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660
次編輯
變更
中法关系
,無編輯摘要
'''中法关系'''(法语:Relations entre la Chine et la France)是指[[中国]]与[[法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 歷史 == === 大清帝國時期 ===
*1685年,[[路易十四]]向中国派出第一个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团,成员有[[洪若翰]]、[[白晋]]、张诚、[[刘应]]、[[李明_(传教士)|李明]]与塔夏尔。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法国也在其内。
=== 中華民國時期 ===
*1913年10月6日,法国承认中华民国。
*1928年12月22日,法国承认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1942年1月1日,包括中华民国与法国在内的26国签订《[[联合国共同宣言]]》标志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3年2月17日维希政府准许日军进占[[广州湾]]。维希政府与汪精卫政府交涉于1943年2月23日声明决定放弃在华治外法权,放弃在华租界行政管理权,同汪精卫政府签订《鼓浪屿公共租界行政权交还换文》(1943年4月8日)、《交还天津、汉口、广州法租界的实施细目条款》(1943年5月18日)、《上海公共租界行政权交还换文》(1943年7月22日)
*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8月28日,蒋介石致电[[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戴高乐:“四年来,我们始终带着深切的同情和敬仰,关心法国人民在您英明领导下进行的这场斗争。您真正的首都从纳粹占领中解救出来,预示您的祖国即将全面解放,也是您可贵的努力应得的酬劳”。1944年10月23日中国政府正式承认[[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并于11月28日任命[[钱泰]]为驻该临时政府全权大使。
*1945年发生驻印度支那日军武力解决法国殖民军的“[[三九事件]]”,法国的殖民统治被日本彻底取代。1945年3月13日中法达成《解决两国悬案之换文协定》。1945年5月,驻扎在越中边境的约6000法军,走投无路,在日军追击下,大部分由法国驻越北殖民军司令马塞尔·亚历山得利率领退入云南境内,另一小部分退入广西境内。国民政府命令陆军总部就地安顿法军并给予盟军同等待遇。
*1945年8月18日法国驻华使馆代办戴立堂与国民政府外交部政务次长[[吴国桢]]在重庆签订《交收[[广州湾租界条约|广州湾租借地]]专约》七条并“附件”两款*1946年2月28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世杰]]和法国驻华大使梅理蔼在重庆签署并互换了四个国际文件:《关于法国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中法平等新約)、《关于中越关系之协定》、《关于中国驻越北军队由法国军队接防之换文》和《关于法国供给中国驻越北军队越币之换文》。这场武装冲突以法国舰队认输告终。
*1964年1月27日,法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2月10日,與中華民國斷交。
===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
1960年代冷戰期間,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同[[西方国家]]基本处于隔绝的状态,除了[[丹麦]]、[[芬兰]]、[[瑞士]]([[列支敦士登]])、[[瑞典]]、[[挪威]]外,几乎没有西方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惟[[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奉行独立于[[美国]]和[[北约]]的外交政策,于1964年1月27日首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是西方大國中第一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
* 1973年9月11日至17日,[[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于访问结束后与中国共同发表《中法公报》他是第一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国总统。
*1989年天安門事件,同意在法中國學生無限期居留。天安门事件后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对中实施经济制裁与武器禁运,其中武器禁运持续至今。
*2003至2005年,[[中法文化年]]。
*2018年1月,法国在任总统[[马克龙]]访问中国,并参访了古都[[西安]]等城市。
1885年,中法战争。
1896年10月25日,签订《中法滇越界约》(现存 [[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 )。 1895年前,清朝驻法公使由驻英公使兼任,1895年设立专职驻法国公使,在 [[ 巴黎 ]] 建常驻公使馆。 1900年, [[ 八国联军 ]] 发动侵华战争,法国也在其内。
[[Category:578 國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