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
次編輯
變更
贝尔格莱德
,创建页面,内容为“ '''贝尔格莱德'''(Belgrade)是塞尔维亚共和国的首都,地处巴尔干半岛核心位置,座落在多瑙河与萨瓦河的交汇处,北接…”
'''贝尔格莱德'''(Belgrade)是[[塞尔维亚共和国]]的首都,地处巴尔干半岛核心位置,座落在多瑙河与萨瓦河的交汇处,北接多瑙河中游平原即伏伊伏丁那平原,南接老山山脉的延伸舒马迪亚丘陵,居多瑙河和巴尔干半岛的水陆交通要道,是欧洲和近东的重要联络点,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被称为巴尔干之钥。根据塞尔维亚人口统计,贝尔格莱德共有人口1,576,124(2002年),是原南斯拉夫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仅次于伊斯坦布尔、雅典和布加勒斯特的巴尔干半岛第四大城市。
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唯一的直辖市,被分为17个自治市,每一个都拥有自己的地方委员会。贝尔格莱德占塞尔维亚总面积的3.6%,约21%(不包括科索沃自治省)的塞尔维亚人居住在该市。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的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
== 历史文化 ==
=== 历史 ===
约7,000年前,温查文明出现在贝尔格莱德附近,一度在巴尔干半岛占据统治地位。公元前3世纪,凯尔特人在此定居。随后这一区域被罗马帝国占领并在此后又被拜占庭帝国获得。
==== 中世纪 ====
在斯拉夫人约630年左右到达之前,贝尔格莱德地区曾先后被匈奴人、萨尔马提亚人、东哥特人和阿瓦尔人征服。斯拉夫语Beograd第一次被提及是在第一保加利亚帝国统治时的878年。在近四个世纪的时间内,该地区一直处于拜占庭帝国、匈牙利王国和第一保加利亚帝国之间的战争状态中。最终,它于1284年成为斯雷姆王国的一部分。匈牙利国王拉斯洛四世将贝尔格莱德作为礼物送给其婿斯雷姆王国国王斯特凡·德拉古廷,于是其成为第一个统治该市的塞尔维亚君主。
在经历了1371年马里查战役和科索沃战役的大败后,塞尔维亚帝国开始瓦解,其南部地区被奥斯曼帝国占领。其北部地区则以塞尔维亚王国的形式继续存在,首都贝尔格莱德。在拉扎尔·赫雷别利亚诺维奇之子斯特凡·拉扎列维奇的统治下,贝尔格莱德获得了繁荣的发展。城市古老的城墙、城堡、港口和教堂得到了加固,从而帮助王国在长达70年的时间内抵御住了奥斯曼帝国的进攻。贝尔格莱德成了当时巴尔干半岛人民躲避奥斯曼帝国控制的天堂。据推测,当时人口约为40,000-50,000人。在杜拉德·布兰科维奇统治时期,塞尔维亚王国大部分地区被奥斯曼帝国征服,但贝尔格莱德获得了匈牙利王国的保护。奥斯曼帝国将贝尔格莱德视为其深入中欧的障碍,于是在1456年发起了贝尔格莱德围攻战。最终,匈牙利王国将军带领军队战胜了入侵者。
==== 土耳其人占领 ====
1521年2月28日,奥斯曼帝国苏莱曼一世征服贝尔格莱德,城市的大部分被夷为平地。在其后的150年间,城市一直处于和平状态,也是该地区的首府。城市吸引了包括突厥人、亚美尼亚人、希腊人和拉古萨人在内的众多商人和移民。据推测,至17世纪,城市拥有人口约100,000。贝尔格莱德逐渐成为一座东方城市,拥有众多的奥斯曼建筑和清真寺。1594年,塞尔维亚历史上三大起义之一的巴纳特起义爆发,但最终被奥斯曼帝国镇压。土耳其人烧毁了教堂并将圣萨瓦的遗体掘出,在弗拉查尔高地上焚烧。
贝尔格莱德曾三次被奥地利人占领(1688年-1690年、1717年-1739年和1789年-1791年),但每次都被奥斯曼帝国迅速夺回并夷为平地。在此期间,贝尔格莱德经历了两次塞尔维亚人大移民,成千上万的塞尔维亚人在大主教的带领下,于1690年和1737年-1739年跟随撤退的奥地利人前往哈布斯堡帝国,定居在今天的伏伊伏丁那和斯拉沃尼亚。在第一次塞尔维亚人起义中,塞尔维亚起义军于1806年1月8日至1813年期间控制了贝尔格莱德,但随后被奥斯曼帝国夺回。1817年,贝尔格莱德成为自治的塞尔维亚公国首都(1818年至1841年间首都为克拉古耶瓦茨)。
==== 独立以后 ====
1867年,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三世将塞尔维亚公国的首都从克拉古耶瓦茨迁至贝尔格莱德。在1878年塞尔维亚独立和1882年塞尔维亚王国成立后,贝尔格莱德再次成为巴尔干半岛的重要城市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然而,随着通往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尼什的铁路开通,贝尔格莱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至1900年人口仅剩69,100。不过,到1905年其人口又逐渐恢复到80,000人;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不算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的泽蒙,贝尔格莱德人口已超过100,000。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匈帝国海军的监听舰于1914年7月29日炮轰贝尔格莱德。同年11月30日,奥匈帝国陆军在奥斯卡·波蒂奥雷克将军的指挥下占领贝尔格莱德。但随后不久的12月15日,它又被拉多米尔·普特尼克元帅率领的塞尔维亚军队夺回。1915年10月9日,在一场持续数天的战役后,贝尔格莱德被陆军元帅奥古斯特·冯·马肯森指挥的德国陆军和奥匈帝国军队占领,城市遭受了巨大的损坏。1918年11月5日,法国元帅路易·弗朗谢·德斯佩雷和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一世率领的法国陆军和塞尔维亚军队解放了贝尔格莱德。战争结束后,贝尔格莱德成为新的南斯拉夫王国的首都。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城市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至1931年,人口增长为239,000人(包括之前属于奥匈帝国的泽蒙);至1940年,人口增长到320,000人。1921年至1948年间的平均年人口增长率为4.08%。
1941年3月25日,南斯拉夫王国摄政王保罗王子签署《三国同盟条约》,加入轴心国。该举动迅速导致了贝尔格莱德大规模的群众抗议行动,空军司令杜尚·西莫维奇发动军事政变,宣布彼得二世已到亲政年龄。因此,贝尔格莱德于1941年4月6日-7日遭受了德国空军的疯狂轰炸,成千上万的居民遇难。随后,纳粹德国、意大利、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入侵南斯拉夫,建立起了一个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1941年夏季和秋季,为了报复游击队的袭击,纳粹德国在贝尔格莱德实施了数次大规模屠杀。尤其是犹太人,在塞尔维亚德国军政府总督弗朗斯·博梅的命令下,大量贝尔格莱德犹太人被枪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贝尔格莱德是以米兰·内迪奇为首的傀儡政府所在地。1944年4月16日-17日,贝尔格莱德遭遇盟军轰炸,约1,600人遇害。这天恰好是东正教的复活节。1944年10月20日,共产党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和苏联红军解放贝尔格莱德。
==== 共产党执政 ====
1945年11月29日,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在贝尔格莱德宣布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1946年,德拉扎·米哈伊洛维奇在贝尔格莱德被处以死刑。作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首都,贝尔格莱德在战后迅速发展,成为主要的工业中心。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铁托任会议主席。1968年,贝尔格莱德爆发大规模学生抗议活动。1991年3月9日,武克·德拉什科维奇领导的反对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的抗议活动在贝尔格莱德爆发。活动中,一名17岁高中生和一名政治家遇害,203人受伤,108人被捕。第二天,坦克开上街头以恢复秩序。
1997年,佐兰·金吉奇当选贝尔格莱德市长,成为南斯拉夫战后第一位非共产党的市长。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北约空袭给贝尔格莱德造成巨大损失,包括政府大楼、乌什切大楼、阿瓦拉电视塔、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在内的众多建筑物被毁。
=== 文化 ===
贝尔格莱德每年举办多个文化节日,包括贝尔格莱德电影节、贝尔格莱德戏剧节、贝尔格莱德音乐节、贝尔格莱德书展和贝尔格莱德啤酒节。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伊沃·安德里奇的大部分作品包括《德里纳河上的桥》都是在贝尔格莱德创作。贝尔格莱德其他著名作者还有布拉尼斯拉夫·努希奇、米洛什·茨尔年斯基、鲍里斯拉夫·佩基奇、米洛拉德·帕维奇和梅沙·塞利莫维奇。大部分的塞尔维亚电影工业都位于贝尔格莱德,其中最著名的电影是由埃米尔·库斯图里察导演的获得1995年金棕榈奖的《地下》。贝尔格莱德还是1980年代南斯拉夫新浪潮运动和1990年代音乐流派Turbofolk的中心之一。此外,贝尔格莱德国家大剧院、南斯拉夫戏剧院、塞尔维亚理科与文科学院和塞尔维亚国家图书馆等大量文化设施都设在贝尔格莱德。
贝尔格莱德还拥有许多外国文化机构,包括塞万提斯学院、哥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孔子学院、奥地利文化论坛、加拿大文化中心、意大利文化学院、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文化中心和俄罗斯科学与文化中心等都在此设有分支机构。
贝尔格莱德的夜生活丰富多彩,通宵营业的俱乐部遍部整个城市。最具知名度的夜间活动是乘游船游览萨瓦河和多瑙河。
周末游客尤其是来自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游客更愿意把贝尔格莱德看作是一个大都市而不是首都,因为在这里他们看到了友好的气氛、众多的俱乐部和酒吧、便宜的饮品、没有语言交流障碍、没有繁琐的夜生活限制。
地理环境
贝尔格莱德海拔116.75米,其核心地区位于萨瓦河和多瑙河的右岸。然而随着发展,城市市域已跨越萨瓦河,新贝尔格莱德和泽蒙都位于河的左岸。贝尔格莱德位于萨瓦河和多瑙河的交汇处,市区面积为359.96平方公里,而整个都市区面积则有3222.68平方公里。贝尔格莱德被认为处在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的十字路口。
贝尔格莱德属于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1.7°C,最热的月份在7月,平均温度22.1°C。全年气温30°C以上有31天,25°C以上有95天。贝尔格莱德年降雨量为700毫米。全年日照时间2,096小时,其中7月和8月每天平均日照10小时,而12月和1月则仅有2-2.3小时。
== 人口民族 ==
根据塞尔维亚2002年统计,贝尔格莱德有人口1,576,124。主要民族有塞尔维亚人(1,417,187人)、南斯拉夫人(22,161人)、黑山人(21,190)、吉普赛人(19,191)、克罗地亚人(10,381)和马其顿人(8,372)。
虽然历史上曾出现过多种宗教,但如今贝尔格莱德的宗教还是比较单一的。塞尔维亚东正教是信徒最多的宗教,目前共有信徒1,429,170人。此外,还有伊斯兰教信徒20,366人和天主教信徒16,305人。历史上贝尔格莱德还曾有过人数众多的犹太教徒,但在纳粹德国占领后,大量犹太人逃往了以色列,如今仅剩415人。此外,还有新教徒3,796人。
除了本地出生的人口,贝尔格莱德还有众多来自其它前南斯拉夫地区的塞尔维亚人,他们有的是来寻求更好的生活,有的是为了逃离战争和种族仇杀的难民。据非正式统计,来自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以及科索沃自治省的塞尔维亚人已超过200万。除此以外,还有许多非塞尔维亚人居住在贝尔格莱德,原因是贝尔格莱德曾是多民族的南斯拉夫的首都。据估计,有数千中国人居住在贝尔格莱德,他们于1990年代中期移民而来,在新贝尔格莱德拥有华人区。此外,贝尔格莱德还有一些阿拉伯人,他们是在1970年和1980年来此求学的,毕业后就留下来成家立业。这些阿拉伯人主要来自叙利亚、约旦和伊拉克。
== 经济概况 ==
贝尔格莱德在塞尔维亚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塞尔维亚超过30%的GDP由贝尔格莱德创造,整个国家30%的就业岗位由贝尔格莱德提供。1990年代,塞尔维亚遭受国际经济制裁,贝尔格莱德也受到巨大影响。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使得南斯拉夫第纳尔急剧贬值,对贝尔格莱德经济造成严重伤害。但进入2000年以来,贝尔格莱德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塞尔维亚中央银行塞尔维亚国家银行就位于贝尔格莱德。
截止2006年12月,贝尔格莱德平均净月薪金为36,306塞尔维亚第纳尔,折合485欧元,是塞尔维亚最高的地区。
== 政治体制 ==
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唯一的直辖市。现贝尔格莱德市长是2004年当选的塞尔维亚民主党的内纳德·波格丹诺维奇。贝尔格莱德现代历史上的第一位民选市长是佐兰·金吉奇。贝尔格莱德被分为17个自治市,每个都拥有自己的地方委员会。
== 行政区划 ==
贝尔格莱德被分为17个自治市,其中10个为市区,7个为郊区。大多数自治市位于多瑙河和萨瓦河南岸。
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唯一的直辖市,被分为17个自治市,每一个都拥有自己的地方委员会。贝尔格莱德占塞尔维亚总面积的3.6%,约21%(不包括科索沃自治省)的塞尔维亚人居住在该市。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的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
== 历史文化 ==
=== 历史 ===
约7,000年前,温查文明出现在贝尔格莱德附近,一度在巴尔干半岛占据统治地位。公元前3世纪,凯尔特人在此定居。随后这一区域被罗马帝国占领并在此后又被拜占庭帝国获得。
==== 中世纪 ====
在斯拉夫人约630年左右到达之前,贝尔格莱德地区曾先后被匈奴人、萨尔马提亚人、东哥特人和阿瓦尔人征服。斯拉夫语Beograd第一次被提及是在第一保加利亚帝国统治时的878年。在近四个世纪的时间内,该地区一直处于拜占庭帝国、匈牙利王国和第一保加利亚帝国之间的战争状态中。最终,它于1284年成为斯雷姆王国的一部分。匈牙利国王拉斯洛四世将贝尔格莱德作为礼物送给其婿斯雷姆王国国王斯特凡·德拉古廷,于是其成为第一个统治该市的塞尔维亚君主。
在经历了1371年马里查战役和科索沃战役的大败后,塞尔维亚帝国开始瓦解,其南部地区被奥斯曼帝国占领。其北部地区则以塞尔维亚王国的形式继续存在,首都贝尔格莱德。在拉扎尔·赫雷别利亚诺维奇之子斯特凡·拉扎列维奇的统治下,贝尔格莱德获得了繁荣的发展。城市古老的城墙、城堡、港口和教堂得到了加固,从而帮助王国在长达70年的时间内抵御住了奥斯曼帝国的进攻。贝尔格莱德成了当时巴尔干半岛人民躲避奥斯曼帝国控制的天堂。据推测,当时人口约为40,000-50,000人。在杜拉德·布兰科维奇统治时期,塞尔维亚王国大部分地区被奥斯曼帝国征服,但贝尔格莱德获得了匈牙利王国的保护。奥斯曼帝国将贝尔格莱德视为其深入中欧的障碍,于是在1456年发起了贝尔格莱德围攻战。最终,匈牙利王国将军带领军队战胜了入侵者。
==== 土耳其人占领 ====
1521年2月28日,奥斯曼帝国苏莱曼一世征服贝尔格莱德,城市的大部分被夷为平地。在其后的150年间,城市一直处于和平状态,也是该地区的首府。城市吸引了包括突厥人、亚美尼亚人、希腊人和拉古萨人在内的众多商人和移民。据推测,至17世纪,城市拥有人口约100,000。贝尔格莱德逐渐成为一座东方城市,拥有众多的奥斯曼建筑和清真寺。1594年,塞尔维亚历史上三大起义之一的巴纳特起义爆发,但最终被奥斯曼帝国镇压。土耳其人烧毁了教堂并将圣萨瓦的遗体掘出,在弗拉查尔高地上焚烧。
贝尔格莱德曾三次被奥地利人占领(1688年-1690年、1717年-1739年和1789年-1791年),但每次都被奥斯曼帝国迅速夺回并夷为平地。在此期间,贝尔格莱德经历了两次塞尔维亚人大移民,成千上万的塞尔维亚人在大主教的带领下,于1690年和1737年-1739年跟随撤退的奥地利人前往哈布斯堡帝国,定居在今天的伏伊伏丁那和斯拉沃尼亚。在第一次塞尔维亚人起义中,塞尔维亚起义军于1806年1月8日至1813年期间控制了贝尔格莱德,但随后被奥斯曼帝国夺回。1817年,贝尔格莱德成为自治的塞尔维亚公国首都(1818年至1841年间首都为克拉古耶瓦茨)。
==== 独立以后 ====
1867年,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三世将塞尔维亚公国的首都从克拉古耶瓦茨迁至贝尔格莱德。在1878年塞尔维亚独立和1882年塞尔维亚王国成立后,贝尔格莱德再次成为巴尔干半岛的重要城市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然而,随着通往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尼什的铁路开通,贝尔格莱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至1900年人口仅剩69,100。不过,到1905年其人口又逐渐恢复到80,000人;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不算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的泽蒙,贝尔格莱德人口已超过100,000。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匈帝国海军的监听舰于1914年7月29日炮轰贝尔格莱德。同年11月30日,奥匈帝国陆军在奥斯卡·波蒂奥雷克将军的指挥下占领贝尔格莱德。但随后不久的12月15日,它又被拉多米尔·普特尼克元帅率领的塞尔维亚军队夺回。1915年10月9日,在一场持续数天的战役后,贝尔格莱德被陆军元帅奥古斯特·冯·马肯森指挥的德国陆军和奥匈帝国军队占领,城市遭受了巨大的损坏。1918年11月5日,法国元帅路易·弗朗谢·德斯佩雷和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一世率领的法国陆军和塞尔维亚军队解放了贝尔格莱德。战争结束后,贝尔格莱德成为新的南斯拉夫王国的首都。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城市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至1931年,人口增长为239,000人(包括之前属于奥匈帝国的泽蒙);至1940年,人口增长到320,000人。1921年至1948年间的平均年人口增长率为4.08%。
1941年3月25日,南斯拉夫王国摄政王保罗王子签署《三国同盟条约》,加入轴心国。该举动迅速导致了贝尔格莱德大规模的群众抗议行动,空军司令杜尚·西莫维奇发动军事政变,宣布彼得二世已到亲政年龄。因此,贝尔格莱德于1941年4月6日-7日遭受了德国空军的疯狂轰炸,成千上万的居民遇难。随后,纳粹德国、意大利、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入侵南斯拉夫,建立起了一个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1941年夏季和秋季,为了报复游击队的袭击,纳粹德国在贝尔格莱德实施了数次大规模屠杀。尤其是犹太人,在塞尔维亚德国军政府总督弗朗斯·博梅的命令下,大量贝尔格莱德犹太人被枪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贝尔格莱德是以米兰·内迪奇为首的傀儡政府所在地。1944年4月16日-17日,贝尔格莱德遭遇盟军轰炸,约1,600人遇害。这天恰好是东正教的复活节。1944年10月20日,共产党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和苏联红军解放贝尔格莱德。
==== 共产党执政 ====
1945年11月29日,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在贝尔格莱德宣布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1946年,德拉扎·米哈伊洛维奇在贝尔格莱德被处以死刑。作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首都,贝尔格莱德在战后迅速发展,成为主要的工业中心。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铁托任会议主席。1968年,贝尔格莱德爆发大规模学生抗议活动。1991年3月9日,武克·德拉什科维奇领导的反对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的抗议活动在贝尔格莱德爆发。活动中,一名17岁高中生和一名政治家遇害,203人受伤,108人被捕。第二天,坦克开上街头以恢复秩序。
1997年,佐兰·金吉奇当选贝尔格莱德市长,成为南斯拉夫战后第一位非共产党的市长。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北约空袭给贝尔格莱德造成巨大损失,包括政府大楼、乌什切大楼、阿瓦拉电视塔、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在内的众多建筑物被毁。
=== 文化 ===
贝尔格莱德每年举办多个文化节日,包括贝尔格莱德电影节、贝尔格莱德戏剧节、贝尔格莱德音乐节、贝尔格莱德书展和贝尔格莱德啤酒节。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伊沃·安德里奇的大部分作品包括《德里纳河上的桥》都是在贝尔格莱德创作。贝尔格莱德其他著名作者还有布拉尼斯拉夫·努希奇、米洛什·茨尔年斯基、鲍里斯拉夫·佩基奇、米洛拉德·帕维奇和梅沙·塞利莫维奇。大部分的塞尔维亚电影工业都位于贝尔格莱德,其中最著名的电影是由埃米尔·库斯图里察导演的获得1995年金棕榈奖的《地下》。贝尔格莱德还是1980年代南斯拉夫新浪潮运动和1990年代音乐流派Turbofolk的中心之一。此外,贝尔格莱德国家大剧院、南斯拉夫戏剧院、塞尔维亚理科与文科学院和塞尔维亚国家图书馆等大量文化设施都设在贝尔格莱德。
贝尔格莱德还拥有许多外国文化机构,包括塞万提斯学院、哥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孔子学院、奥地利文化论坛、加拿大文化中心、意大利文化学院、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文化中心和俄罗斯科学与文化中心等都在此设有分支机构。
贝尔格莱德的夜生活丰富多彩,通宵营业的俱乐部遍部整个城市。最具知名度的夜间活动是乘游船游览萨瓦河和多瑙河。
周末游客尤其是来自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游客更愿意把贝尔格莱德看作是一个大都市而不是首都,因为在这里他们看到了友好的气氛、众多的俱乐部和酒吧、便宜的饮品、没有语言交流障碍、没有繁琐的夜生活限制。
地理环境
贝尔格莱德海拔116.75米,其核心地区位于萨瓦河和多瑙河的右岸。然而随着发展,城市市域已跨越萨瓦河,新贝尔格莱德和泽蒙都位于河的左岸。贝尔格莱德位于萨瓦河和多瑙河的交汇处,市区面积为359.96平方公里,而整个都市区面积则有3222.68平方公里。贝尔格莱德被认为处在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的十字路口。
贝尔格莱德属于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1.7°C,最热的月份在7月,平均温度22.1°C。全年气温30°C以上有31天,25°C以上有95天。贝尔格莱德年降雨量为700毫米。全年日照时间2,096小时,其中7月和8月每天平均日照10小时,而12月和1月则仅有2-2.3小时。
== 人口民族 ==
根据塞尔维亚2002年统计,贝尔格莱德有人口1,576,124。主要民族有塞尔维亚人(1,417,187人)、南斯拉夫人(22,161人)、黑山人(21,190)、吉普赛人(19,191)、克罗地亚人(10,381)和马其顿人(8,372)。
虽然历史上曾出现过多种宗教,但如今贝尔格莱德的宗教还是比较单一的。塞尔维亚东正教是信徒最多的宗教,目前共有信徒1,429,170人。此外,还有伊斯兰教信徒20,366人和天主教信徒16,305人。历史上贝尔格莱德还曾有过人数众多的犹太教徒,但在纳粹德国占领后,大量犹太人逃往了以色列,如今仅剩415人。此外,还有新教徒3,796人。
除了本地出生的人口,贝尔格莱德还有众多来自其它前南斯拉夫地区的塞尔维亚人,他们有的是来寻求更好的生活,有的是为了逃离战争和种族仇杀的难民。据非正式统计,来自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以及科索沃自治省的塞尔维亚人已超过200万。除此以外,还有许多非塞尔维亚人居住在贝尔格莱德,原因是贝尔格莱德曾是多民族的南斯拉夫的首都。据估计,有数千中国人居住在贝尔格莱德,他们于1990年代中期移民而来,在新贝尔格莱德拥有华人区。此外,贝尔格莱德还有一些阿拉伯人,他们是在1970年和1980年来此求学的,毕业后就留下来成家立业。这些阿拉伯人主要来自叙利亚、约旦和伊拉克。
== 经济概况 ==
贝尔格莱德在塞尔维亚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塞尔维亚超过30%的GDP由贝尔格莱德创造,整个国家30%的就业岗位由贝尔格莱德提供。1990年代,塞尔维亚遭受国际经济制裁,贝尔格莱德也受到巨大影响。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使得南斯拉夫第纳尔急剧贬值,对贝尔格莱德经济造成严重伤害。但进入2000年以来,贝尔格莱德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塞尔维亚中央银行塞尔维亚国家银行就位于贝尔格莱德。
截止2006年12月,贝尔格莱德平均净月薪金为36,306塞尔维亚第纳尔,折合485欧元,是塞尔维亚最高的地区。
== 政治体制 ==
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唯一的直辖市。现贝尔格莱德市长是2004年当选的塞尔维亚民主党的内纳德·波格丹诺维奇。贝尔格莱德现代历史上的第一位民选市长是佐兰·金吉奇。贝尔格莱德被分为17个自治市,每个都拥有自己的地方委员会。
== 行政区划 ==
贝尔格莱德被分为17个自治市,其中10个为市区,7个为郊区。大多数自治市位于多瑙河和萨瓦河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