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彭子冈

增加 31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人物特写==
彭子冈自幼酷爱文学,十二三岁开始写作,中学时便开始向《中学生》杂志投稿,为叶圣陶所赏识。在淞江二中读初三时,她的作文《我的燕子》获得叶圣陶主编的《中学生》杂志命题的文艺竞赛第二名。三个月后,她又以《学校生活日记一则》获该杂志命题文艺竞赛第一名。女中校长赠送给她一柄团扇,上面亲自书写了“为校争光”四字。此后又三次参加《中学生》杂志举办的全国作文比赛,第一次得亚军,后两次都夺魁。1936年春,彭子冈在上海沈兹九老师手下《妇女生活》杂志担任助理编辑并采写专稿,多有建树。她曾采访过江西革命根据地和探访囚禁狱中的“七君子”,在北京采访过女作家冰心,在上海参加了鲁迅的葬仪,并写出了具有新闻报道、历史文献和文学欣赏三重价值的特写《伟大的伴送》。抗战爆发后,彭子冈撤退到武汉,进入《大公报》任外勤记者。从此,新闻界出现了“三剑客” <ref>[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node80808/node80840/node98324/userobject1ai1623565.html 中国战时新闻界女"三剑客":放开"天足"走天下],东方网,2005-11-8 </ref>
1945年8月,她发表了轰动大后方的新闻特写《毛泽东先生到重庆》:“‘很感谢’,他几乎是用陕北口音说这三个字,当记者与他握手时,他仍在重复这三个字,他的手指被香烟烧得焦黄。当他大踏步走下扶梯的时候,我看到他的鞋底还是新的。无疑这是他的新装。”这期间,彭子冈还写了大量感情真挚细腻、文笔俊逸极富感染力的通讯、报告文学,如《官厅少年》、《老邮工》、《雪亮的眼睛》等。彭子冈从北平冲破了国民党守军的重重封锁,来到张家口,采写了《张家口漫步》等系列报道,最先生动地介绍了塞外这个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之后,人们怎样重整山河的实况。而在此以前,她对美国大兵强奸北大女生的“沈崇事件”和国际间谍川岛芳子案的报道,都无情地鞭挞了美、日帝国主义,也刺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痛处。有一次,国民党的一个高官在大庭广众面前向彭子冈发出威胁性的责问:“彭子冈,你的文章真有煽动力,你是不是共产党啊?”彭子冈冷笑了一声回答道:“承蒙高抬,您过奖了!”气得那位高官“哼”了一声,无可奈何地尴尬而去。他哪里知道,彭子冈就是以《大公报》为战斗堡垒的坚强的地下党员!
解放后,彭子冈担任了新创办的《旅行家》杂志主编 <ref>[https://www.sohu.com/a/300152726_736480 半边天 | 女神撑起的新传界 ],搜狐,2019-03-08</ref> ,也因这杂志的文责,使她受到了长时间的“左”的冲击和摧残。“四人帮”倒台后,《旅行家》杂志复刊,她复任主任编委,仍以不泯的热情和传神的笔触发表了《人之初》、《汽笛》、《塑象》和《姐弟情上的疤痕》等抒情散文。1980年突患脑血栓半身瘫痪,但她仍然充满顽强的生命力和工作热情,在儿子徐城北的帮助下陆续写出约30篇文章。1983年被特邀担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1984年病重期间,在病榻上口述成文约30篇文章10万多字,《记者六题》(其子徐城北记录),口述总结其从事新闻事业的经验。她依然主张记者要有“棱角”,“今天刮北风,大家都是北风派;明天刮南风,大家齐刷刷调转头,都变成南风派……难道不感到羞愧。”其著作还有《苏匈短简》、《彭子冈作品选》、《时代的回声》、《驰骋疆场的女战士》等。
1988年1月3日,彭子冈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center> 《中学生》杂志 </center>
<center>{{#iDisplay:j0351g1tpr6|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269,84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