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番禺余荫山房

增加 87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余荫山房'''处于东南角北大街,距离广州约17千米。其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园占地总面积约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充分表现了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余荫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观。余荫山房(余荫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国家3A级景区。
[[File:余荫山房6.jpg|thumb|right|余荫山房6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1/02889d66b2aa46f1bb74b5ded1516471.jpeg 原图链接] [https://image.so.com/view?q= 图片来源于360图片网] ]] [
==简介==
余荫山房园地虽不足2000平方米,但亭桥楼榭,曲径回栏,荷池石山,名花异卉等,一应俱全。园景可分为东、西两半部,西半部以长方形石砌荷池为中心,池南有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池北为主厅深柳堂。堂前庭院两侧有两棵苍劲的炮仗花古藤,花儿怒放时宛若一片红雨,十分绚丽。深柳堂是园中主题建筑,是装饰艺术与文物精华所在,堂前两壁满洲窗古色古香,厅上两幅花鸟通花花罩[[栩栩如生]],侧厢三十二幅桃木扇格画橱,碧纱橱的几扇紫檀屏风,皆为著名的木雕珍品,珍藏着当时名人诗画书法。隔莲池相望,有“临池别馆”呼应,夏日凭栏,风送荷香,令人欲醉。
[[File:余荫山房8.pg|thumb|right|余荫山房8 [http://tpic.home.news.cn/xhForum/xhdisk002/M00/0B/11/wKhJDVT1ebcEAAAAAAAAAAAAAAA310.JPG 原图链接] [https://image.so.com/view?q= 图片来源于360图片网] ]]
==造园背景==
余荫山房始建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历时5年,于同治八年(1869年)竣工。山房故主邬彬,字燕天,是清朝举人,官至刑部主事,任七品员外郎。他的两个儿子也是举人,因而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之说。邬燕天告老归田,隐居乡里,聘名工巧匠,吸收苏杭庭园建筑艺术之精华,结合闽粤庭园建筑艺术之风格,兴建了这座特色鲜明、千古流芳的名园。为纪念先祖的福荫,取“余荫”二字作为园名。与余荫山房紧贴相通的建筑就是善言[[邬公祠]],是邬家的祖祠。
[[File:余荫山房9.jpg|thumb|right|余荫山房9 [http://n.sinaimg.cn/sinacn08/87/w1012h675/20180505/0258-fzyqqir1453605.jpg 原图链接] [https://image.so.com/view?q= 图片来源于360图片网] ]]
==造园手法==
2001年06月25日,余荫山房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File:余荫山房10.jpgthumb|right|余荫山房10 [https://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1501/22/c51/2207249_1421918803049_mthumb.jpg 原图链接] [https://image.so.com/view?q= 图片来源于360图片网] ]]
==文化历史==
行到回廊深处,便是远近闻名的“玲珑水榭”了。它环水而立,是园内第四所建筑俗称“八角亭”。水榭呈八角形,八面全是窗户,结构高雅。这样一来,既能八面通风,又可以八面观景。对于八角亭的八景,有一首五律诗概括得很好,那诗就是:“丹桂迎旭日,杨柳楼台青;腊梅花开盛,石林咫尺形;虹桥清辉映,卧瓢听琴声;果坛兰幽径,孔雀尽开屏。中国园林建筑艺术风格独特,强调诗情画意。“玲珑水榭”之所以远近传名,就因为它既有诗情,又有画意。余荫山房真不愧为园林之宝,如果要寻找历史文化的根源,余荫山房就是一所不可不游的岭南庭院!
[[File:余荫山房11.jpg|thumb|right|余荫山房11 [https://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1501/22/c51/2207260_1421918805739_mthumb.jpg 原图链接] [https://image.so.com/view?q= 图片来源于360图片网] ]]
==规划重建==
29,00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