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梵高的向日葵

移除 65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如果用梵高所创作的“以插在花瓶中的向日葵为主题的油彩画”来定义的话,那么广泛认为一共有7幅作品。其中有6幅被保存下来。保存下来的6幅向日葵作品中,其中有三幅绘有15朵向日葵,两幅绘有12朵向日葵,一幅绘有3朵向日葵。除此之外,如果算上在巴黎创作的作品,一共是11幅(或12幅),这其中包括没有插在花盆中的向日葵作品。
梵高通过该系列作品向世人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并且展示出了他个人独特的精神世界。该系列作品也传递着这么一个信息:怀着感激之心对待家人,怀着善良之心对待他人,怀着坦诚之心对待朋友,怀着赤诚之心对待工作,怀着感恩之心对待生活,怀着一颗欣赏之心享受艺术,宛若眼前那灿若花开的向日葵。<refname="sunflower">[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896456/9405wExlbzX2wlnIyWhrnL8_yVdRnb9Jl_4CucN424lrtZuiq9SL9vqzgZRaWwoktl0rpq0x2xGweYItQIj_pb8AZiaGBe2gqxGCdG5MU1J6 梵高的向日葵] </ref>
==创作背景==
1888年夏天,孤独的梵高试图在阿尔组织一个名叫“南方画室”的画家沙龙,向一些画家发了邀请,结果只有保罗·高更答应前往。高更是梵高在巴黎蒙马特认识的朋友,他们彼此欣赏。
1889年1月,梵高在对高更的思念中,画了第6幅向日葵,这一次,他在花瓶里插了15朵向日葵,调整了自己的风格,消除了一切可能带来现实主义联想的细节,以迎合高更的艺术趣向。因为他要把这一幅送给高更。一向固执的梵高为了挽回高更的友情,他愿意在画风上做出妥协。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的,高更走后再也没与梵高见过面。这第6幅《向日葵》也就成了他与高更的友谊祭礼。
因为对友情的期望过于强烈,对既得的友情过分看重,所以当对方让他失望之后,由此而来的痛苦对梵高来说是致命的。失去高更的梵高从此一蹶不振,两年后的1890年,他放下画笔,拿起手枪,结束了自己37岁的生命。<ref>[https:name="sunflower" //baike.baidu.com/reference/7896456/e663YxHXIXIO0iiJaqnqDtWi3tUXASjigUYJGWXXdAMotzK4pkJzSOnDi0cVgU7VCT_ciYFcRwRWxlqFDoc7lbK3PfL4_cGBHr1oZ68VSrgybGhGM_lb 梵高的向日葵] </ref>
梵高的某张信件上,记载了他本打算将他的作品《罗兰夫人的肖像》安置在中央,然后两侧各展示一副《向日葵》作品的想法。因此,这些相似的向日葵作品,与其说是他重复练习所产生的东西,不如认为是他本来就打算创作多张作品。
X光扫描结果显示,梵高使用了两种不同的黄色颜料,其中一种是光感性的,在强光照射下容易褪色。梵高生前创作了许多幅向日葵画作,其中1889年的一幅尤其值得重视,尽管肉眼还不易分辨,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黄色鲜活度正在渐渐减弱。
收藏梵高作品最多的阿姆斯特丹博物馆在五年前就决定降低馆内的照明强度。该馆的收藏与研究部负责人玛丽杰·魏勒库普(Marije Vellekoop)表示,他们检测到了不同颜料的褪色现象。颜料褪色是梵高画作给研究者提出的一大研究课题,新技术锁定了光感颜料的位置,这将有助于博物馆方面的检测与保护。<ref>[https:name="sunflower" //baike.baidu.com/reference/7896456/8a2d9SMJsu63kTvv3kV2ltaWWTALKFB0S1EfCUmnAqpfHNcbS5p1ZWB0EE3jmN7hsbV5ZqZKUOtuhsimuOCtrUGB35A6t8PeAdRFO4Ub 梵高的向日葵] </ref>
===《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F455===
该作品被收藏于美国费城的费城美术馆(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美国费城博物馆收藏的《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是七幅《向日葵》作品之一。
绚丽明亮的铬黄色把整个画面烘托得满怀激情,花蕊在相叠的点彩下,呈现不同的色泽,花瓣在交叉条纹的烘托下,显得突出而浑厚,背景与花瓶在富有节奏和韵律的笔法下,制造出肌理的粗糙美。十二朵向日葵在梵高豪放又多变的艺术笔法下,像在一团团熊熊燃烧、旋转不停的火球,充满了无穷的生命力,在一个多世纪之后依旧栩栩如生地呈现于游客眼前。可以说梵高用他的画笔赋予了这些向日葵新的生命。 <ref>[https:name="sunflower" //baike.baidu.com/reference/7896456/9d0eQEZiSd0p9fR4SqE2F2s-E6eUs66iMPzZ_Hd8HNCqFby0JSf1fDUqmtCAdIbhTv_OBhMYUNohjwTIEn5c_YWFQFL68VCeYIeKNt9u1zvIrFtklg2Lnhtve619Zag 梵高的向日葵] </ref>
===总体鉴赏===
梵高创作和再创作《向日葵》时显示出的自我批评精神,很让人受启发,没有已完成的艺术,只有被抛弃的艺术。
从某种程度上讲,《向日葵》是对时代变幻莫测的礼赞,它充满活力的色彩孑然一改17世纪以来荷兰花卉绘画的悠久传统。
==重要展览==
2014年1月25日至4月27日,在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举行合璧展。这次合璧展展出的是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和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的馆藏。<ref>[https:name="sunflower" //baike.baidu.com/reference/7896456/043eqsQe0KKhaBtHcTOC_0WZqxIip3gEFwhrh_3OFFh3Ns89jbMGmesrlcNyWE4jDn7kswSEqHA1wBg3n4DZrDfqY_POSW2Wh-_5XCZcdYef9g 梵高的向日葵] </ref>
==作者简介==
文森特·梵高(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的后印象派画家。
42,98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