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安东·韦伯恩

增加 3,880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安东·韦伯恩 | 圖像 = File:韦伯恩.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ganlanmusic.com/uploads/photos/images/20150929173…”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安东·韦伯恩
| 圖像 = [[File:韦伯恩.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ganlanmusic.com/uploads/photos/images/20150929173014278.jpghttp://www.ganlanmusic.com/article/1153.htm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883年12月3日-1945年9月15日
| 國籍 =奥地利
| 别名 =魏本,安东·弗雷德里克·威廉·冯·韦伯恩
| 職業 = 作曲家
| 知名原因 = 第二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 知名作品 =

}}

=='''安东·韦伯恩''' ==

'''安东·弗雷德里克·威廉·冯'''·韦伯恩(德语:Anton Friedrich Wilhelm von Webern,1883年12月3日-1945年9月15日),又译魏本,奥地利作曲家,第二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韦伯恩'''1883年12月3日出生于维也纳,1902年入维也纳大学学习音乐学,1904年起师从于勋伯格,与勋伯格、贝尔格组成新维也纳乐派(或称第二维也纳乐派)。纳粹占领奥地利期间,因受纳粹迫害(希特勒明令禁止演出第二维也纳乐派的音乐),不得不过隐居生活。1945年前往萨尔茨堡看望女儿、女婿,在宵禁、灯火管制时于户外吸烟,被一美国士兵误杀,该士兵在战后因懊悔而酗酒。

安东韦伯恩资料简介- 韦伯恩的作品及生平故事经历贡献

'''安东韦伯恩'''(Anton von Webem,1883—1945)生于维也纳。与贝尔格一样,也是在1904-1910年成为勋伯格的私人学生的。他原来的作品是有调性的,保留下来的可 能只有一首纳白萨卡利亚》(Op.1)。1908年开始,跟随勋伯格采用无调性语言[如[[《六首管弦乐曲》]](Op.6,1910)、[[《五首管弦乐曲》]] (Op.10,1913)、弦乐四重奏[[《六首小品》]]等],从此,再没写过有调性的作品。1924年起,采用十二音技术写作[[《三首宗教民歌》]] (Op.17)。从此,所写的作品都是十二音的[如[[《交响曲》]](0p.21,1928)、[[《钢琴变奏曲》]](Op.27,1936)等]。

纳粹统治时期,他的音乐被禁止出版和演出。为维持生活,他只好到出版社当校对员。韦伯恩在世时默默无闻:1945年德国投降不久,一天,他在屋外散步,可能由于语言的障碍和误会,被美国哨兵一枪打死。

韦伯恩的作品不多,共31首(17首声乐曲和14首器乐曲);死后,被录制成四张慢转唱片。他的音乐十分简练,以发展了一种高度浓缩的、格言式的音乐语言而著称。

'''人物简介'''

'''安东·弗雷德里克·威廉·冯·韦伯恩'''(德语:Anton Friedrich Wilhelm von Webern,1883年12月3日-1945年9月15日),又译魏本,奥地利作曲家,第二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影响'''

第一阶段,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创作风格受古斯塔夫·马勒等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影响,主要作品Op.1帕萨卡里亚舞曲。

第二阶段,自由无调性音乐:在其老师勋伯格的影响下创作了大量无调式音乐,作品的规模越来越小,在配器上简洁的不能再简洁,同时韦伯恩的创作开始使用音色序列法,即音色组合在不停地变换中,一个音色组合一般只持续1、2秒。主要作品Op.21交响曲。

第三阶段,十二音音乐:这一时期韦伯恩除使用十二音作曲技法创作外,还进行了点描主义音乐的尝试,Op.27钢琴变奏曲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韦伯恩的影响越来越大。他的许多尝试被后来的作曲家进一步发展,音色序列法被法国作曲家兼指挥家皮埃尔·布列兹发展为整体序列主义音乐;点描主义音乐首次将无声视为一种音响与有声取得相同的地位,极大的启发了约翰·凯奇、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等作曲家。
1,93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