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乌托邦

增加 16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乌托邦'''(Utopia)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原提出者是古 [[ 希腊 ]] 哲学家 [[ 柏拉图 ]] 。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 托马斯·莫尔]](英国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是公共选举产生。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ref>[http://www.doc88.com/p-3929649388647.html 乌托邦是什么意思],道客巴巴网,2017-05-16</ref>
中文名称:乌托邦
最高首脑名称:总督
地方官员名称 摄护格朗特、特朗尼菩尔
法律体系 乌托邦法系
建国国父 国王乌托普
国庆日:公元前205年
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法国的哲学家路易博朗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
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 [[ 马斯·莫尔]](英国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
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是公共选举产生。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发展历史==
[[ File:8147483.jpg|缩略图|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4%B9%8C%E6%89%98%E9%82%A6&src=tab_www&correct=%E4%B9%8C%E6%89%98%E9%82%A6&ancestor=list&cmsid=090d67ba3ae235fb83d6daec4cf501d1&cmras=6&cn=0&gn=0&kn=23&crn=0&bxn=12&fsn=95&adstar=0&clw=249#id=472ba81af6b49359e8bf407b46489d06&currsn=0&ps=79&pc=79 原圖鏈接][https://jingzhou.house.qq.com/a/20150715/016393.htm 来自腾讯]]]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於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一般而言,乌托邦的作者并不认为这样的国家可能实现,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描绘的形态付诸实现。但是他们并非在做一项仅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就如乌托邦主义这个词汇的通俗用法所指的一般。如同 [[ 柏拉图 ]] 《理想国》(Republic)(它是最早的真正乌托邦)中所显示的,通常某目的是:藉由扩大描绘某一概念(正义或自由),以基於这种概念而建构之理想社群的形式,来展现该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质。
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例如摩尔(Sir Thomas More)的《乌托邦》(Utopia,1516),其目标则主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巧妙的对比,而藉之谴责后者。只有极少数的乌托邦作者––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1888)即是佳例––企图根据其乌托邦中所认真规划的蓝图来改造社会。就其本质而言,乌托邦的功能乃是启发性的。
直到十七世纪之前,乌托邦一般均被置於地理上遥远的国度;十六与十七世纪 [[ 欧洲 ]] 航海探险的发现,使人们大为熟悉这个世界,因而使此一有用的设计销声匿迹。自彼时起,乌托邦所处的空间或移到外太空(十七世纪开始有月球之旅)、或海底(像经常发现的传说中沈没於大西洋的大陆文明)、或者地壳底下的深处。然而渐渐地乌托邦就由空间的转置变成时间的转置,这一进展最初是由十七世纪的进步观念所鼓舞,之后则被李尔(Lyell)的新地质学和 [[ 达尔文 ]] (Darwin)的新生物学中钜幅扩张的时间观念所鼓舞。
乌托邦不再是较好的空间,而是较好的时间。威尔斯(H.G.Wells)乘著他的时光旅行家航向数十亿年后的未来,史德普顿(Olaf Stapledon)在《人之始末》(Last & First Men,1930)中,则用二十亿年的时间比例来表示人类朝向全然乌托邦境界的攀升。 从空间到时间的转置也使乌托邦中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学的现实主义。乌托邦此时被置於历史中,然而无论距离乌托邦的极致之境是何等遥远,它至少可呈现出:人类或许是无可避免地正朝向它发展的光景。十七世纪科学和技术的联结加强了这个动向,例如 [[ 培根 ]] (Bacon)的《新大西洋大陆》(New Atlantis,1627)和康帕内拉(Campanella)的《太阳之都》(City of the Sun,1637)中所表现者。随著十九世纪社会主义(它本身即深具乌托邦色彩)的兴起。乌托邦主义便逐渐变成关於 [[ 社会主义 ]] 之实现可能性的辩论。
贝拉密以及威尔斯的乌托邦(《现代乌托邦》〔Modern Utopia,1905〕)皆是为正统社会主义辩护的有力著作;但是摩里斯(William Morris)则在《来自乌有之乡的消息》(News form Nowhere,1890)中提出了另一种吸引人的讼法。这个异种的替代说法乃因“反乌托邦”(dystopia 或 anti utopia)的发明而出现,此乃对所有乌托邦希望的逆转和猛烈的批评。这个观念由巴特勒(Samuel Butler)反达尔文主义的《鸟有之乡》(Erewhon,1872)一书所预示,而在1930和1940年代达到了顶点,尤其表现於 [[ 赫胥黎 ]] (Aldous Huxley)的《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1932)和 [[ 欧威尔 ]] (George Orwell)的《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1949)这两本书中。
在这暗淡的年代理,只有史基纳(B.F.Skinner)的《桃源二村》(Walden Two,1948)维护著乌托邦的火炬使之不熄,然而仍有许多人在这个行为工程(behavioural engineering)的,乌托邦中察觉到比最黑暗的反乌托邦更可怕的梦魇。但是 [[ 乌托邦主义 ]] 却在1960年代强而有力地复活,例如像马孤哲(Herbert Marcuse)的《论解放》(An Essay on Liberation,1969)这样的著作;而在未来学和生态学的运动中也可见其蓬勃的生气。 <ref>[http://home.51.com/xiao276111760/diary/item/10043354.html 何为乌托邦],五一网,2009-05-28</ref>
==柏拉图的乌托邦==
[[ 柏拉图 ]] 认为,乌托邦可以有三个阶层,从上到下分别为护国者(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卫国者(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劳动人民(虽然乌托邦内存在奴隶,但是奴隶不属于任何一个阶级)。乌托邦的领导为哲学王,属于护国者阶层。其建立初还存在立法者阶层,专管立法。阶层是世袭的。在乌托邦社会里,不存在个人幸福,社会无限地强调城邦整体、强调他一己以为的“正义”。
在柏拉图眼中,第三阶层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骗的。他赋予了统治者无上的权力,甚至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在乌托邦社会里,没有存在坏人的戏剧,没有不是宣传乌托邦的歌曲。在乌托邦里,人成为繁殖工具,男女性的孩子将被集中送到学校进行严格的洗脑式教育。乌托邦内还存在严重的极权主义。<ref>[http://www.chachaba.com/news/html/peixun/zxxue/20181029_403975.html 乌托邦主义是什么意思 柏拉图的乌托邦],查查吧网, 2018-10-30</ref>
这种社会表面上充满和平,但内在却充斥着无法控制的各种弊病,如阶级矛盾、资源紧缺、犯罪、迫害等,刻画出一个令人绝望的未来。人类的精神在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并没有真正的自由。
[[ 赫胥黎 ]] 的《美丽新世界》、扎米亚金的《我们》、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反乌托邦代表作。
在影视界,《银翼杀手》《V字仇杀队》《黑客帝国》《使女的故事》《头号玩家》……这些影视作品不一而足纷纷为我们描绘出一个个灰暗的未来世界。是当代标准的反乌托邦作品。
文艺反映了时代。在不公灾难的时代,人们向往美好的生活,乌托邦是理想世界。在和平年代,人们讽刺规则,或存忧患,反乌托邦则多。另一方面,建设理想国的难度比反乌托邦可大得多了。<ref>[https://www.douban.com/note/726098371/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豆瓣网, 2019-07-13</ref>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 100 哲學類]][[Category:110 思想、學術概說]]
10,7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