏风, [[ 庭院 ]] 的影壁,也有迎客松的雅姿。登堂入室的迎客松,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 迎客松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此松是 [[ 黄山松 ]] 的代表,国之瑰宝。
==土壤环境==
松树可以生长在各种不同的 [[ 土壤 ]] 上。因针叶灰分含量低,能忍耐贫瘠土壤,但以种在疏松肥沃土壤上的生产力高。湿润地区的松树大多适宜酸性土壤。而有些松树,如白皮松和油松,则能适应含 [[ ]] 量多和pH高的土壤。 [[ 松树 ]] 根系有菌根菌共生。主要为外生菌根的菌丝体形成鞘,包围着短的侧根,有利于根系对水分和养料的吸收。因而诱发菌根发育对有些松树造林的成败至关重要。大多数松树不能生长在 [[ ]] 渍土上,因而不能靠近海滨生长。但是有些松树如由日本引种到中国的黑松,具有较强的抗盐能力。 [[ 人民大会堂 ]] 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它的形象制作的。 
==生长环境==
 黄山松的生长方式很奇特,它们都扎根在岩石缝里,没有泥土,枝丫都向一侧伸展。不错,漫山遍野的黄山松就是生长在这样的一种 [[ 环境 ]] 。它们的根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随风摇曳着,为的是能够更好的迎接雨露,拥抱 [[ 阳光 ]] 。这里山峰陡峭,土少石多,无法留住很多水分。但它们却都能长得那么苍翠挺拔、隽秀飘逸!那么,是谁在滋养着这些无本之木?是云?是雾? 还是黄山独有的自然环境?为了生存,黄山松别无选择。它以惊人的坚韧、刚强突破了生命的底线,创造了奇迹。生命能够承受的底限到底是多少?也许十分,也许百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即便是自诩为世上最高级的动物的 [[ 人类 ]] ,也无法具体地回答这个问题。而黄山松却以它的隽秀飘逸告诉世人:生命的承受力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属于黄山的标志性景观。 这棵闻名中外的名松通过了古树 [[ 专家 ]] 的“体检”,生长状况良好。 中国著名古树专家丛生教授专门来到 [[ 黄山风景区 ]] ,对迎客松等重点名松的生长状况进行了检查。丛生教授在对迎客松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后认为,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迎客松生长旺盛,状况良好,树干牢固度进一步增强,树体生长已步入 [[ 良性循环 ]] 轨道,尤其是2至3年生的松针宿存率已高达40%,松针年生长量平均在2公分以上。 
==特级护理==
 黄山早就对迎客松实行了“特级护理”,管理人员说,“迎客松是稀世珍宝,照看它要像带小孩一样精心,哪怕是一根枝条和一根松针都不能疏忽”。在迎客松边上一间不到6平方米的小屋里,常年居住着专职护理员,使它成为全国唯一的配有“警卫”的树木。护理员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观察迎客松的树干、树皮和松针的变化以及病虫害和天气变化情况,并做好详细的日记。一有异常情况立即汇报,并配合技术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此外,管理员还要给迎客松浇水、培土、施肥;整个白天都站在迎客松的保护栅栏外看护,规劝游客不要吸烟、不要接近迎客松。据了解,黄山现有古树名木800余株。其中,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有103株,隶属17个科、计31种。对列入 [[ 世界自然遗产 ]] 名录的54棵名松古树,配有专人负责看护。
719,3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