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蒙山茶

增加 7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蒙山茶 ''' ,现又称蒙顶茶,产地位于 [[ 四川省 ]] 雅安市名山县蒙顶山(也称蒙山),代表品类有蒙顶石花、蒙顶黄芽、蒙顶甘露等。其中蒙顶石花为唐时第一名茶,《 [[ 唐国史补 ]] 》中记载:“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湖州有顾渚之紫笋,东川有神泉...”,所以当时茶叶以蒙顶第一,顾渚第二,蒙山茶又称“仙茶”、茶中故旧,从唐代开始世代入贡,到清代为止。蒙顶黄芽为中国黄茶的代表,蒙顶甘露为中国绿茶的代表。
==品质特性==
蒙山茶属 [[ 绿茶 ]] 类, [[ 特色 ]] 名茶品种主要包括蒙顶甘露、 [[ 蒙顶石花 ]] [[ 蒙顶黄芽 ]] [[ 蒙山毛峰 ]] 、蒙山春露茶,在制作上不发酵,制作工序因各茶种各有不同。蒙顶甘露,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新鲜芽叶适当摊放,以高温杀青,经三炒、三揉、三烘和整形工序。外形美观,条索紧卷,浅绿油润,香气高爽,味醇甘鲜,汤黄微碧,清澈明亮。蒙顶石花,嫩芽经杀青后,即在锅中整形,后经摊凉再入锅复炒,低温烘干。银芽扁直整齐,汤色黄碧,香气纯鲜,味甘隽永。蒙顶黄芽,制法与石花大同小异,唯杀青后要揉捻。色泽黄亮,芽呈金黄色,香纯清,味浓鲜,汤色清黄明亮。
蒙山茶甜香浓郁,汤黄绿亮,味甘鲜醇, [[ 叶底 ]] 黄绿明亮, [[ 黄芽 ]] 扁平挺直,色黄油润,金芽披毫。甘露紧秀银毫,翠绿油润,万春银叶紧细披毫,嫩绿油润,玉叶长春紧细多毫,墨绿油润。
==品种分类==
===黄芽===
黄茶珍品。宋代诗人文彦博《蒙顶茶诗》称“旧谱最称蒙山味,露芽云液胜醍醐”,蒙顶黄芽自唐至清皆为贡品。蒙顶黄芽采用早、嫩、鲜、壮独芽为原料,沿袭 [[ 传统 ]] “包黄”独特工艺,精心制作而成,每千克蒙顶黄芽约8万粒茶芽组成。其形嫩芽肥壮、扁平匀齐,色黄润隐毫;汤黄透碧,香甜而鲜嫩,味甘醇鲜爽;冲泡品饮时,叶态似嫩笋,直立起伏。
===石花===
陈椽《 [[ 茶业通史 ]] 》载:“名茶石花,在唐朝就已驰名全国,石花年年入贡,列为珍奇宝物,收藏数载其色如故。”茶名取于“石髓香粘绝品花”诗句,古籍载:“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今日之 [[ 蒙顶石花 ]] ,精选肥壮单芽制作,其形芽扁而直、匀齐,色翠隐毫;汤碧而清,香高味鲜;冲泡品饮时,叶态嫩芽挺锐似峰,如奇峰顶上的 [[ 石花 ]]
===甘露===
创于明朝 [[ 嘉靖 ]] 二十年(1541年),誉为“人间甘露”,堪称佳品。蒙顶甘露茶采摘细嫩,制工精湛,外形美观,内质优异。于早春采摘一芽一叶初展原料,鲜叶细嫩,内含物丰富。其形卷曲多毫,嫩绿色润;香高而芬芳,味鲜浓甘醇;冲泡品饮时,叶态似花儿,嫩匀成朵。
===毛峰===
因形状紧细、芽峰挺直、披白毫,恰似高山雪峰而得名。于早春采摘一芽一、二叶初展原料,精细制作而成。其形紧细、挺直,色黛绿鲜润、披 [[ 白毫 ]] ;汤色明澈,清香高长,滋味鲜浓、醇厚甜;冲泡品饮时,叶态嫩匀成花朵。蒙山毛峰品质优,产量大。
===藏茶===
中国黑茶始制于四川, [[ 雅安藏茶 ]] 因产于雅安,唐宋以来畅销藏区而得名。饮藏茶可促进摄入体内的牛、羊肉、奶酪等高脂食物的分解和消化,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之说,其传统制作工艺是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藏茶含有丰富的茶色素、茶多糖等特殊成分,雅安藏茶独特的“渥堆”工艺,促进茶叶中多种有益物质充分转化,使藏茶的保健价值更高,药理功效更显著,有利解腻、促进消化、帮助睡眠。
===万春银叶===
创制于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 ,采摘期较前三种稍晚,一芽一叶全展或一芽二叶初展,茶形紧细匀卷,全覆银毫。汤碧绿明澈,滋味鲜醇。因汤绿毫白,故名 [[ 万春银叶 ]]
===玉叶长春===
创制于 [[ 北宋 ]] 政和二年(1112年) ,一芽二叶初展,谷雨前后采摘。外形体圆挺直,墨绿似玉而得名。汤色黄绿,叶底细嫩,香气清雅持久,味浓而鲜。
245,3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