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第14号交响曲

增加 26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虽然不少音乐评论将这首交响曲和[[作曲家]]7年前所写的《第13号交响曲》视为同一组作品(因为两首交响曲都使用了人声),但《第14号交响曲》不仅和《第13号交响曲》风格迥异,与肖斯塔科维奇的其他[[交响曲]]相比也有很多独特之处。
首先,《第14号交响曲》是唯一一首不注明调性的交响曲,比如调性亦不明显的《第15号交响曲》被冠以“A大调”之名,《第14号交响曲》则刻意不注明调性。其次,本交响曲共有11个乐章,数量最多,而配器和所需人数却是最少的 <ref>[https://www.sin80.com/work/shostakovich-symphony-14 肖斯塔科维奇 - 第14交响曲 Op.135],新芭网</ref> 。全曲只需要24名乐手:19名弦乐手、3名敲击乐手和2名独唱,规模上和一般室内乐的规模相近。最后,与其说这是一首交响曲,称之为一套“联篇歌曲”作品可能更为合适(类似于[[马勒|古斯塔夫·马勒]]的《大地之歌》及数套管弦乐联篇歌曲集)。每个乐章均配合一首诗篇,共11首,选自4位不同的[[作家]]。大部分的诗篇都是环绕“死亡”主题(特别是早逝和非正常去世的题裁)。所有诗篇都是以[[俄语]]写成,但由于费德里戈·加西亚·洛尔卡是西班牙人,纪尧姆·阿波利奈尔是法国人,莱纳·玛利亚·里尔克则是德国人,因此本曲共有三个演绎版本:全俄语、全德语、以及一个按照作者[[国籍]]使用相关语言的版本。
==背景==
《第14号交响曲》和[[穆索尔斯基]]《死之歌舞》、[[布里顿]]《战争安魂曲》 <ref>[https://www.sohu.com/a/144660095_636365 布里顿《战争安魂曲》| 祈祷人类永远和平],搜狐,2017-05-30 </ref> 两首作品有着相当关连。肖斯塔科维奇完成《第13号交响曲》后,着手为穆索斯基的作品配管弦乐版本,同时听到布里顿《战争安魂曲》后对之非常欣赏,因此“死亡”便成了新一首交响曲的主题。加之作者身体变差(曾经跌断了脚,抽烟过度),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浪(革命、二战、[[斯大林]]的统治、大清洗等),令他有感死亡就在身边。这首交响曲巧妙地藉诗歌描写死神,并以此延伸为对于暴政和迫害的控诉,刻意选用了不同时代、地区、作曲家的控诉诗作。
肖斯塔科维奇虽然对死亡有全然的体会,但是乐曲的凄迷中,仍流露着浓烈的生之欲望。他曾说:
<center>{{#ev:youku|XMjc4OTQ3OTg0|560|center}}</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10 音樂總論]]
64,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