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河南工程学院

增加 6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河南工程学院.png|350px|缩略图|右|<big>河南工程学院</big>[http://img.ccutu.com/upload/images/2017-8/p00203852.png 原图链接][http://www.ieduw.com/z/daxuexuefei/161175.html 来自 广东高考网 的图片]]]
''' 河南工程学院 '''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占地共计2668亩,分为龙湖校区和桐柏路校区,是一个以 [[ 煤炭 ]] [[ 纺织 ]] 为特色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其中龙湖校区又分为西校区、东校区和南校区。2007年3月,由教育部和 [[ 河南省人民政府 ]] 批准下文,河南工程学院正式成立。其由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原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工程学院成立之时,二者同时注销。现今,河南工程学院有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纺织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等21个学院。 [[ 图书馆 ]] 纸质藏书220万册,电子资源190G,有128个校内实验室和164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教学院(部)21个,开办本科专业51个、专科专业33个。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教学院(部)21个,开办[[本科]]专业51个、[[专科]]专业33个。
===教学建设===
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等28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河南省特色专业6个、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河南省精品课程3门。
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等28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河南省特色专业6个、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河南省精品课程3门。
===学科建设===
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河南省 [[ 重点学 科1 科]]1 个、1个联合培养硕士点。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河南工程学院师资水平较高。现有教职工1520人, [[ 专任教 师1317 师]]1317 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0人,副高级职称461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2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740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原学者1人、享受 [[ 国务院 ]] 政府 [[ 特殊津 贴1 贴]]1 人、国家级及省级优秀教师17人,省政府特殊津贴、省优秀专家和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3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省青年骨干教师100余人,并聘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在内的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100余人。
===科研成果===
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近五年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462项,其中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 社会科学基金 ]] 项目2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8项,其中2015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授权专利96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2015年,学校共组织申报国家级课题108项,省部级课题130余项,市厅级课题130余项,博士基金41项,创新人才2项,科技创新团队1项;共获立项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30项,市厅级课题65项。通过河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项目77项,顺利结项项目4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结项1项,省级项目结项21项,厅级项目结项23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河南省第三届自然科学学术奖115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3项等。教师共发表收录论文164篇。其中SCI57篇、EI38篇、ISTP13篇、CSCD29篇、CSSCI27篇;出版专著19部;获得发明专利14个、实用新型专利31个、外观专利11个。  
2015年,学校共组织申报国家级课题108项,省部级课题130余项,市厅级课题130余项,博士基金41项,创新人才2项,科技创新团队1项;共获立项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30项,市厅级课题65项。通过河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项目77项,顺利结项项目4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结项1项,省级项目结项21项,厅级项目结项23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河南省第三届自然科学学术奖115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3项等。教师共发表收录论文164篇。其中SCI57篇、EI38篇、ISTP13篇、CSCD29篇、CSSCI27篇;出版专著19部;获得发明专利14个、实用新型专利31个、外观[[专利]]11个。
[[Category:525 高等教育]]
722,6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