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1
次編輯
變更
眼中钉
,無編輯摘要
原来,赵在礼(公元882年-947年)是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五代时期的将领。他在镇守宋州的时候,横行霸道,百姓深受其苦。有一天,朝廷下旨,让赵在礼移镇永兴。百姓听说之后,高兴得奔走相告,说:”这个人走了,就好像拔去了咱们眼睛里的钉子,真是高兴啊!”
赵在礼听说之后,大怒,欲报被称为“眼中钉”之仇。他上表朝廷,请求在宋州多留一年,朝廷随即批准了他的请求。于是,赵在礼命令小吏搜检户口,凡农户每年必须交纳一千钱。这个钱就叫“拔钉钱”,谁敢不交,就鞭打谁。百姓气愤地说:“就是朝廷规定的赋税,也没到这个程度啊!”赵在礼当年收钱就达百万之多,宋州百姓苦不堪言。
其实,关于“眼中钉”还有另一个版本。明朝文学家杨慎(1488年—1559年)在《古今风谣》里,也记载了一个与“眼中钉”有关的故事。
丁谓的所作所为,朝廷上下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都为寇准鸣不平。不久,京城里出现了一首童谣。歌中唱到:“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丁;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歌中的“丁”,就是丁谓。于是,“眼中丁”的说法逐渐流传开来。到后来,“丁”又演变成了“钉”<ref>[http://www.sohu.com/a/280035478_256639 解读“眼中钉”的由来,原来和这个故事有关!
],搜狐网</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