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47
次編輯
變更
《乾隆印跡》
,無編輯摘要
[https://i2.kknews.cc/SIG=8qolpl/435300014865178opn05.jpg 原圖連結]
[https://i1.kknews.cc/SIG=2bh0fjh/434r00037015p66753s4.jpg「圖片來源 」] ]]
「三希堂精鑒璽」,青玉質,螭紐長方形璽,漢文篆書。面寬2.2cm,長4cm,通高1.9cm,紐高1cm。
「宜子孫」,漢玉質,瓦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2.5cm見方,通高1.5cm,紐高0.8cm。<ref>[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seal/233650.html 故宮博物院 - 青玉交龍紐“養心殿寶”]</ref>
此二璽是乾隆著帝名的鑑賞類印章,二璽相互配套使用,共貯於紫檀木圭璧式匣內。匣蓋兩端錯金圓雙龍捧乾卦和方雙龍捧「隆」字璽,四周淺浮雕「天保九如」圖案,底錯銀「乾隆御用」四字。同匣裝有青玉圓形印泥盒。
三希堂,在紫禁城內養心殿西暖閣,因這裡藏有稀世之珍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而得名。
二璽主要鈐蓋於《石渠寶笈》、《秘殿珠林》的書畫作品之上,具體使用情況在《石渠寶笈》、《秘殿珠林》初、續編的「凡例」中有明確說明 。如《石渠寶笈》初編,凡書畫分貯乾清宮、養心殿、重華宮、御書房四處,俱各用鑑藏璽以別之,又“石渠寶笈”、“乾隆御覽之寶”二璽,冊、卷、軸皆同。上等者則蓋以“乾隆鑑賞”、“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三璽。而《石渠寶笈》、《秘殿珠林》續編入選者,則鈐用“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鑑賞”、“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秘殿珠林”或“石渠寶笈”、“秘殿新編”或“珠林重定”、“石渠寶鑑”或“寶笈重編” 。
這兩方璽在鈐蓋時的位置也基本固定,一般都在作品的右下方, 且「三希堂精鑒璽」在上,「宜子孫」璽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