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黑喉石鵖

增加 7,044 位元組, 4 年前
[[File:黑喉石鵖001.jpg | thumb | 300px | '''黑喉石鵖''' <br> [https://kknews.cc/photography/aloba2v.html 原圖鏈接] ]]
'''黑喉石鵖'''<ref>{{cite web|url=https://kknews.cc/photography/aloba2v.html |title=野外觀鳥——荷塘里的黑喉石鵖|time=2017-11-03|work=每日頭條}}</ref>(学名:Saxicola torquata),为[[鹟科]]、[[石鵖属]]的鸟类。俗名[[谷尾鳥]]、[[石棲鳥]]、[[野翁]]。黑喉石鵖中等体型的黑、白及赤褐色石鵖。雄鸟头部、喉部及飞羽黑色,颈及翼上具粗大的白斑,腰白,胸棕色。雌鸟色较暗而无黑色,喉部浅白色。


==形态描述==
黑喉石鵖雌鸟:头、颈、背及肩黑褐色,头及颈具淡棕褐色羽缘,背及肩具淡棕褐色宽缘,下腰淡棕褐,尾上覆羽近白;尾羽黑褐色;翅黑褐色,覆羽黑褐而缘以淡棕褐色羽端,内侧覆羽以及最内侧飞羽的基部为白色;额基和眉纹淡棕褐;下体、颏和喉淡棕白,胸部的棕色稍浓著些,余腹部浅棕而微缀苍白色羽缘。

黑喉石鵖雄鸟:整个头部为黑色,背和肩亦黑微缀棕栗羽缘,至腰逐渐变灰,尾上覆羽白色;颈侧具白斑,亦具棕栗羽缘;飞羽黑褐,外侧覆羽黑而内侧覆羽白色;尾羽黑色;胸部栗棕色,至腹部逐渐变淡成淡栗棕色。

黑喉石鵖幼鸟:上体羽毛具明显的淡褐色羽端斑,体色斑斓;飞羽和尾羽黑褐色,具淡棕褐色羽缘,尾上覆羽淡红褐;颏、喉至胸白杂以不同程度的黑斑,腹面淡红褐色。

黑喉石鵖卵:椭圆形,淡绿色、蓝绿色或鸭蛋青色,被有红褐色或锈红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6-19.8mm×12-15.6mm,平均18mm×14mm,重1.5-2.1g。

黑喉石鵖雌雄大小量度:体重♂12-22g,♀12-24g;体长♂118-146mm,♀115-140mm;嘴峰♂9-12mm,♀8-12mm;翅♂62-74mm,♀60-74mm;尾♂41-58mm,♀42-58mm;跗蹠♂20-24mm,♀20-23mm。(注:♂雄性;♀雌性)

==栖身环境==
黑喉石鵖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平原、草地、沼泽、田间灌丛、旷野以及湖泊与河流沿岸附近灌丛草地。从海拔几百米到4000m以上的高原河谷和山坡灌丛草地均有分布,是一种分布广、适应性强的灌丛草地鸟类。不进入茂密的森林,但频繁地见于林缘灌丛和疏林草地,以及林间沼泽、塔头草甸和低洼潮湿的道旁灌丛与地边草地上。

==生活习性==
[[File:黑喉石鵖002.jpg | thumb | 300px |  '''黑喉石鵖生活習性''' <br> [https://kknews.cc/photography/aloba2v.html 原圖鏈接]  ]]
黑喉石鵖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平时喜欢站在灌木枝头和小树顶枝上,有时也站在田间或路边电线上和农作物梢端,并不断地扭动着尾羽。有时亦静立在枝头,注视着四周的动静,若遇飞虫或见到地面有昆虫活动时,则立即疾速飞往捕之,然后又返回原处。有时亦能鼓动着翅膀停留在空中,或做直上直下的垂直飞翔。在繁殖期间常常站在孤立的小树等高处鸣叫,鸣声尖细、响亮。黑喉石鵖为夏候鸟,通常在3月末4月初迁来繁殖地,9月末10月初开始飞往越冬地。

黑喉石鵖巢营于林缘草甸中的小树或灌木下的塔头苔草丛中或倒木树洞中。巢呈碗状。巢材外层以塔头苔草为主,杂有问荆、干树叶。里面比较精致,铺垫有马尾、野猪毛、狍子毛和羽毛。巢外径100-135×70-95mm;巢内径70×50-75mm;巢深45-60mm。

黑喉石鵖主要以昆虫为食,主要有[[蝗虫]]、[[蚱蜢]]、[[甲虫]]、[[金针虫]]、[[叶甲]]、[[金龟子]]、[[象甲]]、[[吉丁虫]]、[[螟蛾]]、[[叶丝虫]]、[[弄蝶科]]幼虫、舟蛾科幼虫、蜂、蚂蚁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也吃蚯蚓、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以及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安哥拉、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白俄罗斯、比利时、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博茨瓦纳]]、保加利亚、[[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乍得]]、中国、科摩罗、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吉布提、埃及、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芬兰、法国、加蓬、格鲁吉亚、德国、直布罗陀、希腊、几内亚、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黎巴嫩、莱索托、利比亚、列支敦士登、卢森堡、马其顿、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来西亚、马里、马耳他、毛里塔尼亚、马约特岛、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荷兰、尼日尔、尼日利亚、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卢旺达、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塞拉利昂、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南非、南苏丹、西班牙、苏丹、斯威士兰、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宁夏、新疆、甘肃、青海、四川、陕西、湖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浙江、云南、湖南、福建、广东、海南、台湾等地。


==繁殖方式==
黑喉石鵖繁殖期为4-7月,繁殖期间雄鸟常站在巢区中比较高的小树枝头鸣唱,雌鸟则致力于筑巢,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1年繁殖1-2窝,每窝产卵5-8枚,1天产1枚卵。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2±1天。雏鸟晚成性,由雌雄亲鸟共同育雏,以嘴运回食物,经过12-13天的巢期生活,幼鸟即可离巢,离巢后还须喂几天。


==种群现状==
种群分布不零散。2004年国际鸟类联盟估计在欧洲该种繁殖种群数量约2000000-4600000对,相当于6000000-13800000只,欧洲种群数量占全球范围的5-24%,所以初步认为黑喉石鵖全球数量大约有25000000-276000000只,但这个估计需要进一步验证。该种种群数量发展趋于稳定。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視訊==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QoNI1e6uYE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黑喉石鵖又叫野鵖,草原里的精灵,听听它的叫声好听吗?}}<br>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