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桃花源

增加 6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桃花源'''(湖南省常德桃花源旅游区)位于 [[ 湖南省 ]] 桃源县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距常德市34公里。前面有滔滔不绝的沅江,后面是绵延起伏的雪峰 [[ 山西 ]] 北部群峰,境内古树参天,修竹婷婷,寿藤缠绕,花草芬芳,有石阶曲径、亭台碑坊装点,宛若仙境。 桃花源分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岭、秦人村4个景区,其中桃花山、秦人村为桃花源的中心,有桃花山牌坊、桃花溪、桃树林、穷林桥、菊圃、方竹亭、遇仙桥、水源亭、秦人古洞、延至馆、集贤祠等70余处景点。
==地理概况==
折叠 === 位置=== 桃花源,亦称桃源山,雅称" 世外桃源" 。春秋战国时期,该区先属楚国黔中地,后属秦国黔中郡。《 [[ 后汉书 ]] 》载:黔中郡于汉高帝五年(前202)更名武陵郡," 在洛阳南二千一百里" 。陶渊明《涂口》诗称:" 遥遥至南荆" ,即此。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云:三十五洞桃源山,在朗州武陵县。宋《舆地广记》云:" 乾德元年(963)析武陵县置桃源县。有桃源山。明《一统志》载:桃源山在常德府桃源县西南三十里,其西南有桃源洞。亦名秦人洞。《 [[ 辞海 ]] 》1989年版第1466面载:" 桃花源" 亦称" 桃源" ,参见" 世外桃源" 。在湖南省常德市水溪附近,面临沅水,背倚群山,风景优美。中国科学院、湖南省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县考察队,《桃源县综合考察报告集》载:桃花源属于湘赣丘陵的一部分,地处雪峰山、武陵山隆起带的东北端,及中生代西洞庭湖凹陷的西南角。《湖南省桃花源风景名胜资源调查评价报告》载:桃花源主体景区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10°25′-27′,北纬28°47′-49′。折叠 === 景界=== 桃源县为桃花源的当然媒介区。西与怀化市沅陵县、 [[ 张家界 ]] 市慈利县、永定区接壤,东与常德市临澧县、鼎城区交界,北抵常德市石门县,南倚益阳市安化县。桃花源景界呈锤子形,斜置于桃源县西南。景区面积157.55平方公里。其中,桃花源主体景区15.8平方公里,桃花源沅水风光带水域44.85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96.9平方公里。景界一般超过区界。桃花源主体景区,东倚重丘与鼎城区尧天坪乡相闻,西枕沅水与桃源县剪市镇相望,北观桃源县漳江镇,南傍桃源县桃花源镇。内含国有 [[ 湖南省 ]] 桃源桃花源林杨、桃花源镇桃花源村、三合村、茶庄村、双峰村、青山村和桃花源居民委员会。桃花源沅水风光带水域,沿途可观桃源县陬市、木塘院、枫树、车湖垸、青林、漳江、桃花源、郑家驿、寺坪、剪市、凌津滩、兴隆街、燕家坪等乡镇所属独立景点。折叠 === 山川特征=== 桃花源山川自然妙造,有3个明显特征,以致成为内有避秦绝境,外有水网迷津的物质基础。   第一特征,山生绝境。主体景区的低丘地貌,因流水切割与冲积并盛,升降交替,形成嶂山东南麓多条 [[ 峡谷 ]] ,和峡谷之中状如串珠的山间小盆地。盆地首尾山口狭隘、其势回迂束逼,远望则仿佛若有光。内中土地平旷,与世隔绝。其中,以青山冲、施家冲、江家冲、艾家冲和茶庄冲,发育最为典型,堪称绝境。   第二特征,水造迷津。沅水桃源段凌津滩以下,河床开阔,河水略浅,不断旁蚀堆积,形成营盘洲、南阳洲、白鳞洲、关门洲、洞洲、吴家洲、赵家洲、艟舫洲等10个江心洲,使 [[ 沅水 ]] 水面分了又合,合了又分,出现几十公里长的连环水网。陌生渔舟到此河段,往往难识水道,不知从来,不知所去,故忘路之远近。第三特征,山回水复。嶂山、黄闻山,均由沅水及其支流水溪、厮罗溪环抱,水系往往绕山180°-360°。其间重峦迭嶂,山体发育反差不足,而律韵有余, [[ 自然 ]] 标志极不明显,走到哪里都像山重水复。[2]
720,62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