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71
次編輯
變更
下頭份溪橋
,無編輯摘要
===第一代橋===
[[台灣鐵路]][[海岸線 (臺鐵)|海線]]自1919年8月1日開工興建<ref>岸線の概況}}〉,《[[臺灣日日新報]]》第8036號,1922年10月10日,第4版。</ref> ,該鐵路中港站(今[[竹南車站|竹南站]])至淡文湖站(今[[談文車站|談文站]])區間跨越[[中港溪]]的「下頭份溪橋」,建設於[[臺中線|山線鐵路]][[頭份溪橋]]下游側一旁,為16孔每孔跨度19.2公尺的上承式鋼鈑梁橋<ref>[[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第廿二年報(大正九年度)》,[[臺北市]],1921年。</ref> ,長307公尺,基礎為9.47至10.82公尺之沉箱,工程由技師島崎二郎負責,1922年4月完成鋼鈑梁架設,並隨著[[海岸線 (臺鐵)|海線鐵路]]於同年10月11日全線通車而啟用。
第一代橋橋台與[[橋墩]]採用紅磚砌築,橋墩墩身為[[橢圓]]形;鋼鈑梁採用[[大阪]][[汽車製造 (公司)|汽車製造合資會社]]的產品。橋梁下部結構完成後,以架梁列車牽引吊掛鋼梁放置[[橋墩]]頂端,費數日即完成上部結構。
==== 其他紀事 ====
第二代下頭份溪橋工程,一併改建了該橋前、後路段的下南港溪橋與若干小橋。
二代橋啟用後先維持單線行車,至2008年1月24日[[竹南車站]]至[[談文車站]]間[[复线铁路|複線化]]工程鋪設東主正線通車後<ref>[[中華民國交通部]]: 96年度《交通年鑑》、97年度《交通年鑑》,第三篇 鐵路,第一章臺灣鐵路,第一節路線,[[臺北市]]。</ref><ref>許洋豪:〈竹南=談文間雙線化〉,《[[鐵道情報]]》182期,[[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2008年3~4月號,頁4。</ref> ,本橋始成為雙線行車之橋梁。
==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