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M103重型坦克

增加 2,05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Is-8tankM103zxtk8.jpg|360px|缩略图|右|[httphttps://dywww.163duozhuai.com/v2article/article2018/detail1203/DIRF4KTO052697O925827.html 图片来自 多拽 ]]]
== 发展沿革 ==
[[File:Is-3tank6.jpg|360px|缩略图|右|'''M103重坦的主要对手IS-3重坦'''[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315/08/33540468_737127666.shtml 图片来自360图书馆]]]
===研制背景===
===K型坦克===
[[File:M103zxtk.jpg|360px|缩略图|右|'''K型 克莱勃斯坦克木质模型'''[https://www.duozhuai.com/article/2018/1203/25827.html 图片来自多拽网]]]
1946年1月19日,克莱斯勒公司提交了一个颇为有趣的重型坦克设计草案。这台名为K型坦克设计重量60吨,车体采用不太常见的动力系统前置而炮塔后置的布局。后置炮塔的优势之一是能让坦克的全长做到仅比潘兴多出76.2毫米,哪怕K型坦克装备着一门长身管高初速的105毫米T5-E1坦克炮。本方案还有一大特点是所有四名坦克乘员都布置在炮塔空间内。坦克的车长、炮长、驾驶员、装填手都能享受到炮塔装甲带来的可靠保护——炮塔正面178毫米,后部也有76.2毫米。虽然美军在T23中型坦克上曾验证过炮塔内电动遥控驾驶的技术,但K型坦克应该算是第一种采用炮塔内驾驶系统的美国坦克。<ref>[https://www.tuwan.com/game/wot/74561/ M103重型坦克介绍 坦克世界之坦克大全解析]2015年01月31日 10:21 </ref>
===重拾计划===
[[File:M103zxtk3.jpg|360px|缩略图|右|'''早期M103重型坦克四视图'''[https://www.duozhuai.com/article/2018/1203/25827.html 图片来自多拽网]]]
亚瑟·斯图尔特中校曾在1944年9月在太平洋战场目睹过这样一场战斗。当海军陆战队按部就班地在某个岛屿进行登陆作战时,意外遭遇了日军某轻型坦克连的滩头反冲击。虽然日军的反击部队很快就被消灭,但斯图尔特中校任心有余悸。他认为眼下陆战队的反装甲能力远远没有到能沾沾自喜的时候。如果上述这场战斗中日军投入了更多更现代化的装备的话,那么滩头的美军很可能会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斯图尔特中校不久后便加入了军械技术委员会。
===险些流产===
[[File:M103zxtk3.jpg|360px|缩略图|右|'''早期M103重型坦克四视图'''[https://www.duozhuai.com/article/2018/1203/25827.html 图片来自多拽网]]]
到了1950年中旬正当朝鲜人民军大举南下之时,美军注意到了这场局部战争有诱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但是他们连一辆像样的重型坦克都拿不出来。由于情况紧急,陆军根据二战时M4坦克的经验,哪怕设计中的坦克性能不足也必须立即投入生产,并持续改进弥补不足。因此,同时开展的T41,42,43项目中,T42项目最惨,仅有炮塔留下来和M46的车体结合成为了M47坦克。T41坦克则未经测试便获得了首批1000辆的大订单,只好临时简化设计以提高产量。而T43坦克还停留在木制模型阶段,此时军中再次出现了以约瑟夫·柯林斯上将为代表的坦克无用论,时任陆军参谋长的柯林斯上将曾在太平洋和欧洲战区指挥第25步兵师和第七军,作战经验丰富的他却发表声明称中型和重型坦克早已过时。
===首车测试===
[[File:M103zxtk5.jpg|360px|缩略图|右|'''一辆M103重型坦克运至试验场准备试验'''[https://www.duozhuai.com/article/2018/1203/25827.html 图片来自多拽网]]]
首辆原型车于1951年6月完成总装并送抵阿伯丁试验场,其外观特征为炮塔顶部的早期型车长指挥塔,装备有5个观察口和一个潜望镜,相同型号的指挥塔还装备于M47中型坦克。前四辆原型车的驾驶员配有3架T36型潜望镜,后由T25(M26)型潜望镜替代,并且后续车辆的驾驶员舱盖体积也小一些。在对样车们进行了大量测试后,1952年7月17日,军械局批准进一步优化T43的设计,新型号的编号为120毫米炮坦克T43E1.
===问题连连===
[[File:M103zxtk1.jpg|360px|缩略图|右|'''M103重型坦克可用弹药之一——M358穿甲弹及发射药筒'''[https://www.duozhuai.com/article/2018/1203/25827.html 图片来自多拽网]]]
克莱斯勒工厂在1953年到1954年间完成了300辆T43E1的总装。自1954年5月起,6号和8号样车就在诺克斯堡开始了紧张的试验工作,一共完成了7028千米的行驶里程,并发射了176发120毫米弹药。然而测试的结果却令人沮丧,陆军司令部认为T43E1并未达到他们的要求,尤其是炮塔控制和火控系统的性能。并且其使用的120毫米弹药出现了质量问题,初期生产的弹药性能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武器的精度。另外试验期间车辆还出现了乘员舱过热和废气倒灌等等问题。
===研究改进===
[[File:M103zxtk9.jpg|360px|缩略图|右|'''一辆M103重型坦克正在进行涉水试验'''[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00421 图片来自gamecores]]]
1954年军械委员会发现陆军对T43E1并不满意时,他们从4月份开始便着手对其进行大规模升级,并改造了两辆原型车将它们命名为T43E2。升级方案包括了重新设计的炮塔,引入了炮塔吊篮,大幅改善了乘员舒适性和装填手的工作难度。炮长的位置向前移动,紧挨在主炮右侧,得以使用新加装的瞄准镜(取代了右侧并列机枪)。
===现代化改进===
[[File:M103zxtk2.jpg|360px|缩略图|右|'''M103重型坦克可用弹药之一——M469 尾翼稳定破甲弹'''[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00421 图片来自gamecores]]]
随着M60主战坦克的服役,陆军以M60为标准同时也展开了对M48坦克的现代化升级,不仅动力全面柴油化,还改进了火控系统性能。本身就对载具可靠性和续航能力有较高要求的海军陆战队自然也坐不住,计划将自身的主力坦克升级到M48A3,喷火坦克升级为M67A2,并且在1961年6月下令将两辆M103A1重型坦克改造为M103A1E1样车,4个月后又追加了一辆样车的预算。
== 技术特点 ==
[[File:M103zxtk4.jpg|360px|缩略图|右|'''M103重型坦克炮口制退器与抽烟器'''[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00421 图片来自gamecores]]]
===火力特性===
===动力特性===
[[File:M103zxtk6.jpg|360px|缩略图|右|'''M103重型坦克的AVDS-1790-2A 90°V12气冷柴油发动机'''[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00421 图片来自gamecores]]]
发动机采用一台大陆公司AVDS-1790-7CV12型十二缸V型四冲程风冷汽油机,功率为810马力(604千瓦)。车重约57吨,传动系统采用艾莉森CD850-4A型液力机械式变速箱,有2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悬挂系统为扭杆式悬挂,每侧有7个负重轮,还有6个拖带轮,主动轮在后,从动轮(导向轮)在前,并在第1、2、3、6、7个负重轮上加装减震器。重型坦克的最大公路速度为34千米/小时,最大越野速度15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168千米,转向系统则采用了当时非常洋气的方向盘转向,其优点是操纵性好,节省驾驶员体力。<ref>[http://mini.eastday.com/a/180205080227685-3.html 生不逢时的披甲战象——M103重型坦克]2018-02-05 08:02</ref>
===防护特性===
[[File:M103zxtk10.jpg|360px|缩略图|右|'''M103重型坦克的整体铸造焊接车身'''[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00421 图片来自gamecores]]]
炮塔用来容纳反冲机构,并衍生了M48和M60炮塔。炮盾也很厚,厚度为9.8英寸(250毫米),炮盾最厚处11英寸(280毫米),侧面3英寸(76毫米),顶部1.5英寸(38毫米)。然而炮塔内配置不标准,炮手在右手边,装载机在左手边,指挥官在火炮后中间,有可旋转M11指挥塔(三个侧视块,一个潜望镜)和一个可调节的座位,放在炮塔的正中。指挥官还负责VHS,一个火炮发射接收器和发射器和另外两个单独的火炮发射接收器也安置在几个成员可以接触的地方。
== 性能数据 ==
[[File:T-10tank6M103zxtk7.jpg|360px|缩略图|右|''' 一辆T-10 M103 重型坦克 与其 驾驶示意图(上中下为前进驾驶、原地转向、倒 组人员'''[httphttps://www.360docgcores.com/showwebarticles/0/0/891675730.aspx 100421 图片来 自360图书馆自gamecores]]] 
{|
|-
== 坦克评价 ==
[[File:M103zxtk11.jpg|360px|缩略图|右|'''绘画:演习阻击敌军的M103重型坦克'''[https://www.duozhuai.com/article/2018/1203/25827.html 图片来自多拽网]]]
M103重型坦克是美国为了应对苏联“IS-3危机”而诞生的产物。虽然美国在重型坦克上的发展不如苏联,但M103重型坦克的研制成功还是在美国坦克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总体来说,M103重型坦克有一种生不逢时之感,当该坦克改成了M103A2型,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时,美国的M60主战坦克已经即将服役了,M103的光环彻底被掩盖,最后也只能选择解甲归田。但它同样是幸运的,因为从这款坦克开始,美国设计的坦克开始有了自己国家的风格。<ref>[https://www.sohu.com/a/135855172_701548 生不逢时的带头大哥,美国M103重型坦克 ]2017-04-23 10:18</ref>
3,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