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61
次編輯
變更
摩西会堂
,無編輯摘要
===概述==
摩西会堂是三层的房子,红砖斜尖顶,白色的窗棂上有 [[ 蓝色 ]] 的拱纹,罩着窗顶,然后又向两头延开去,点缀成红墙上的条条蓝纹。会堂大敞着镂花的铁门将你迎进去。正前方和左侧手各有一扇 [[ 咖啡 ]] 深色的木门,石拱的门廊,类似巴罗克的风格。左侧是通楼上的,而正前方进去就是礼拜堂。整个会堂里静悄悄的,只有长长的座椅排列有序,静静地卧在会堂当中。
==背景资料==
1937-1941年,大批从 [[ 德国 ]] 、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 [[ 匈牙利 ]] 、波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逃出的犹太难民辗转逃到日本神户,因 [[ 日本 ]] 政府拒绝接纳,想去美国、 [[ 加拿大 ]] 的犹太难民先后来到了上海。
当时的上海是个非常独特的 [[ 城市 ]] ,是二战中 [[ 世界 ]] 上唯一不用签证或任何官方文件就能入境的地方。上海人民把自家大门连同自己的心扉向他们打开,热情接纳并帮助这些背井离乡的人们重建家园。
当时,曾有两万余名犹太难民居住在虹口地区的长阳路、霍山路、高阳路等地方,摩西会堂成了难民经常聚会的场所,支持着他们的信念,使他们在新 [[ 环境 ]] 中迅速振兴。他们开设学校、 [[ 医院 ]] 、商店、工厂等,继续播种着 [[ 生活 ]] 的希望,并通过各种有组织的活动坚持反法西斯斗争。上海成了他们在远东最温暖、最 [[ 安全 ]] 的避风港,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战争结束后还逗留了许多年。
这里曾给过两万颠沛流离的犹太人最温暖的收留,这里曾见证了中国人特别是上海人的善良和宽容,“摩西会堂”已像“辛德勒”、“瓦伦堡”、“杉原千亩”等一样,一样,成了“拯救”与“避难地”的代称。对全球 [[ 犹太人 ]] 来说,“上海”这个单词被记录进 [[ 以色列 ]] 和犹太人的文化里。二战后,尽管大批犹太人迁居世界各地,但对上海“摩西会堂”的感念已深深地烙在他们心底<ref>[https://www.christiantimes.cn/news/13088/%E4%B8%8A%E6%B5%B7%E6%91%A9%E8%A5%BF%E4%BC%9A%E5%A0%82%EF%BC%9A%E7%8A%B9%E5%A4%AA%E4%BA%BA%E4%B8%9C%E6%96%B9%E7%9A%84%E2%80%9C%E6%96%B9%E8%88%9F%E2%80%9D?page=1 上海摩西会堂:犹太人东方的“方舟”],基督时报</ref>。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