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向松祚

移除 5,635 位元組, 5 年前
内容扩充
[[File:T014934b4533d448402.jpg|缩略图|左|图片来源网址360]]
 
基本信息
民族
湖北省秭归县
出生日期
1965年
华友世纪总裁兼CEO
* 毕业院校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 代表作品
《不要玩弄汇率》 、《蒙代尔经济学文集》
目录1人物介绍2著作3人物故事4大反思5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人物介绍 向松祚,著名宏观经济学家,现任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顾问委员会成员、研究委员会成员,《环球财经》杂志总编 向松祚向松祚师从"欧元之父"、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是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杰出校友,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华友世纪创始人之一。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和多家企业。主要著作包括《伯南克的货币理论和政策哲学》、《汇率危局--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和后果》、《不要玩弄汇率》、《蒙代尔经济学文集》(译著,6卷)、《张五常经济学》、《金融危机和国家利益》等等。著作曾经荣获中国图书奖、《经济日报》全国十佳经济读物奖、全国高校优秀图书奖。个人曾经荣获首届吴玉章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访问学者资助及其它多奖奖励。向松祚逐步由金融实践派转型为理论研究的学术派,学术研究态度严谨,注重数据说明,逻辑清晰,很有说服力,兼备大战略眼光。多年来的市场激烈的淘洗具有很强的金融敏感度,在国外游学期间,深入研究西方经济学经典著作、深入研究美国经济史和全球金融史,尤其是国际货币制度演变之历史。[1] 撰有大量经济学和管理学论文。发表于《管理学家》、《经济》、《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当代金融家》、《领导者》等
师从"欧元之父"、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是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杰出校友,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华友世纪创始人之一。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和多家企业。主要著作包括《伯南克的货币理论和政策哲学》、《汇率危局--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和后果》、《不要玩弄汇率》、《蒙代尔经济学文集》(译著,6卷)、《张五常经济学》、《金融危机和国家利益》等等。著作曾经荣获中国图书奖、《经济日报》全国十佳经济读物奖、全国高校优秀图书奖。个人曾经荣获首届吴玉章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访问学者资助及其它多奖奖励。向松祚逐步由金融实践派转型为理论研究的学术派,学术研究态度严谨,注重数据说明,逻辑清晰,很有说服力,兼备大战略眼光。多年来的市场激烈的淘洗具有很强的金融敏感度,在国外游学期间,深入研究西方经济学经典著作、深入研究美国经济史和全球金融史,尤其是国际货币制度演变之历史。
撰有大量经济学和管理学论文。发表于《管理学家》、《经济》、《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当代金融家》、《领导者》等。
曾应邀参加"国际货币圆桌会议"(由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蒙代尔、哈佛大学著名国际金融学者科伯和捷克总统共同发起)和"世界知识论坛"(由IMF 、OECD和韩国最大报业集团共同主办),并就人民币汇率和亚洲区域货币问题发表专题演讲。
* 著作
《蒙代尔经济学文集》
 
2003年出版,用10个月时间,翻译出版六卷本《蒙代尔经济学文集》,被识者誉为"近年来大师著作翻译之典范"。
 
《张五常经济学》
不要玩弄汇率
不要玩弄汇率
2005年出版,首次系统深刻阐释张五常对经济科学的重大贡献,追溯斯密、马歇尔、奈特、弗里德曼、阿尔钦、戴维德、科斯、张五常所代表的"发现具体真理"之实证经济学传统,集中回答"经济学究竟是怎样一门科学或怎样一门学问"。
 
《五常思想》
 
2006年出版,与高小勇共同主编。
 
《不要玩弄汇率》
 
2006年出版,深入总结休谟以来的国际经济学和汇率学说,彻底颠覆汇率理论和政策的传统智慧和思维定式。凡认真阅读此书之人,皆给以极高评价。
 
《伯南克的货币理论和政策哲学》
 
《汇率危局--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和后果》
 
《金融危机和国家利益》
 * 人物故事
折叠早年经历
早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先后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欧元之父"、国际宏观经济学奠基人、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向松祚对国际汇率及人民币汇率政策有很深造诣,支持人民币固定汇率政策。是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杰出校友,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华友世纪的创始人之一。
* 求学时期的作品
学生期间,就参与撰写和主编多部经济学著作,包括《存亡之秋》、《市场经济新观念》、《市场经济新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丛书》、《国是论衡丛书》。博士论文《产权理论和企业制度》。著作曾经荣获中国图书奖、《经济日报》全国十佳经济读物奖、全国高校优秀图书奖等等。个人曾经荣获首届吴玉章奖、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留学资助及其他多项奖励。
向松祚向松祚
任职央行深圳分行1993年到1998年,任职多家企业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任计划资金处副处长、信贷管理处副处长、金融债权管理办公室主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与朋友张庆昉一起,详尽总结各国金融危机之教训,合著《金融危机与国家利益》。
* 游学欧美
1998年,深感自己对国际金融制度和货币体系之运作知之甚少,遂辞去人民银行职务到国外游学。国外数年间,遍读西方经济学经典著作、仔细研究美国经济史和全球金融史,尤其是国际货币制度演变之历史。
* 回国经商
2000年学成回国创办"华友世纪通讯公司"并任董事长。
2000年9月-今比特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 对家乡的贡献
情系山区教育,回馈父老乡亲。
2005年5月11日,"秭归二中向松祚基金会"正式成立一位光耀屈乡的儒商,一个惠泽楚地的义举。他,向松祚博士,始终不忘记生于斯、长于斯的江南小镇,不忘记歌于斯、乐于斯的屈乡故里。每当助学金发放之时,日理万机的他总是在百忙中抽出时间,飞往母校秭归二中,亲自为那些获得奖学金的同学颁奖并表示祝贺,勉励他们心怀拿云之志,胸藏报国之策.
* 自我修炼
向松祚用六个字概括了他的创业人生的体会--"精神、胸怀、修炼"。他说:"毛主席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的理解是人需要有一个高远的志向。""人生成功有很多途径,但是对人对社会总要宽容一点,对自己也要宽容一点,成功没有一个标准,不是说做学问非要做到院士,赚钱赚到多少亿。纵观古今中外,伟人都拥有宽广的胸怀。""当今社会变化很快,学到的知识可能很快就会过时,这就需要不断的学习,碰到任何难题,都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去修炼自己。"
向松祚图片集
向松祚图片集
大反思
课程特色
主要讲述美国近几十年是什么样的创富模式及其运作。通过分析这次金融[2] 危机产生的前因后果,结合中国的实情,告诉我们中国如何走出自己的创富模式。对中国的经济整体一个深度的反思,使我们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信心。
 
内容介绍
金融危机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怎么走行得通,怎么走是行不通的。
 
在经济大困境下,中国经济如何走出自己的模式?中国企业如何立足?
 
《经济大反思》告诉你,如何重建经营模式、管理行为、赚钱理念,才能远离经济危机的伤痛。
 
各集标题
第一集美国经济模式的罪与罚(上)
 
第二集 美国经济模式的罪与罚(下)
 
第三集 财富为何会蒸发(上)
 
第四集 财富为何会蒸发(下)
 
第五集 贪婪不是过错(上)
 
第六集 贪婪不是过错(下)
 
第七集 危险的财富游戏(上)
 
第八集 危险的财富游戏(下)
 
第九集 最稳妥的赚钱方式(上)
 
第十集 最稳妥的赚钱方式(下)
 
第十一集 中国经济模式该怎么走(上)
 
第十二集 中国经济模式该怎么走(下)
本段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古往今来,以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名世者不可胜计,唯孔子一人被尊为大成至圣,万世师表;古往今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之典籍巨著汗牛充栋,唯《论语》一书被誉为华族圣经,人生指南,千秋彪炳,巍然矗立;古往今来,宗教流派学术分野纷纭百出,唯儒家学说被称为生命的学问,始终是人类生活灵感之源,生命安顿之所。
 
然则孔子《论语》一书所言者为何?答曰:《论语》二十章,一言以蔽之,仁心仁术。人心者,人之本质也;仁术者,人之正道也。仁心者,如孔子所言:"仁者爱人","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如孟子所言:"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仁术者,如孔子所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孟子所言:"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人类一切行为,必以仁心为最高指引,以仁术为基本准则,才能实现和谐与共赢。仁心仁术,为人类大中之道,为人类至正之道,为孔孟之道之精髓,此乃千古定论,万世不易。陆象山有云:"夫子以仁发明斯道,其言浑无嘑缝,孟子十字打开,更无隐遁,盖时不同也。"象山所谓"斯道",即儒家仁心仁术,而《论语》始发其端。标举儒家最高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莫善于孔子之《论语》。
 
孔子为华族之圣人,《论语》为华族之圣经,自古即有公论。孟子称孔子"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胜于孔子也。"《孟子》书分七章,详尽阐释为政为学为人为道之方,深切著明,一以贯之,无非仁心仁术。盖《孟子》本为弘扬《论语》之书,孟子自道心曲,直言私淑孔子。庄子《南华经》义理天马行空,为文汪洋恣肆,实则庄子心目中之圣人典范乃是孔子。《南华经.天下篇》首论儒家,标榜《六经》,称为天下一切道术之正朔。孟子和庄子去孔子时代仅百余年,盖诸子百家时代,孔子已被尊为圣人,《论语》已被尊为圣经,迄今已逾两千四百余年。秦汉南北朝以迄唐代,诸子百家盛况不再,经学玄学此落彼起,佛学东移波涛起伏,儒家学说日趋暗潜。两宋明季大师辈出,濂洛关闽别开生面,陆王心学直追孔孟,六经四书再放光芒。晚晴国势日渐颓败,欧风美雨洗刷神州,西洋思潮激荡人心,华族圣经付之一炬,孔子学说弃如敝屣。时移世易沧海桑田,民族复兴国势日盛,新儒学异军突起,力挽狂澜于既倒,孔子精神再现异彩。千载回望,风云激荡,孔子《论语》始终屹立不倒,历久弥新。正如新儒学大师牟宗三先生所说:"历来无论智慧多高的人,也没有人敢轻视《论语》,就是佛教的那些大和尚也不敢轻视《论语》。"此足以证明《论语》精神价值之伟大和不朽。
 
方今之世,科学技术大行其道,金钱财富统领世界。然而科技无论如何发达,财富无论如何增长,却永远无法为人类创造一个精神家园,寻觅一个心灵归宿。相反,物欲横流尔虞我诈,人类日渐失魂落魄,竟有沦为孤魂野鬼之危险。《论语》所倡导的人生原则,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如"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实为对治人类精神疾病之最佳药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类行为确立了最低底线,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为人生追求树立了最高目标,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为个人修养规定了基本途径。《论语》实为华夏文明灵感之源,创造之源。展望未来,中华民族唯有自本自根,自信自肯,高视阔步,独立不依,才能为开辟人类新文明贡献自己的智慧。为达此目的,孔子《论语》不可不日三复也。[3]
1,4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