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理工大学

增加 27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北京理工大学''',简称北理工、北理,是一所以国防工业为学校特色 <ref>[https://www.sohu.com/a/236930520_100187316 北京理工大学的特色专业,原来是这几个!] ,搜狐,2018-06-21</ref> ,工理文协调发展的大学,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前身为1940年中国共产党所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后历经华北大学工学院等阶段发展成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更为现名。为985工程中首批14所由中央直接任命校长、党委书记的副部级高校,[[211工程]]中首批入选的重点建设学校,也是中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双一流A类校。目前拥有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2个工程研究中心,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及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学校本科教育由本部中关村校区(同时负责研究生教育)与良乡校区(主要负责本科基础教育)两部分组成,校本部校舍[[建筑面积]]111.31万平方米,良乡校区95.01万平方米。学校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建有负责[[少数民族]]汉语预科教育的北京理工大学秦皇岛分校。另在广东省珠海市建有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在深圳市有和莫斯科国立大学合作设立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1940年,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延安自然科学院在延安杜甫川诞生,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的自然科学最高学府。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的主要领导。1942年秋,毛泽东为延安自然科学院题写了校名。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学校几经周折,迁入北京,成为新中国一所新型军事工业大学。1950年9月,在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的背景下,中法大学校本部及数、理、化三个系并入学校。1952年1月1日,更名北京工业学院(简称京工);同年,学校成为“为国家培养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同年在院系调整的背景下,航空系被抽调在北京工业学院校园参与组建北京航空学院、冶金系被抽调参与组建北京钢铁学院、采矿系及专修科被抽调参与组建中南矿冶学院。由于军工背景,学校在改革开放前及改革开放初期长期对外保密,无校牌无地址,邮政采用编号信箱,直至80年代初期,作为首批向联合国备案获得国际承认的中国高校之一,学校开始加挂校牌,开放地址,并开始外派[[留学生]]。1988年4月2日,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1959年成为中国首批颁布的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之后也在历次重点大学名单内。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1983年进入联合国重点大学备案,并开始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资助经费。1984年同21所兄弟高校在全国首批建立研究生院,首批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和高级经理人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并设有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和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000年9月,成为第10所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的[[985工程]]的高校 <ref>[https://www.maigoo.com/news/410571.htm 中国985大学有哪些? 全国985工程大学完整名单],买购网</ref>
学校秉承“[[延安精神]]”和“军工特色”,努力践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定位。坚持“立足国防、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的社会定位,提出了“以智养德、以德养才、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245,1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