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蔡元培

增加 2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蔡元培1.jpg|240px|缩略图|右|'''蔡元培''' [https://cdn.thestandnews.com/media/photos/cache/choiyuenpui_jxAUr_1200x0.jpg 原圖鏈接][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6%83%B3%E8%B5%B7%E4%BA%86%E8%94%A1%E5%85%83%E5%9F%B9%E6%A0%A1%E9%95%B7/ 來源網站]]]
'''蔡元培'''({{bd|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字'''仲申''',又字'''鶴卿'''、'''民友'''、'''孑民''',號'''寉庼''',小名'''宜哥''',小字'''意可''',乳名'''阿培'''<ref>蔡元培,字仲申,號寉庼,小名宜哥,小字意可,行二, [[ 同治 ]] 六年十二月十七日亥時生, [[ 浙江 ]] 紹興府山陰縣附學生,民籍</ref>,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浙江]][[绍兴]][[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 [[ 浙江 ]] 诸暨,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ref name="cyp-bk1">{{cite book|title=孙中山。蔡元培|author=[[陶英惠]], [[王壽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publisher=臺灣商務印書館|year=1999|isbn=9789570516005|pages=155頁|accessdate=2009-04-17}}</ref>
蔡元培是[[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ref name=a1>1923年后他本人便不在北大,只是名义上的校长</ref>,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北伐]]時期,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員會、籌設[[中華民國大學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導教育及學術體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專任 [[ 中央研究院 ]] 院長,貫徹對學術研究的主張。
蔡元培為人寬厚、惻隱為懷,對中國社會及陋俗有透徹觀察;兩度遊學[[歐洲]]、親炙[[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及[[法國大革命]]後的思潮。他把中國文化教育「從封建專制時代擺渡到民主自由時代」<ref name="《古今文選註》第十五期">[[梁容若]],〈蔡元培先生的生平〉,載梁容若、[[齊鐵恨]]、[[方師鐸]]、[[何容]]編《[[古今文選|古今文選註]]》第十五期,[[台北]],[[國語日報社]],1951年12月31日。</ref>。手定教育方針,創立現代教育制度。<ref name="《古今文選註》第十五期"/>把北京大學學術化,奠定中央研究院之基礎。<ref name="《古今文選註》第十五期"/>提倡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公民道德及人生觀、世界觀、美學教育。<ref name="《古今文選註》第十五期"/>倡导[[自由主義|自由思想]]、[[民權]]與[[女權]],致力革除「讀書為官」之舊俗,開[[科學]]性研究風氣。
1885年,到[[杭州]]參加[[鄉試]]。<ref name="cyp-bk1" />
[[ 光绪 ]] 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贡士]],因故未参加当年殿试,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补殿试,中二甲[[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ref>《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三百十一):光绪十八年。壬辰。五月。戊午朔。……○引见新科进士。得旨、刘福姚、吴士鉴、陈伯陶、业经授职。恽毓嘉、张鹤龄、李云庆、周学铭、赵启霖、周景涛、宝熙、汪诒书、田智枚、屠寄、汤寿潜、伍铨萃、黄炳元、杜彤、范德权、汪洵、王良弼、赖鹤年、徐中铨、卢维庆、张元济、张瀛、胡继瑗、饶士端、陈希贤、谭启瑞、林国赓、李哲明、蔡元培、夏孙桐、吴家俊、翟化鹏、范家祚、朱家宝、叶尔恺、郎承谟、尹昌龄、刘可毅、刘润珩、李豫、赵国泰、丁昌燕、赵熙、衡瑞、王得庚、裕绂、方家澍、武延绪、周钧、沈文瀚、吴士武、赵士琛、王铭渊、蓝钰、池伯炜、王仁俊、延燮、傅增淯、高宝銮、郭曾准、姚晋圻、吴良棻、陈兆丰、顾瑗、王庆垣、孙多玢、龚心铭、周颂声、周云、连甲、李书翰、哈锐、杜賓羽、耆龄、胡鼎彝、陈树屏、贻谷、赵鼎仁、杜作航、俞鸿庆、高锡华、曾述棨、王殿甲、伍文琯、洪汝源、万云路、宋书升、陶福履、长绍、蒋式瑆、田宝蓉、安秉玠、杨介康、郝增祐、戴锡之、俱著授为翰林院庶吉士。</ref>。光緒二十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ref>《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九):光绪二十年。甲午。四月。癸亥。……○引见壬辰科散馆人员。得旨、修撰刘福姚、编修吴士鉴、陈伯陶、业经授职。二甲庶吉士田智枚、赖鹤年、顾瑗、赵士琛、伍铨萃、汪诒书、高宝銮、宝熙、范家祚、谭启瑞、周钧、赵启霖、胡鼎彝、赵熙、夏孙桐、刘可毅、孙多玢、李豫、杜彤、叶尔恺、傅增涌、连甲、黄炳元、于受庆、饶士端、卢维庆、蔡元培、俞鸿庆、沈文瀚、李哲明、王乃徵、贻谷、俱著授为编修。</ref>。留心新学,同情维新派。
=== 革命生涯 ===
99,0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