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康拉德·阿登纳

增加 10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康拉德·阿登纳.jpg|280px|缩略图|右|<big>康拉德·阿登纳</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419/ba4f15812038415eac236c3a09691d40.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09081582_120055487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康拉德·阿登纳 ''' (德语:Konrad Hermann Joseph Adenauer,德语发音:,1876年1月5日-1967年4月19日),前西德总理。生于 [[ 德意志帝国 ]] 科隆,逝世于西德莱茵-勒恩多夫(Rhein-Rhöndorf),二战前曾以 [[ 天主教 ]] 中央党身份担任科隆市长十几年,二战后在联邦德国担任第一任德国总理、德国 [[ 基督教 ]] 民主联盟党魁,著名 [[ 政治家 ]] 、法学家。
阿登纳以他的工作习惯和非凡的 [[ 政治 ]] 本能著称。他对以市场为基础的自由民主和反共主义的广阔视野表现出了极大的奉献精神。阿登纳是一位明智的政治家,他坚定地致力于以西方为导向的外交政策,并恢复了西德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他的目标是在有生之年将 [[ 德国 ]] 与西方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得即使是后来最平庸的继承人也无法将德国与西方分开。
阿登纳致力于将西德的 [[ 经济 ]]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的破坏中恢复到 [[ 欧洲 ]] 的中心地位,与他的经济大臣路德维希·艾哈德一起主持了德国经济奇迹。自1955年以来,他一直是在西德重建国家 [[ 军事 ]] 力量(德国联邦国防军)的动力。阿登纳反对敌对的东德,并使他的国家成为北约成员。
他曾是是魏玛共和国的主要政治人物,曾担任科隆市长(1917-1933)和 [[ 普鲁士 ]] 国务委员会主席(1922-1933)。
==德国总理==
战后1945年再度出任 [[ 科隆 ]] 市长。但没多久就被英国占领军解除职务。
阿登纳于1946年起任 [[ 英国 ]] 占领区新的政党基民盟主席,1950年至1966年任基民盟联邦主席。
1949年8月15日,73岁的阿登纳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参加战后西德联邦议院第一次大选,选后基民盟拿下31.0%选票成为最大党,随后在联邦总理的选举中,阿登纳在自己投自己情况下以一票之差,以73岁高龄当选联邦总理,组成基民盟—基社盟和自民党的 [[ 联合政府 ]] ,并主张西德倒向西方的同时尽量独立和与伙伴国的平等。
在外交方面,1951年占领条例修正后,西德联邦政府成立外交部,阿登纳出任西德第一任外交部长直到1955年。在外交部长任内与法国等同盟国和解,并得到时任[[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善意回应,提出舒曼计划。共同掌管成员国煤钢工业,并免除相关关税,并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促成西欧进一步经济合作。1955年与同盟国缔结巴黎条约,回复主权。对法国方面,阿登纳极力修补双方在二次大战的破裂关系,并与法国总统[[戴高乐]]交好,德法的友好关系导致1963年签订了德法合作条约(Élysée Treaty)。而对东德的外交政策,则奉行哈尔斯坦主义,宣示西德为德国唯一代表政权,对承认东德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除[[苏联]]外予以断交,并先后与南斯拉夫、[[也门]]断交。
在外交方面,1951年占领条例修正后,西德联邦政府成立外交部,阿登纳出任西德第一任外交部长直到1955年。在外交部长任内与法国等同盟国和解,并得到时任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善意回应,提出舒曼计划。共同掌管成员国煤钢工业,并免除相关关税,并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促成西欧进一步经济合作。1955年与同盟国缔结巴黎条约,回复主权。对法国方面,阿登纳极力修补双方在二次大战的破裂关系,并与法国总统戴高乐交好,德法的友好关系导致1963年签订了德法合作条约(Élysée Treaty)。而对东德的外交政策,则奉行哈尔斯坦主义,宣示西德为德国唯一代表政权,对承认东德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除苏联外予以断交,并先后与南斯拉夫、也门断交。 阿登纳在1949年、1953年、1957年、1961年的联邦议会选举中获得胜利,四度出任德国总理,担任长达14年,直至1998年才被同为基民盟的 [[ 科尔(1982]](1982-1998) 打破。
==下台==
从1959年左右,阿登纳的威信开始低下。1961年基民盟/基社盟在联邦议院选举中,虽然仍为最大党,但成绩不理想,加上阿登纳年事已高,阿登纳只好答应只当两年总理,于期中辞去总理职务。同年东德兴建 [[ 柏林墙 ]] ,阿登纳又因没在第一时间赶到西 [[ 柏林 ]] ,引起包括市长勃兰特在内的批评。最后于1963年10月15日任期中辞去总理职务,由经济部长路德维希·艾哈德接任。1966年阿登纳辞去基民盟主席一职。
1967年4月19日下午1时21分,阿登纳因 [[ 心脏病 ]] 发作死于自宅。死后于科隆大 [[ 教堂 ]] 举行国葬,埋在自家附近的墓地。
==视频==
247,5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