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6
次編輯
變更
大隅良典
,無編輯摘要
| awards = [[日本学士院獎]](2006);[[朝日獎]](2008);[[京都獎]]基礎科学部門(2012);[[蓋爾德納國際獎]](2015);[[文化功勞者]](2015);[[威利獎]](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6);[[文化勳章]](2016);[[生命科學突破獎]](2017)
}}
'''大隅良典'''(英語:Yoshinori Osumi,{{bd|1945年|2月9日|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学]]家。現任[[東京工業大学]]前沿研究機構特聘 [[ 教授 ]] 、第6位[[東京大學]]特別榮譽教授<ref name="Yoshinori-01">[https://www.u-tokyo.ac.jp/focus/ja/articles/t_z1402_00004.html 大隅良典先生に「東京大学特別栄誉教授」の称号を授与 ]</ref>等職。
2016年[[大隅良典]] 因「對[[細胞自噬]]機制的發現」成為21世紀第2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單人得主<ref name="Yoshinori-02">[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10035017.aspx 諾貝爾醫學獎 日本學者大隅良典獨得,中央社]</ref>,他是歷年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第39位單人得主,也是繼2015年獲獎的[[大村智]]後,第4位拿下諾貝爾醫學獎的日本科學家。那時,他71歲的年紀,也遠高於歷年來得主的平均年齡58歲,相當不容易。<ref name="Yoshinori-03">[https://www.storm.mg/article/173404 大隅良典:科學工作不一定能成功,勇於挑戰的精神很重要 ]</ref>
* '''大隅良典為何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青睞? '''
* '''大隅的「 [[ 細胞 ]] 自噬」讓人更長壽!'''
=='''坎坷的研究經歷,大器晚成'''==
==='''早年受父兄影響,啓發他對科學的興趣'''===
[[File: Yoshinori_infant.jpg |缩略图|right|200px|[https://kknews.cc/zh-tw/news/vqxv82.html 圖片來源:嬰兒時的大隅良典 ] ]]
大隅良典在二次大戰 [[ 太平洋 ]] 戰爭終戰前的1945年2月9日,出生於日本[[福岡縣]],他是家中四兄弟的老小。他的父親[[大隅芳雄]]是[[九州]][[帝國大學]]的工科教授。小時候,他的哥哥常常買科普書籍給他看,例如,[[八杉龙一]]的《生物的历史》、[[三宅泰雄]]的《空氣的發現》以及[[法拉第]]的《蠟燭的化學史》。除了從小受到父兄的影響,那些科普書籍更啟發了他對科學的興趣。<ref name="Yoshinori-11"></ref><ref name="Yoshinori-12">[http://scimonth.blogspot.com/2016/11/blog-post_72.html 諾貝爾生醫獎大隅良典與細胞自噬 ]</ref>
==='''從化學轉念生物 -- 仍然是個坑'''===
長期以來,大隅一直都很想當一位[[化學家]]。當他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如願以償進入[[東京大學]]化學系的時候,儘管他對化學充滿熱情,他卻冷靜了下來思。他認為現代基礎學科之一的化學體系已經發展很成熟了,他不太可能幹出什麼大成就或大突破。於是,他決定轉去學生物。
1967年,22歲的大隅良典本科(大學)畢業後,接著又讀了 [[ 碩士 ]] 研究所,然後到[[京都大學]]去讀 [[ 博士 ]] 研究所。在這期間,他表現一般,沒做出什麼東西來。1972年,由於論文沒有通過答辯,所以大隅沒有在京都大學拿到博士學位。
大隅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他又回東京大学讀博士。花了兩年時間,這次他順利畢業了(1974年)。畢業後,他卻發現很難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