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昭鱼

增加 2,229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模板:Infobox 先秦人物 |名称=昭鱼 |姓= |氏=昭 |名=鱼 |字=子士 |别名=献 |别字= |谥号= |时代=战国 |国家= |…”
{{模板:Infobox 先秦人物
|名称=昭鱼
|姓=[[芈姓|芈]]
|氏=昭
|名=鱼
|字=子士
|别名=献
|别字=
|谥号=
|时代=战国
|国家=[[楚国|楚]]
|身份=楚国令尹、韩国相国
|出生=
|逝世=
|父=
}}
'''昭鱼''',或作'''昭献'''(“鱼”或“渔”,古或从虍从鱼从攴,与“献”字形相近)。字'''子士''',[[战国时期]][[楚国]]的[[令尹]]。

楚王的王后去世,有人劝昭鱼建议立新后。昭鱼说:“如果大王不听,不仅无效,反而得罪了未来的新后。不如送给大王一对上好的耳饰,几天后,看谁戴着,就建议大王立谁。”

[[田需]]死后,昭鱼害怕[[张仪]]、薛公[[孟尝君]]、[[犀首]]担任魏国相国。[[苏代]]为昭鱼劝说魏王,张仪首先考虑[[秦国]]、薛公首先考虑[[齐国]]、犀首首先考虑[[韩国]],都不能首先考虑[[魏国]],只有以太子为相国,三人认为太子不会长久为相,为了竞争相位,一定尽力辅佐魏国。魏王于是以[[太子]]为相国。

张仪出使楚国后,许诺以秦国商-{於}-之地让楚,[[楚怀王]]与齐国断交。但张仪未履行协议,[[甘茂]]与昭鱼以收张仪相玺之机会在边境会面,试图恢复秦楚关系。

张仪由秦国入魏国为相,建议魏秦联合灭韩。史厌劝楚国令尹昭鱼兼相楚韩,建立楚韩联盟。昭献在韩国为相国,秦国出兵讨伐韩国。韩王要罢免昭献。昭献说不如提高他的地位,这让秦国认为楚国和韩国联合起来了。

前300年,昭献在[[阳翟]],[[东周君]]想派相国与他会面。[[苏厉]]说:“原来你派相国会见楚王、韩王。现在昭献不是君王,假如昭献的君王在阳翟,你派谁去呢?”东周君就没有派相国。

冷向劝郑强,让他对秦王说楚王送回逃到楚国的[[几瑟]],公叔让昭献和几瑟以礼相待,秦王怀疑韩国在公叔的影响下亲近楚国,秦国就可以讨伐韩国了。

==资料来源==
*《[[战国策]]·东周策》第六章、《楚策四》第三章、《魏策二》第十四章、《韩策一》第九、第十二章、《韩策二》第二章
*骆科强《楚令尹昭鱼考》
17,67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