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海市徐汇中学

增加 34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上海市徐汇中学.jpg|350px|缩略图|右|<big>上海市徐汇中学</big>[http://dostatic.pctowap.com/doimg/n.sinaimg.cn/games/crawl/20160627/Xj6B-fxtniax8101675.jpg 原图链接][http://www.pctowap.com/air/games.sina.cn/gz/ll/2016-06-27/details-ifxtmwei9316220.d.html?vt=1&wm=3049_a111 来自 电脑上网 的图片]]]
'''上海市徐汇中学'''是位于[[上海]]虹桥路68号的著名完中学校,在徐家汇天主[[教堂]]旁 <ref>[https://www.meipian.cn/f5xx1aq 老上海轶事之十一],美篇</ref> ,始名圣依纳爵公学(法语:Collège Saint Ignace),由[[天主教]]耶稣会建于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有拉丁文校训:LABORA SICVT BONVS MILES CHRISTI。1931年组织校董会,向[[中华民国]]教育部办理立案,易名“徐汇中学”,改“二三制”。至今[[历史]]已超过160年。现为徐汇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一。
==简介==
1849年法籍耶稣会士南格禄在徐家汇招收了二三十名中国儿童开始启蒙讲学,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正式取名为徐汇公学,也称圣依纳爵公学,1931年定名为徐汇中学。坐落在明末[[大学士]][[徐光启]]的故里徐家汇,受其影响,开启了中国中西教育交汇的先河,在中国[[教育]]史上拥有一个特殊的地位,被誉为中国西洋办学第一校。中共建政后,1951年由政府接收成为公办学校。而在新北市芦洲区的另一所私立徐汇高级[[中学]],由1949年到台湾的徐汇中学校友于1963年以原上海徐汇中学名义在台复校。
徐汇公学的内部组织和管理方法都沿袭[[法国]]的教会学校制度,由耶稣会院长总揽全权。教学上首开数理化教学,设置音体美课程;与土山湾油画院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学生很早就接受西方[[绘画]]训练;1862年前已开始组建学生西洋乐队,好评如云;1947年辟建[[英语]]语音室。徐汇中学素以教育、教学严谨著称,形成崇尚科学、爱国荣校、个体发展的办学传统,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历届校友遍及世界各地。曾经在徐汇中学就读的著名校友有:[[教育家]]“爱国老人”[[马相伯]] <ref>[http://www.xjh.sh.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97:2018-09-05-07-39-31&catid=45&Itemid=760&lang=zh 徐汇公学旧址丨“汇学”马相伯:从“校友”到“校长”],徐家汇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ref> 、[[地质学家]]翁文灏院士、“近代[[雕塑]]之父”张充仁、中国原卫生部长陈敏章、主教张家树金鲁贤、中科院副院长严义埙、世界著名原子[[物理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周知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兴铭]]、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应洛、[[中国工程院]]院士[[魏敦山]]、翻译家傅雷、现代作家叶辛、游泳世界冠军杨爱华、香港厂主联合会会长黄鉴博士、美国苏浙同乡会会长朱元忠等人。 学校在海内外久负盛名,在西欧、北美、东南亚有很大影响。
今日徐汇中学多彩教育办学理念的简要表述:
徐汇中学奋斗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好强的个性、竞争的[[意识]]、不服输的精神、不断进取的追求”,在矛盾、困难面前决不示弱,在激烈竞争中有通过自我努力超越别人的决心,决不服输,有爬起来再干的勇气,取得成绩决不自满,有努力创造新成绩的愿望和行动。
==参考文献==
[[Category:524 中等教育]]
249,1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