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禹陵

增加 42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大禹陵1.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6338701547&di=437c2ae9561a5db718eaa56d110e5290&imgtype=0&src=http%3A%2F%2Fwww.sanfun.cn%2Fuploads%2Fallimg%2F150324%2F3-150324110II60.jpg 原图链接]]]
1995年,浙江省和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举行公祭典礼,恢复祭禹传统。 <ref>[2018年公祭大禹陵典礼在浙江举行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79341/50f1n5DSmqUwJJIyV27HPPh8qQfL-TO-MOfJ_40o0KHiKDhGIY2kHLsxDQe4I8gfN9gvlcSrQrlR8ZkieHgDsVnRlg 搜狐.2018年4月20日,引用日期2018-04-30]</ref>
1996年,大禹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大禹陵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大禹祭典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f>[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16-03-06]</ref>
为致敬广大医务工作者,景区自2020年2月19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景区对全国医务工作者免费开放。<ref>[ 绍兴这些知名景区今年对医务工作者免费开放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79341/faebaqAYsDeqpxORLONNzAmxTsPOsSPpKfC8wIiN-Chm9s7ujVmlGDbq6ECIIhC-_ENnz3LX9IirJJq4JbpEe3BZcFAIAwW0d5p8Zwp1ujsEzn-p .绍兴网 浙江省文物局 ,引用日 期2020期2016-0203-2712]</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color:black;"
|-
2003年,大禹陵扩建,神道内原有五对石像牲增至十二对。依次辟邪、天鹿、龙马、巨象、[[獬豸]]、卧牛、石虎、黄熊、三足鳖、[[九尾狐]]、野猪和应龙十二对石像牲。
2007年4月,绍兴文物局确定禹陵享殿建筑的复建。重建的享殿建筑风格布局与禹庙大殿相同,保持明清规制。正殿五间,重檐歇山顶,南北配殿各三间。<ref>[ 大禹陵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79341/7401bBck5dBMTd76jYKJrkli5vMVAFcUenfWCCdStJucVBIsFVyq7BHFYxOyjq0jOwlBNJMLyBzBKn4udhrx2HCO65OsrQ 宗亲网,引用日期2016-03-06]</ref>
==历史文化==
[[File:大禹陵3.jpg|缩略图|左|[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6339045371&di=bd569816317879cbb1e94d5bcdce1c25&imgtype=0&src=http%3A%2F%2Fimg.pconline.com.cn%2Fimages%2Fupload%2Fupc%2Ftx%2Fphotoblog%2F1709%2F14%2Fc6%2F59244317_1505397371333.jpg 原图链接]]]
大禹与绍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第一,大禹重要活动地在绍兴。史书上记载,大禹有五件事都发生在绍兴。一是禹禅会稽。绍兴前人惯称会稽。会稽之名出自大禹,其首义不是会计,而是会祭。《史记·封禅书》记载,“禹封泰山,禅会稽。”这是会稽山得以成名且列为中华九山之首的重要历史事件。这是大禹的一项天才的政治发明,其目的在于通过召集诸侯共同祭祀会稽山,从而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这种政治结盟的形式,后世叫做“宗庙会同”,实为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会盟”之先河。二是禹疏了溪。大禹改堵为疏,“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水成功。“禹疏了溪”。了溪,后称剡溪,为今天[[曹娥江]]的上游。相传为禹治水毕功后所弃馒头所变,当地百姓呼作“石馒头”。三是禹会会稽。大禹在会稽山会诸侯,祭诸神,明君位,
===大禹陵===
示一体,创建中国第一王朝。四是禹娶会稽。[[大禹]]与涂山氏的结合,应是在禹“禅会稽”之时之地。五是禹葬会稽。大禹死后葬在会稽。第二,绍兴有众多的大禹遗迹。绍兴的“大禹陵”,大禹陵景区内许多历史遗迹、人文景致,如大禹陵庙、禹祠、窆石以及碑方题刻。此外,绍兴还有不少地名与大禹有关,比如夏履桥,相传大禹治水经过这里,他的一只履被洪水冲走,老百姓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在他失履的地方造了一座桥,名曰“夏履桥”,又如,当前绍兴市湖塘镇的刑塘,相传为大禹斩杀防风氏处。第三,大禹姒姓后裔主要在绍兴。大禹陵的守陵村(禹陵村)有200多人姓姒的村民,而全国姒姓后裔不过几 人。<ref>[ 中国历代帝王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79341/8b1bd4_CXSmYotd-dZp2QoLp1suOedRKFIFT6obScg3ZESWz3uu1fkQviRfHlqt3onj0nmtMhN5yRELN2f3MMpTnzos1OSxU1fEmEfjrrWwHjjXdtZqJ 中国 社会科学 网,引用日期2016-03-0912]</ref>
==建筑格局==
大禹陵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禹陵在中,禹祠位于禹陵南侧,祠外北侧有“禹穴”碑。祠内有“禹穴辩”碑,大禹陵碑亭北侧,顺碑廊而下即为禹庙。陵区坐东朝西,从大禹陵下,进东辕门,自南而北的建筑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祭厅、大殿。高低错落,山环水绕。<ref>[ 卷35 第六章 第一节 历史建筑 庙宇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79341/eec0XYtV1-nU6hcAQ3jCZUzfzAWPYDru_x42Evm7XX1O1Sbr-SCrnLb4x8Anc8husjfqrK0gAwBjvIylJi8 绍兴市政府门户网,引用日期2016-03-08]</ref>
==文物遗存==
===主要建筑===
在禹祠的左侧有一井,名曰“禹井”,相传为禹所凿。有亭名“禹井亭”,其楹联系孙其峰先生补书,联云:“德泽被万方,轨范昭百代”,意为中华大地的人民都得到了大禹的恩惠,他为民忘私,不屈不挠的种种美好品德是人们的楷模,光照后世。
====禹穴====
大禹的葬处被称为“禹穴”。在大禹陵有两处“禹穴”:一为大禹陵碑后侧;一为窆石所在地。“禹穴”从窆石所在地改为大禹陵碑后侧是嘉靖三年。廊下壁间嵌有清代毛奇龄《禹穴辩》和昝尉林所书“禹穴”碑。在绍兴有“禹穴”2处,一在宛委山,传为禹得黄帝书处,一即于此,乃禹葬处,即今大禹陵碑 后侧 <ref>[绍兴:大禹陵享殿恢复并投入使用 .浙江省文物局,引用日期2016-03-12]</ref>
==文物价值==
大禹陵庙、禹祠、窆石以及碑方题刻,禹陵的建筑艺术、文物价值、考古研究、都有着及其重要的历史价值。<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79341/4a62ov2adO2xwNEXEzDPrZjFoV96z4CW-mVQCgPwklvv7OVNZPGV0J6huRDQ6lBFJzBc_fO76xj8KzrdOM9jqHjtRhYaPxsnZHwaIh0iRH7s7dE 浙江省文物局,引用日期2016-03-12]</ref>
陵区坐东朝西,由禹陵、禹祠、禹王庙三大建筑群的历史遗迹,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艺术和旅游价值,对探寻古代陵墓的秘密,研究古代陵墓的发展演变,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也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ref>[ 大禹陵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79341/f29etkhs76gW5uo1CgN_0qH4tNgtvLgk02lN3R7y03msozcHmXeqfPCYOjghEOpb0uxeiAhKWrCFP52k4AJf5UprP53NrtPMYDvdxDi0rA1dQRzg-z4 浙江省文物局,引用日期2016-03-12]</ref>
==文物保护==
1983年,绍兴市文管会重修大禹陵碑和亭,断裂处改用不锈钢和环氧树脂填补。
2007年,绍兴文物局对禹陵之禹庙午门拜厅修缮。
2008年,绍兴文物局对浙江省首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预选项目大禹陵进行修缮保护工程。 <ref>[文保专家考察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预选项目大禹陵保护工程 .浙江省文物局,引用日期2016-03-12]</ref>
==旅游信息==
门票信息: 通票50元(含大禹陵、百鸟苑和香炉峰)
绍兴大禹陵公交站,途径大禹陵公交站的有2路、68路(原188路)、等2条公交线路。
绍兴大禹陵附近有14个公交站,分别是禹陵路口(101米)、越秀外国语学院(西大门)(368米)、越秀外国语学院(392米)、天云制衣(479米)、车管所(548米)等 。<ref>[绍兴公交线路 -- 2路 .绍兴公交网,引用日期2016-03-13]</ref>
==视频==
{{#iDisplay:t0863m5f61t | 560 | 390 | qq }}
43,0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