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使至塞上

增加 61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使至塞上》 | 圖像 = [[ File:时尚江赛2.jp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s://txt25.book118.com/2018/0409/book160761/160760366.jpg 原图链接] [http://tupian.baike.com/a3_45_93_01300000068432121474938031228_jpg.html 图片来源]]]| 圖像說明 = 唐代诗人 [[ 王维 ]] 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 ,记述 | 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 生日期 = | 國籍 =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 ;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品 = }}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使至塞上 作品出处;《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王维]]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原文==使至塞上》<ref>[https://www.gushiwen.org/GuShiWen_72e52f449e.aspx 《使至塞上》] 古诗文网</ref>
作品出处《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作者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创作年代唐代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目录1作品原文2注释 ==白话 译文==3创作背景4作品鉴赏5作者简介[[File:大漠孤烟2.jpg|thumb|300px|有框|右|[http://spider.nosdn.127.net/a8e5ff5cdcf8b114debfd61afe78bd24.jpeg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 图链接][https://3g.163.com/news/article_zhwnl/DH1VVDFS0514B0DN.html?referFrom= 使至塞上⑴图片来源]]]
单车 想去慰 问边 路经的 属国 过居延
千里飞 也飘 出汉塞 入胡 正翱翔云
浩瀚沙 孤烟直 无尽黄 落日
萧关 遇到侦 候骑 告诉我 都护 在燕然 [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折叠 == 词句注释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⑼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折叠白话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折叠编辑本段创 == 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品鉴赏==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文学赏析
《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折叠 == 名家点评==
屈复《唐诗成法》评此诗:“前四写其芜远,故有“过”字、‘出’‘入’字。五六写其无人,故用‘孤烟’‘落日’、‘直’字、‘圆’字,又加一倍惊恐,方转出七八,乃为有力。”
[[ 徐增 ]] 《而庵说唐诗》评此诗:“‘大漠’‘长河’一联,独绝千古。”
王士祯《唐贤三昧集笺江》评此诗:“‘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后人全讲炼字之法,非也;不讲炼字之法,亦非也。”
[[ 曹雪芹 ]] [[ 红楼梦 ]] 》中借书中人物香菱之口评价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赵殿成在《王右丞集笺注》中评此诗颈联两句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33,60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