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增加 5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为推动高等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而推动在全国部分高校进行的一个计划,通常是经当事学校申报,教育部专家评审,达到一定要求则确定在该校(或多所学校联合)建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建设基地的目的是:==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弘扬 [[ 中华民族 ]] 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基地的任务是:==
协调本校各单位、学术团体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组织开展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培训从事文化 [[ 素质教育 ]] 的师资队伍;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探索文化素质教育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相结合的新路子,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力争产生一批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成果;及时总结经验,向本地区乃至全国高校推广,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选点原则==
新增设基地适当向西部地区高校倾斜,并兼顾东、 [[ 中部地区 ]] ,在综合性大学、工科大学、师范大学、农林院校、医药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艺术院校等高校中,选择那些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扎实,成效明显,在高校中能够起到骨干带头作用的学校建设基地。
==申报条件==
申报基地的高校,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学校主要领导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能够充分认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深入开展 [[ 文化 ]] 素质教育工作有明确的思路和措施; (2)学校有文化素质教育领导机构,配有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经常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能够在 [[ 高校 ]] 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3)能够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加强 [[ 大学生 ]] 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一些学科进行试点,取得初步成果; (4)能够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之中,在专业课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 [[ 科学精神 ]] 的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5)有一支稳定的、业务水平较高的从事文化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并能够承担培训相关师资的任务;
 
(6)重视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标志性成果;
 
(7)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初步形成了较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8)学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明确支持建设基地,并有相应的 [[ 政策 ]] 支持和配套措施,特别是经费投入方面,要明确5年内对基地建设投入经费的数额。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720,62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