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5,982
次編輯
變更
德州学院
,無編輯摘要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7月,德州学院设24个学院,3个研究院所, 72个本科专业<ref>[https://www.dxsbb.com/news/8952.html 德州学院有哪些院 系和专业-什么专业比较好],大学生必备网,2020-2-15</ref>。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月,学院有教职工1610人,其中专任教师1211人, [[ 博 士231 士]]231 人, [[ 硕 士635 士]]635 人,教授108人,副教授434人,兼职硕士生导师45人 。 。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学术风气。教师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现有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人;“ [[ 泰山学者 ]] ”海外特聘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级高层次人才22人,德州市首席专家、德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德州市高层次人才38人。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出台了《关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意见》,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不断增强。学校还聘有中国科学院、 [[ 北京大学 ]] 、 [[ 清华大学 ]] 等国内著名学术机构和高等院校兼职教授128人,其中双聘院士5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9月,德州学院有省级 [[ 重点学 科2 科]]2 个、省级文化艺术重点学科2个。2009年,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山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中国现当代文学、原子和分子物理、 [[ 微生物学 ]] 三个专业的研究生共计39人。根据区域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大力实施学科专业对接工程,初步建设了纺织服装、能源机械、食品生物、化工制药、信息管理等应用型优势学科专业群和具有传统优势的教师教育学科专业群。
===教学建设===
===科研成果===
德州学院基础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应用研究具有较强的综合研究开发能力,其中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生物物理、 有机化学、生物科学技术、 [[ 可再生能源 ]] 等领域有较大学术影响。截至2014年1月,学校承担和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783项,其中国家级18项,省部级190项,在核心期刊发表 [[ 科研论 文3179 文]]3179 篇,其中SCI、EI、STP收录789篇,CSSCI核心库论文220篇,出版著作161部。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85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50余项,申请和授权中国发明和中国实用新型专利425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