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索马里关系

增加 15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中国-索马里关系 ''' ,是指 [[ 历史 ]] 上的中国和索马里、以至现在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索马里| 索马里共和国 ]] 之间的双边关系。两国于1960年12月14日建交,但受索马里内战影响,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于1990年代关闭,直至2014年10月13日重新启用。
==历史==
===索马里成为殖民地前===
[[ 明代 ]] 前期之《明人画麒麟沈度颂》画作,图中所谓麒麟实乃 [[ 长颈鹿 ]] ,明代“ [[ 麒麟 ]] ”一称呼是索马里语“giri”的对音,即“giraffe”(长颈鹿) 中国和索马里之间的接触可追溯至唐朝:当时,由广州前往非洲东北部的航程必会经过索马里地区,故中国人对索马里的认识在唐代有所加深;与此同时,唐代书籍《酉阳杂俎》对索马里北部(当时称为“拨拔力国”)有专门的介绍
宋朝地理书籍《诸蕃志》的地名“弼琶啰” 中国 “中理”被认为与 索马里 有关 之间的接触可追溯至[[唐朝]] 有学者在考证后提出“弼琶啰”是指 当时,由[[广州]]前往[[非洲]]东北部的航程必会经过 索马里 港口柏培拉 地区 而“ 理”据说是闽南语或古阿拉伯语中“ 国人对 索马里 读音 认识在唐代有所加深;与此同时 但亦有学者认为这只是笔误。 唐代书籍《酉阳杂俎》对 索马里 最大城市摩加迪沙曾出土逾20枚中 北部(当时称为“拨拔力 古钱,一些钱币书 ”) 元丰、天禧等北宋年号 专门的介绍
大德年间 地理书籍《诸蕃志》的地名“弼琶啰”和“中理”被认为与索马里有关:有学者在考证后提出“弼琶啰”是指索马里港口柏培拉,而“中理”据说是闽南语或古阿拉伯语中“索马里”的读音 朝廷派使 但亦有[[学 麦术丁到 ]]认为这只是笔误。索马里最大城市[[ 摩加迪沙 (当时称为“木骨都束”)购买当时特产 ]]曾出土逾20枚中国古钱 并向使者提供足够食用两 一些钱币书有元丰、天禧等北宋 的粮食
[[元 ]]大德年间 中国航海家郑和曾 朝廷派使者麦术丁 访索马里半岛,并与 摩加迪沙( 地人交流,今天的索马里仍有村落以郑和命名。有指,郑和 时称为“木骨都束”)购买 当时 把中华文化带到了索马里,故索马里文化包含一些中华文化的元素,例如索马里人喜爱茶,又重视礼仪,这些都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若;此外,索马里语有些单词和相应的汉语词汇发音一样,这被认为是索马里人把汉语融入本土语言的证据。明朝书籍《星槎胜览》记载了索马里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式和礼仪文化 特产 ,并 详细地介绍当地男女 向使者提供足够食用两年 衣着 [[粮食]]
明朝时,中国[[航海家]][[郑和]]曾到访索马里半岛,并与当地人交流,今天的索马里仍有村落以郑和命名。有指,郑和当时把[[中华文化]]带到了索马里,故索马里文化包含一些中华文化的元素,例如索马里人喜爱[[茶]],又重视[[礼仪]],这些都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若;此外,索马里语有些单词和相应的汉语词汇发音一样,这被认为是索马里人把汉语融入本土[[语言]]的证据。明朝书籍《星槎胜览》记载了索马里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式和礼仪文化,并详细地介绍当地男女的衣着。 摩加迪沙曾出土 [[ 清朝 ]] 顺治和咸丰年间的古钱,这证明了中国和索马里曾有经贸上的交流。
===索马里殖民地时期===
 1887年、1925年,索马里的北部和南部先后成为 [[ 英国 ]] 保护地(英属索马里兰)和 [[ 意大利 ]] 殖民地(意属索马里兰)。意大利政府本打算在荷属东印度招募工人,到索马里修路,但遭到荷属东印度政府反对,于是改为在 [[ 广东 ]] 招聘约70名华工;此事在中国引起舆论注意,有杂志刊出署名文章,慨叹华人在外地所受的待遇:562
===索马里统一后===
英属索马里兰和意属索马里兰在1960年脱离殖民统治并于同年7月1日统一;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索马里建交,成为最早与索马里建立 [[ 外交关系 ]] 的国家之一,索马里则是首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东非国家。
1963年索马里总理阿卜迪拉希德·阿里·舍马克访华。
1963年索马里总理阿卜迪拉希德·阿里·舍马克访华建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向索马里提供援助,在当地援建不同设施。但是,中国对索马里的援助引来了 [[ 埃塞俄比亚 ]] 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的怀疑:1964年,塞拉西与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 [[ 国务院总理 ]][[ 周恩来 ]] 会晤,批评中国在该国与索马里爆发冲突中支持索马里;周恩来否认指控,重申中国不会介入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的冲突。
索马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 [[ 联合国 ]] 占有一席,也曾向联合国大会提交相关的草案。
1986年,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李先念 ]] 出访索马里,当地有乐团为欢迎他来访而排练红色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还为这首歌制作了唱片。
1991年,索马里内战爆发,当地极为混乱不稳,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也被波及:大使馆四周不断响起枪声,曾有子弹打进使馆内部、炮弹打中经济商务参赞处的 [[ 建筑物 ]] ;此外,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多次被人行劫,有中国派驻的人员遭到打伤。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驻索马里的外交人员、医疗人员和 [[ 技术 ]] 员在同年1月5日撤离;中索两国之间关系没有因此而断裂,而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的事务则改由中国驻 [[ 肯尼亚 ]] 大使馆办理。
2014年下半年,由于索马里的政局和经济环境有所好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进行 [[ 安全 ]] 评估后重开驻当地大使馆;有西方国家认为,此举旨在扩大中国在 [[ 索马里半岛 ]] 的影响力。
249,12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