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去氧核醣核酸

大小無變化,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去氧核糖核酸的基本結構單元是去氧核苷酸,它是由磷酸、D-2-去氧核糖和堿基(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組成DNA的一級結構是由[[核苷酸]]通過3′,5′-磷酸二酯鍵連接而成的沒有支鏈的直線形或環形結構。二級結構是由2條多去氧核糖核酸鏈組成的雙螺旋狀結構,其中磷酸和糖鏈在螺旋外側,堿基在螺旋內側,以氫鍵相結合在一起呈互補結構。在二級結構的基礎上,可進一步扭曲形成超螺旋的三級結構。
DNA分子中平行堆積的堿基、聚合的陰離子磷酸骨架和兩條核苷酸鏈螺旋形成的大溝和小溝構成了有機小分子與DNA相互結合的位元點,作用的方式主要有共價結合、剪切作用、長距組裝及非共價結合等4種類型,另外還有氫鍵、范德華力疏水作用等弱相互作用。絕大多數的有機小[[分子]]與DNA的作用形式為非共價結合,它又包括靜電作用、嵌入結合和溝面結合,而且通常不是一種力的單獨作用,而是多種作用力的協同作用。
 
==DNA的分子構造==
* 美國華特生和克立克於1952年根據富蘭克林DNA X光晶體繞射圖,提出DNA分子的雙螺旋模型(1962年獲諾貝爾獎)
* 雙螺旋:兩股多核苷酸鏈(兩股寬2nm,旋轉一圈3.4nm,含10個含氮鹼基對-b.P)互相平行且方向相反
# 骨架:以一核苷酸C5(五碳糖的5號碳)上之磷酸與其相鄰核苷酸的C3連成核苷酸長鏈(5’→3’)
# 互補性鹼基配對:兩股核苷酸鏈間由含氮鹼基的氫鍵相接A=T、C≡G(≡表三個氫鍵)
* 察加夫法則(Chargaff’s Rule):鹼基比例A和T、C和G相等
* 含氮鹼基序列:決定生物的不同。已知DNA一股含氮鹼基序列可推知另一股的序列
相鄰鹼基對(b.p)的間格為0.34nm (1A0=10-10m;1nm=10-9m)<ref>[https://slidesplayer.com/slide/11366713/ Presentation on theme: "生物第七章 生命科學與人生 第七章第1節 基因的表現 遺傳物質—去氧核糖核酸(DNA) 染色體:細胞核上(細胞未分裂前稱為染色質)"]slidesplayer</ref>
==性質==
===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係===
現代[[生物學]]和生物化學大量使用DNA。術語重組DNA是指人工構建和組裝的DNA片段。它們可以以質粒的形式或通過其它類型的載體整合插入到生物體中。由此產生的生物被稱為轉[[基因]]生物。可用於生產重組蛋白,用於生物醫學研究或農業栽培。
 
==DNA的分子構造==
* 美國華特生和克立克於1952年根據富蘭克林DNA X光晶體繞射圖,提出DNA分子的雙螺旋模型(1962年獲諾貝爾獎)
* 雙螺旋:兩股多核苷酸鏈(兩股寬2nm,旋轉一圈3.4nm,含10個含氮鹼基對-b.P)互相平行且方向相反
# 骨架:以一核苷酸C5(五碳糖的5號碳)上之磷酸與其相鄰核苷酸的C3連成核苷酸長鏈(5’→3’)
# 互補性鹼基配對:兩股核苷酸鏈間由含氮鹼基的氫鍵相接A=T、C≡G(≡表三個氫鍵)
* 察加夫法則(Chargaff’s Rule):鹼基比例A和T、C和G相等
* 含氮鹼基序列:決定生物的不同。已知DNA一股含氮鹼基序列可推知另一股的序列
相鄰鹼基對(b.p)的間格為0.34nm (1A0=10-10m;1nm=10-9m)<ref>[https://slidesplayer.com/slide/11366713/ Presentation on theme: "生物第七章 生命科學與人生 第七章第1節 基因的表現 遺傳物質—去氧核糖核酸(DNA) 染色體:細胞核上(細胞未分裂前稱為染色質)"]slidesplayer</ref>
===聯繫===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