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花旗集团

增加 8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花旗集团.jpg|300px|缩略图|右|<big>花旗集团标识</big>[https://www.shinerayad.com/upfile/attached/201765162551545031.jpg 原图链接][https://www.shinerayad.com/news_info.asp?id=2764 来自 尚略博客 的图片]]]
''' 花旗集团 ''' (Citigroup Inc.,以Citi为 [[ 商标 ]] ,NYSE:C、东证1部:8710)总部位于 [[ 美国 ]][[纽约| 纽约市 ]] ,为世界上最大的投资银行及金融机构之一<ref>[http://www.southmoney.com/paihangbang/201812/2818418.html 2018世界十大投行排名-全球投资银行实力排行],南方财富网,2018-12-15</ref>,于1998年由花旗公司及旅行家集团合并而成,并于同期换牌上市。因此,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12年纽约城市银行(后来的花旗银行)的成立;1870年的Bank Handlowy;1873年的Smith Barney,1884年的Banamex;1910年的Salomon Brothers。
==历史==
花旗集团的 [[ 历史 ]] 由花旗银行的成立为起点,花旗银行是1955年由纽约花旗银行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而成的,合并后改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为第一花旗 [[ 银行 ]] ,1976年3月1日改为现名。
1968年,为了规避美国银行法对银行与证券业务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包括规定商业银行不许购买股票,不允许经营非银行业务,严格限制分支行的开设等,花旗银行成立一间控股公司,名为花旗公司(Citicorp,前称第一国家城市股份公司)。其后花旗公司再成立多间子公司,提供银行、 [[ 证券 ]] 、投资信托、 [[ 保险 ]] [[ 融资 ]] 租赁等多种金融服务,但营业额仍然以旗舰银行花旗银行占有率最大。
1998年4月6日,花旗公司与旅行家集团(Travelers Group)双方的所有属下合并成为花旗集团,成为 [[ 美国 ]] 第一家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共同基金、证券交易等诸多 [[ 金融 ]] 服务业务于一身的金融集团。合并后的花旗集团总资产达7000亿美元,净收入为500亿美元,在100个国家有1亿客户,拥有6000万张信用卡的消费客户。
初时的花旗集团商标为旅行家集团的红雨伞和花旗集团的 [[ 蓝色 ]] 字标,直到2002年,花旗集团分割原旅行者集团的财险业务(Travelers Property Casualty Corp),但仍保留红伞商标。2004年,圣保罗集团(St. Paul Cos)以179亿 [[ 美元 ]] 并购Travelers Property Casualty Corp,并更名为美国圣保罗旅行者保险公司(St. Paul Travelers Companies),但一直没有发挥出品牌应有的影响力。2007年,花旗集团的红雨伞标志出售予St. Paul Travelers Companies,并改用Citi为商标<ref>[http://site.nihaowang.com/site/15413 花旗集团_Citigroup Inc.],你好网</ref>。
2009年6月1日,花旗集团被剔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份股。
==实习计划==
此计划和 [[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 ]] 合办,专为 [[ 香港 ]] 就读 [[ 大学 ]] 的工商管理学生,在非牟利机构透过实习发挥所长,并加强学生对 [[ 企业 ]] 社会责任的意识,培育成为更关心社会的 [[ 商业 ]] 人才。
==参考文献==
111,8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