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杨之华

增加 7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杨之华 ''' (1901年2月11日-1973年10月20日),中国妇女活动家,中共早期领袖 [[ 瞿秋白 ]] 的第二任妻子。
==生平==
杨之华出生在浙江萧山坎山镇三岔路一个绅士门第。1919年 [[ 五四运动 ]] 前后,就读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1920年初,去上海《星期评论》社工作。6月,《星期评论》停刊,曾到一所教会学校任教。1921年1月26日,杨之华与衙前镇沈剑龙举行文明结婚。杨之华在衙前农村小学任教,并参与衙前农民运动。1921年11月5日,生下女儿晓光,后来杨之华将女儿的名字改为独伊。1922年加入 [[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结识后来的丈夫、该校社会系主任瞿秋白。
1924年,她和沈剑龙解除婚约,同年11月7日,与瞿秋白结婚,沈剑龙也亲临祝贺。并由瞿秋白、向警予介绍加入 [[ 中国共产党 ]] 。1925年1月,杨之华在 [[ 中国共产党 ]] 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妇女部委员,参与上海纱厂工人罢工、五卅运动。同年10月接替向警予任中共中央妇女部代部长,并兼任中共上海地委妇女部长,当选为上海各界妇女联合会主任。同年12月创办《中国妇女》旬刊。
1927年,杨之华参加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暴动,上海开始清共后,去武汉参加 [[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 ,当选为中央委员,并担任中央妇女部长。1928年,瞿秋白和杨之华先后去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和共产国际第六次会议。此后,瞿秋白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莫斯科代表,杨之华也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1930年,夫妇回国,杨之华仍任中共中央妇委委员。1934年初,杨之华调任上海中央局组织部秘书。
1935年瞿秋白就义后,杨之华被安排去了苏联。1936年,杨之华在莫斯科被王明隔离审查,直到1938年才被平反,进入东方大学中国部边工作边学习。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杨之华母女回国,又在新疆迪化被盛世才拘捕关押了四年。被释放后曾赴晋西北参加 [[ 土地改革 ]] 。1949年以后,杨之华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部长,文革中杨之华受到批斗,被长期关押,1973年10月20日在北京逝世。
==女儿==
杨之华与沈剑龙生有一女瞿独伊(1921年11月-)。1930年瞿秋白夫妇从 [[ 苏联 ]] 回国时,将瞿独伊留在 [[ 莫斯科 ]] 国际儿童院上学,并委托鲍罗廷夫妇代为照管。1949年以后瞿独伊成为新华社 [[ 记者 ]] ,1950年前往苏联创建新华社莫斯科分社。1957年回国后,任职于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1978年,在新华社国际部俄文组从事翻译和编辑,直到1982年离休。  [[Category:军政人物]]
249,08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