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西盟佤族自治县

增加 1,67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西盟佤族自治县'''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思茅市]]西部的阿佤山区,地跨东经99°18′至99°43′,北纬22°25′至22°57′之间,其东、东北、东南部与[[澜沧县]]接壤,南部与孟连县相接,西、西北部与缅甸联邦共和国山水相依,国境线长达89.33公里,县城驻地距省会昆明864公里,距思茅293公里,境内东西横距40公里,南北纵距60公里,总面积1353.57平方公里。2016年末,西盟佤族自治县总人口为94721人,其中佤族占71.6%。辖5个镇、2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勐梭镇勐卡路1号。<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622004/9270RtEj5r5wqTcimtb9C5ZwTIa9WzDweZi6znvYzAbXNkwoCSq_vcK4RxZCZcDWXJowEmzwExbq2x1hVToVTeGfYaCOavC2WrQJYG8xfTlKGDq-O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引用日期2018-01-04] </ref>
[[File:西盟佤族自治县4.jp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eac4b74543a9822664b457c08182b9014b90ebe4?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g_7,image_d2F0ZXIvYmFpa2UxMTY=,xp_5,yp_5 原图链接]]]
西盟佤族自治县地处怒山山脉南段,属中高山峡谷地带,河流属[[怒江]]水系,受[[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河流属怒江水系,有大小河流80条。<ref>[http://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DAWX200804001037.htm 知网] </ref>
2019年4月3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西盟佤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622004/d383jrpY1P4_od6EusyCifqbzc0DL-P3OdO2ybw0pWYzUI92CZOrd2Tuh28sahhQmRT_WrmnU6j-V9aa6YEzFyMNtyzCIT1ka1cQMcQZF6H7 腾讯网,引用日期2019-05-01] </ref>
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名单公布,西盟佤族自治县获组织创新奖。<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622004/d00d6w1wgAV1L3xuLd0ulRR4od2F41onpMfk9N88ElMUkQ4ozbcwpDk-JQTj-8S4kD7BnI7Qb4OLsxydq0z9RDYRPjIE9eEgmH9a-JcFq3ib7Z-caFMKla7zSA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9-09-20]] </ref> [[File:西盟佤族自治县5.jp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279759ee3d6d55fb28ebcf5d62224f4a20a4dd98?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g_7,image_d2F0ZXIvYmFpa2U5Mg==,xp_5,yp_5 原图链接]]]
*'''中文名称''':西盟佤族自治县
===名称由来===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钦加盐运使衔署镇边直隶抚彝府即补正堂王右下山照封李通明为“西盟土目”,西盟一名始见。西盟一名历来含义有三种说法。一说,西盟为拉祜族语,“西”为金子,“盟”为地方,即产金子的地方。二说,西盟即立盟誓约得名。清同治年间拉祜族首领三佛祖从澜沧移佛教,护教上清政府统治较薄弱地方西盟,借佛教掩护,以神灵化身出现,于佛殿山盖佛房、建白塔,并从[[怒江]]、[[丽江]]、[[临沧]]、[[澜沧]]和[[缅甸]]的[[勐班柯]]、勐兴威请来[[拉祜族]]、[[傈僳]]等若干部落几千户,由三佛祖召集本地和外来的大小头领于佛房烧香磕头,求神拜佛,歃血盟誓,确立了三佛祖为首领的氏族部落领主政教合一的政权,从而统治西盟。三佛祖二世李通明继位,仍利用佛房立盟誓约,并以武力向外扩地,同时举行一年一度烟会,对外扩大影响,巩固其统治,势力渐大,故名西盟。三说,西盟是传教的地方,西盟一名的由佛教经典中“须弥”术语之转音,“须弥”曾经写为“西明”,后写为“西盟”。以上三种说法,多倾向于第一种说法。<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622004/b56eRIMIIfIanBKxClyegWA0PC0Y3Gt7KUYOk0BoaflTdTou47H6rfLXeqcYg3c94gqBVvCorLLI31wY0Z_ICrPJy_8KbmpJYvJVPC_Z 普洱新闻网,引用日期2018-01-04] </ref>
===建制沿革===[[File:西盟佤族自治县6.jpg|缩略图|居中|[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9825bc315c6034a810c2ce66c013495409237630?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g_7,image_d2F0ZXIvYmFpa2U5Mg==,xp_5,yp_5 原图链接]]]
西盟地区西汉时,为古代[[傣族]]联盟国家“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属地。
洪武十七年(1384年),麓川国归附明朝、其控制区域设麓川平缅宣慰司;今西盟地属麓川平缅宣慰司、仍由“勐卯龙”君长节制。永乐四年(1406年),明朝分麓川平缅宣慰司地设孟琏长官司(辖今萨尔温江以东的掸邦地及澜沧江以西的澜沧、孟连、西盟等地);今西盟县境属孟琏长官司。宣德三年(1428年),麓川平缅宣慰司脱离明朝、恢复麓川国;正统四年(1439年),麓川国东征兼并孟琏长官司;今西盟县境又属麓川国。
正统六年(1441年)、正统七年(1442年)、正统十三年(1448年),明朝三征麓川,孟琏长官司复置,今西盟县境属孟琏长官司。正德十六年(1521年)以后,孟琏长官司废置[8];万历十三年(1585年),孟琏土官归附明朝、复设孟琏长官司;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孟琏土官归附东吁王朝;今西盟县境随孟琏土官一起夹在明朝与东吁王朝之间。[[File:西盟佤族自治县7.jpg|缩略图|右|[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0d338744ebf81a4c14fd250cdc2a6059242da62c?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g_7,image_d2F0ZXIvYmFpa2U5Mg==,xp_5,yp_5 原图链接]]]
康熙元年(1662年),孟琏土官归附清朝、其控制区域设孟连长官司,隶永昌府;今西盟县境属孟连长官司。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孟连长官司升级为孟连宣抚司,隶永昌府;今西盟县境属孟连宣抚司。[[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孟连宣抚司由永昌府划予顺宁府;今西盟县境仍属孟连宣抚司。
1965年3月,西盟县改为西盟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下设1个镇(西盟镇),7个区(马散区、新厂区、中课区、力所区、勐梭区、翁嘎科区、岳宋区)。 <ref>[西盟佤族自治县志编撰委员会.《[[西盟佤族自治县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ref>
==自然资源==[[File:西盟佤族自治县9.png|缩略图|左|[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7a899e510fb30f24f4d3ffc6c395d143ac4b03ad?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g_7,image_d2F0ZXIvYmFpa2UxNTA=,xp_5,yp_5 原图链接]]]
===生物资源===
西盟佤族自治县林地面积85.16万亩,占土地面积41.9%。森林覆盖率为37%,活立木蓄积量298.21万立方米。植被复杂多样,树种类有40多料100多种、以壳斗科树种为主。其中草药399种、蕴藏量约123万千克。其中,苔藓类1种,蕨类植物16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380种。
===民族===
截至2015年,西盟县有汉族、佤族、拉祜族、傣族、彝族、哈尼族等2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9336人,占总人口的94.7%;民族自治地区主体自治民族(佤族)人口67519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6%<ref>[普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普洱年鉴·2016[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11:347.]</ref>
==经济==[[File:西盟佤族自治县10.jp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2fdda3cc7cd98d1026a971d62a3fb80e7aec90d3?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g_7,image_d2F0ZXIvYmFpa2U5Mg==,xp_5,yp_5 原图链接]]]
===综述===
2016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实现生产总值12.2294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160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401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15.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7733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11.5%。三次产业比重为23.0:21.6:55.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94元,比2015年增长8.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35元,比2015年增长10.8%。<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622004/7e149qIkaVj-AatPtqZmSx8EHLcRdquaSUX6Cm5rDV8owYDieKIVoHzKQYr1TBCK4Gz2TucdmF0eefinonRjKtjEU_2VnJ_39rQRAxHQklYRnBdPT0mzjc7XlgekIhmNTc-EGtAeT2laxB-pCdG_5pJ8LJcq52d5uFg 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普洱市西盟县,引用日期2018-01-04] </ref>
中缅边界西盟段全长89.33公里,以河为界69.815公里,以山为界19.515公里。起点自土邦美山的1938高地,终点至南卡江与格浪秧河交界处,共竖6个号9棵界桩(178-183号界碑)。
1978年1月,组建西盟边防工作站,先后设立5个边防工作站。1980年1月1日,组建西盟边防武警大队。<ref>[西盟佤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西盟佤族自治县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315-316.]</ref> ==风景名胜== [[File:西盟佤族自治县11.jp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b2de9c82d158ccbf3be2c7dd12d8bc3eb03541fe?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g_7,image_d2F0ZXIvYmFpa2U4MA==,xp_5,yp_5 原图链接]]]
===木依吉神谷景区===
木依吉神谷景区主要景观有“榕树”、“木依吉神像”、“岩画”、“人头桩”、五“神潭”等。位于西盟县城城南、勐梭龙潭附近的密林中。距县城约五公里。<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622004/258f6yNLv6oZ51B0Jct_J7CdSwK0aZQhZmuyGEpoEwuZFefMI4PEda05A-FN6mR1BDa1R0mPL5GesDMddSLlRig-ZA 云南西盟木鼓网,引用日期2018-01-04] </ref>
===佤山榕树王===
佤山榕树王位于澜沧县至西盟县公路-募西线K48公里处,距新县城约12公里。榕树高约60余米、[[树冠]]直径长约100米、下垂气生根20多棵,宽幅达50多米,形成别具特色的独树成林景观。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622004/cf13ykkK5Ngd2daOL-1ZwsTNeAqrMK4WwuAR5_-qNbe3raTgTutlft6LjUGnKAv69bPc3d_oHW_Z90m4dV1W_-a6Rg 云南西盟木鼓网,引用日期2018-01-04] </ref>
==历史文化==
===民俗节庆===
====佛房新米节====
====祭月====
集体的祭月活动结束后,便开始了各家各户的祭月。人们将装满祭品的蔑桌拾到屋外高高的山岗上,在老人的带领下向月亮跪拜三次,将新米、铜锅酒洒向天空。人们围着蔑桌,吹响芦笙,跳起摆舞,欢庆丰收的喜悦。临走时,一人拿一个梨,象征与丰收幸福永不分离。
====民族风情====[[File:西盟佤族自治县12.jp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d788d43f8794a4c202db95cc05f41bd5ac6e3958?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g_7,image_d2F0ZXIvYmFpa2UxNTA=,xp_5,yp_5 原图链接]]]
西盟佤族是最早世居于阿佤山中心区的民族。自称“瓦”、“安瓦”、“布饶克”、“勒瓦”等。“瓦”、“安瓦”、“布饶克”意为住在山上的人,“勒瓦”意为看守大门的人。民国时期,当地汉族、拉祜族、傣族称“阿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本着各民族一律 平等原则,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报经国务院批准,1963年正式定名为佤族。<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622004/2e2dDeZQlEQwbbnzi60Ft_VeZ2P3kFwv2MxfmKj22kezNRhHqHbFTuFdxTsPCPQnSbo1da5yyod6z1jdo1B6KBwLkA 云南西盟木鼓网[引用日期2018-01-04]] </ref>
====司岗里====
佤族的起源,在佤族中广泛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佤语“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为人是从石洞里出来的,此石洞位于今缅甸岩城区巴格岱大寨附近的一片原始森林里,距西盟县城30余公里。至今佤族仍把他视为“圣地”,在宗教活动或背诵寨史、家谱时,都要把“司岗里”紧密联系起来,“司岗里”的传说,各地解释大同小异,但西盟的佤族都把他视为人类祖先的发祥地。<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622004/338esQ-8rAog_p3gkSV3Cfy-GOpo0XjV7pS_fp1ogtjOQRhadGDL5luSwexwTPdWSyJ71BFRGjcvpi8lUE--75AgxrJizc0GCg-Piw 云南西盟木鼓网,引用日期2018-01-04] </ref>
====藤索桥====
藤索桥,是西盟佤族、拉祜族在江、河通道上搭建的桥梁,过去用结实粗大的树藤作索引,用竹、木枝杈作栅栏,中间搭上几优木头相互连接建成。西盟南康河、[[锡古河]]、[[南锡河]]、南卡江上都有这一类桥梁。
====木鼓房====
42,5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