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下大甲溪橋

移除 15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center>'''下大甲溪橋'''<br><img src="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6/16/1/4877217.jpg&x=0&y=0&sw=0&sh=0&sl=W&fw=1050"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vision.udn.com/vision/story/12206/3201662 圖片來自聯合報]</small>
|}
'''下大甲溪橋'''是位於[[台灣]][[台中市]][[大甲溪]]上的一座鐵路[[橋樑]] <ref>[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94809 大甲溪橋修補鋪平 10月底完工],自由時報,2016-05-29</ref> ,連接[[台中市]][[大甲區]][[大甲車站]]與[[清水區 (台灣)|清水區]][[臺中港車站]],1987年於舊橋上游。新橋重建,上游橋樑於大甲溪橋,下游橋樑於大甲溪橋。
== 沿革和設計 ==
===雙線化===
鐵路橋樑都是與公路橋樑共用橋墩,緊貼架設,鐵公路間僅有水泥橋欄區隔開來,也因鐵軌占用一半橋墩,使得公路橋面僅容單向車行,橋的兩端則各設有管制哨;偶而還會出現汽車與火車競走的畫面;六十年代,鐵公路運量漸增,加以原橋老舊,拓寬不易,新建的鐵公路橋樑不得不分家,原下大甲溪橋拆除。
本橋之公路橋面於1975年8月26日因公路改線而停用,[[大甲車站|大甲]]~甲南(今[[台中港車站|台中港站]])間路段包含本橋為其中一個區間<ref>交通部交通研究所:[[中華民國]]63年《交通年鑑》,[[臺北市]],1975年7月,頁152。</ref> ,故該局順勢將本橋原公路橋面改建,鋪設第2線鐵路,於1977年3月完成本橋雙線化。
==第二代橋==
戰後中華民國時期,於1956年3月14日至15日止,每日8時30分至12時封鎖本橋,抽換第59孔與第60孔鋼鈑梁。
另於1963年11月17日至19日,每日7時至10時20分封鎖本橋,將舊鋼鈑梁汰換為KS-15級新鋼鈑梁,封鎖時段內列車於兩端車站折返行駛。<ref>〈大甲溪橋需抽換鋼樑 鐵路[[大甲]]甲南段 明定時封鎖三天〉,《[[中國時報|徵信新聞報]]》,1963年11月16日2版。</ref>
==電氣化==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dp4Ci2h6yk&list=UUnDWeHFRmSv_I5lyTd2N3ww&index=154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350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133次彩繪普悠瑪 @ 大甲溪橋 }}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