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885
次編輯
變更
方响
,無編輯摘要
唐代曾涌现过著名的方响演奏家。[5] 方响在 [[唐朝| 唐代 ]] 十部伎中用于清乐和燕乐。在宋代教坊中成为定律乐器。[6] 从唐代至清代,方响一直被用于宫廷礼乐。 [[清朝| 清代 ]] 在奏凯歌乐时,由仪仗队员骑在马上每人手执一片方响片,各自用一根小槌敲击。[7] 方响的音域为一个半八度,其中一个八度内半音齐全,高八度的四都音区中没有半音。音位排列颇为独特。
==历史=
方响是古代打击乐器,出现于 [[ 北周 ]] 。
隋唐时用于燕乐,后也用于宫廷雅乐,自 [[宋朝| 宋代 ]] 后渐少使用。
另据《周正乐》记载:“西凉清乐方响,一架十六枚,具黄钟、大吕二均声。”
由史载可知:方响是由十六块大小相同的长方形 [[ 铁 ]] 板、铜片或 [[ 玉 ]] 片组成,以厚薄不同定音高,分上下两层悬挂,用小铁锤敲击。
隋唐时期,方响用于燕乐,后用于宫廷雅乐。唐代曾涌现出马仙期、吴缤等方响演奏家。唐代 [[ 诗人]]:
宋代,方响渐少使用。现仅 [[ 上海 ]] 今虞琴社合奏古乐时偶用,濒于失传境地。
20世纪70年代末, [[ 上海民族乐团 ]] 和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合作,在参阅古代文献和残存的唯一方响(发音板锻铁制成)基础上研制成功新型的四十三音方响,发音板用六十号钢板制作,上面为长方形,下面有突出的三角形出音点。分两排,按七声音阶序列排列于金属架上。音域g1—g4。
20世纪八十年代初制成五十一音方响。音板采用十二平均律双音阶排列法,上列为#c调音阶,下列为c调音阶,音域f—c4。琴架可升降或转动,便于水平或竖立演奏,并设有制音装置和共鸣筒。可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已正式列入 [[ 民族乐队 ]] 编制中。
==敦煌壁画中的方响==
在 [[ 敦煌 ]] 第220窟,《 [[ 药师经变 ]] 》下部的舞乐图中,有乐队二十八人,分为两组,左右相对,乐工或上身袒裸,或斜披天衣, [[ 肤色 ]] 、发式各不相同,演奏来自中原的和从 [[ 西域 ]] 、外国传人的各种 [[ 打击 ]] 、 [[ 吹奏 ]] 、 [[ 弹拨 ]] 乐器。
仔细看可以发现,右侧一组中最左边的女子垂目敲击的 [[ 乐器 ]] 正是方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