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9
次編輯
變更
批红
,無編輯摘要
[[File:View3q.jpg|缩略图|右| [http://m.51wendang.com/pic/e6585e09067d692a430da4c5/17-810-jpg_6-1080-0-0-1080.jpg 原图链接] [http://m.51wendang.com/doc/e6585e09067d692a430da4c5/17 来自无忧文档]]]
<p style="text-indent:2em;">“'''批红'''”,亦称“批朱”,指明朝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br> ==基本信息 =={| |-| '''中文名''' || 批红 || '''解 释''' || 皇帝用红字做批示 |-| '''别 名''' || 批朱 || '''有关史料 ''' || 《明制体以重王言疏》|} == 热议话题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6813275 为什么说司礼监太监没有决策权?掌握了批红为什么不是决策权?]<br>[https://new.qq.com/rain/a/20200321A0PVZ100 在位十三载,批红千万字,雍正是真勤政还是为集权?]<br>[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121/18/5512889_810427885.shtml 明朝的“票拟与批红”制度,太监与大臣间的皇权纷争]<br>[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ce79310100ya9n.html 雍正的过劳死和批红] == 批红流程 == <p style="text-indent:2em;">明代往往由宦官代行。明初内臣不许读书识字。宣宗以后,渐通文墨,凡每日奏章文书,除皇帝亲批数本外,皆由[[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太监分批。初时规定,批红须遵内阁票拟字样,只是字迹有偶误者,方得改正。明制,群臣奏进文书,由皇帝亲批数本,其馀由司礼监官按阁票所拟字样照录,或奉旨更改,用朱笔批之,称“批红”。清代,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559110/28cc9Y47N2_5dG5HdYbBsbFVMQot4Thh3AYlRXA6fL9w__6-8VGt3sCLDDvWDagT9_v4M8QUFHEX5o9xJJDohCWkrAM 批红.在线汉语词典.2018-09-29] </ref> == 历史沿革 == <p style="text-indent:2em;">明中叶以后,皇帝多深居后宫,荒嬉享乐,不理国政,常常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批红”大权,明朝人往往认为宦官势力由此而攫取了宰相之权。“然内阁之拟票,不得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批红”就其权力性质而言,属于最高决策权,是实现皇权的一种方式。故司礼太监代皇帝“批红”,是在代行皇权,而不是攫取了相权。由此可见明代皇帝授权司礼监代行“批红”,与其说是要太监代为处理国政,还不如说是利用宦官势力牵制内阁,代表皇权监督和控制政府机构的施政活动,以确保皇权的利益不受损害和侵犯,并防止任何违背皇帝意图的行为出现。至武宗时刘瑾、熹宗时魏忠贤,大权独擅。 <p style="text-indent:2em;">清代前期中期的几个皇帝勤于政事,亲自批本,批后由宫中批本处(属内阁)用朱笔誊写于本章的右上角,故又称红本。每日由六科给事中到收发红本处领出,钞发各衙门,年终送还内阁,贮之大库。 == 相关史料 == <p style="text-indent:2em;">明朝[[张居正]]《明制体以重王言疏》:“凡官员应给诰勅,该部题奉钦依手本到阁,撰述官先具稿,送臣等看详改定,誊写进呈,候批红发下,撰述官用关防挂号,然后发中书舍人写轴用宝,此定制也。” 清朝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置相》:“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 清朝叶名沣《桥西杂记·丝纶簿》:“今内阁进本拟签,经御定后,学士照签批红於本面,原写进签,仍交 汉 票签收存,直班中书记於档册。” == 历史影响 ==[[File:U=2109529891,2079243000&fm=26&gp=0.jpg|缩略图|右 [https://img.wendangwang.com/pic/b5db400c08ddc2290ccd9a05/8-810-jpg_6-1080-0-0-1080.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wendangwang.com/doc/b5db400c08ddc2290ccd9a05/8 来自360文档网]]] <p style="text-indent:2em;"> “批红”, 亦称 是对大臣们票拟制度的一种牵制,以防臣权威胁到皇权,也可以理解为对“票拟”的最终决策权。至此,原本在太祖[[朱元璋]]时代就高度集中的皇权就被分割为“票拟”和 “批 朱 红 ” 两个部分,票拟权属于内阁大学士们 , 指 而批红权本来在皇帝手中,但大多数 明朝 皇帝都怠政,批红权就落在了以司礼监为首的太监机构中,司礼监的秉笔则被称为“ 内 阁 相”。<ref name="M2T">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OFJFHFB/amp 朱瞻基到底给 大 臣 明朝留下了怎样 的 建议是写在 隐患?. 一 张纸上 点资讯.2019-12-28]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批红制度”成为整个明朝宦官干政的重要温床 , 贴在奏章上面 不久以后就培养出第一个有文化的太监[[王振]] , 这叫做 其混乱朝政致使 “ 票拟 [[土木堡之变]] ” 发生 ,而 皇帝用 后[[汪直]]、[[刘瑾]]、[[魏忠贤]]等权宦层出不穷,一直折腾的明朝亡国才罢。“批 红 字做批示 制度”更是形成了朝臣与内廷的党争,此过程经历了大半个明朝 。<ref name=M2T/> == 参考资料 ==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