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4
次編輯
變更
海 子
,無編輯摘要
海子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当时即被称为“北大三诗人”之一。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勤奋,才华横溢地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结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其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余首优秀抒情短诗,《太阳七部书》,即诗剧《太阳》、诗剧《断头篇》、诗剧《但是水,水》、长诗《土地篇》、第一合唱剧《弥赛亚》、仪式和祭祀剧《弑》、诗体小说《你是父亲的好女儿》。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以及各类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教材。
海子在创作初期受朦胧诗人 [[ 江河 ]] ,特别是 [[ 杨炼 ]] 的影响,形成了诗歌创作的方向之一“史诗”的创作。这些长诗创作,虽然评论界对其有不同的看法,但无论其宏深的文化背景、宏大的艺术结构,还是其鲜活的奇崛的语言,都显示了海子的诗歌天才,对于这些巨构的解读,将使海子杰出的现代浪漫主义诗人形象日益突显出来。但受到读 者普遍欢迎的是海子的抒情短诗。这些抒情短诗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最为触目惊心的是海子对生命存在的那种锥心泣血的体验和对太阳、河流、草原、大地、历史这些本原意象的痴迷。在海子的诗里,有对珍贵的人间生活的眷恋,有对“幽深而神秘”的存在的沉思,有对爱情来临的幸福礼赞,也有对失去爱情时的痛苦凭吊。当阅读《活在珍贵的人间》、《你的手》、《写给脖子上的菩萨》、《草原上》、《海子小夜曲》时,那些热烈而汹涌的诗情就扑面而来。但这似乎还不是海子诗歌最动人的地方,要体会海子最具个性和才情的诗歌内涵,就需要阅读《亚洲铜》、《麦地》、《麦地与诗人》、《五月的麦地》、《祖国》、《黎明》等诗。
== 主要作品 ==
=== 波婉 ===
他的爱情 ,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场灾难,特别是他初恋的女孩子,更与他的全部生命有关。这个在他生命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的女性叫 [[ 波婉 ]] 或者B。
她是海子在法大当老师时候的学生之一,她活泼可爱,对自己诗人的老师异常崇拜。后来他们大胆地相爱相恋,海子度过了他人生中一段最美好难忘而快乐诗意的时间,他为波婉写下了包括《历史》、《中午》、《埋着一只为你祝福的杯子》、《写给脖子上的菩萨》、《打钟》等等抒情小诗,寄托对波婉浓烈的爱意。期间他还写下了如《亚洲铜》等现在脍炙人口的篇什。但最后由于家庭及社会的种种原因,他们的关系逐渐疏远。在伤痛间海子写下了《浑曲》、《肉体》、《我感到魅惑》等诗歌。
=== 白佩佩 ===
在海子的诗歌生命中,一股比较恒久和稳定的支持和鼓励力量来自 [[ 白佩佩 ]] 或者P。这个比海子年纪大,而且已经生儿育女的女人,一直充当着海子的情感港湾,以及精神的依托者的角色。她欣赏海子的诗歌才华,她在海子的影响下重拾起自己诗意的笔,她为海子开解情感的死结……他为这个红颜的姐姐写下了大量的诗歌,最著名的有《美丽的白杨树》、《日记》等等。她曾经多次被海子拥抱着,曾经为海子而跟家人闹矛盾……但白佩佩毕竟是理智的,她能体会海子的快乐和痛苦,她甚至能为他提供一种依靠,她为此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知道并感谢海子对她的一往情深,但她不能背叛自己的丈夫和儿女……所以每次她都非常自责,她总是“发怒”,用姐姐的语气迫使海子“放开双手”——最后白佩佩迫于外界尽量减少了和海子的单独往来,但即便如此,她依然是海子由始到终最依赖的女性。
=== 安妮 ===
=== 诗芬 ===
海子对 [[ 诗芬 ]] 或者说S的情感是 [[ 白佩佩 ]] 希望培养的,但事实上并没有成功。 [[ 诗芬 ]] 是海子失去 [[ 波婉 ]] 后最直接的一个情感寄托,她成熟稳重,深爱着海子,为海子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但她缺乏诗意,海子却不喜欢这点。他知道 [[ 诗芬 ]] 对自己的爱,也努力试图去培养这段感情,他曾为她写下了《献诗——给S》、《不幸》,但他失败了,这段时间他正和四川的 [[ 安妮 ]] 交往甚密…… [[ 诗芬 ]] 的离开对海子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这时间他也只一心投入到自己长诗的写作之中……
=== 芦花 ===
=== 李华 ===
如果说“ [[ 波婉 ]] ”、“ [[ 白佩佩 ]] ”、“ [[ 安妮 ]] ”、“ [[ 诗芬 ]] ”和“ [[ 芦花 ]] ”在海子心目中是以人的形象出现,那么“ [[ 李华 ]] ”或者说L的出现形象则是神。海子很崇拜西藏文化,他觉得诗人 [[ 李华 ]] 是西藏文化的代表,对她抱着崇高的敬意,甚至把她说成是“雪域的女神”或者可以这么说 [[ 李华 ]] 是海子唯一崇拜的一位中国近代诗人,他甚至跪倒在 [[ 李华 ]] 面前要求让他在她房内留宿一宿,要完成“心行合一”,但遭到 [[ 李华 ]] 的拒绝……海子和 [[ 李华 ]] 的亲身接触大概就那么的一次,他因而写下《黑翅膀》、《我飞遍草原的天空》等。
海子对情感的信念很大程度上是寄托在精神层面的,甚至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天马行空:譬如在诗歌《麦地》写到的“妻子们兴奋地/不停用白围裙擦手”——“妻子们”显然是海子的内心表露,他的情感寄托不是一人的;又譬如《四姐妹》同样蕴藏着这样的情感“我的美丽的结伴而行的四姐妹/比命运女神还要多出一个”——“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 “四姐妹”大概指的就是海子一生中最牵挂的4个女人——波婉、安妮、诗芬和白佩佩。整个结局,作为诗人的海子都是悲剧性的,他的生命出现过快乐和温存,但一切最终回归悲剧——海子的悲剧,爱情的悲剧。
海子失踪了两天,3月26号,政法大学校方打开了海子宿舍的门。房间明亮干净,蓝色窗帘依然微微透光,书架整理过了,7卷本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摆在书桌显眼处,没来得及修改的手稿,都被塑料绳捆成小捆,放在从家乡带来的小木箱里,摆得一丝不苟。捆扎的塑料绳被仔细编成了麻花辫的样式。5封“遗书”放在抽屉里。
海子卧轨自杀,身边有最后一封遗书,他否认了前5封“遗书”,写道:“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在后来不断衍生的神话里,海子肠胃里仅有的几瓣橘子成为太阳的象征。神话里说,橘子在他手上,不偏不倚被火车斩为两半,就像海子的身体一样。
'''西川说法
'''
另外就是海子生前好友诗人 [[ 西川 ]] 的说法。有关海子之死,西川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文章是《纪念》,做为海子的朋友,海子死后他又全面编辑过海子的诗歌作品,也许他的一些说法是最为可靠的。另外一点就是,当由于海子的死引发了众多青年诗人的自杀事件(这里面包括另一位北大诗人戈麦和更为有名的顾城)之后,西川又写了《死亡后记》,较为客观地分析了海子自杀的几种原因,并提醒青年诗人不要仿效海子的行动,好好珍惜生命。这也表现了诗人西川的良好社会责任感。
'''相关分析'''
根据 [[ 悠哉 ]] 在专著《海子诗歌研究》中的分析,海子生前考虑过八种自杀方式,分别见诸他的诗作。第一、二、三、四种,是“投水”、“斧劈”、“上吊”和“开枪”。在《自杀者之歌》中,海子提及前四种方式:
'''自杀者之歌'''
=== 海子传记 ===
散文家 [[ 苇岸 ]] 在他回忆海子的文章里曾经这样写道:“关于海子,我们应该做的还有很多:世上应该有一部《海子全集》,应该有一本海子传说。”而20多年以后,人们所看到的便有了这样三本书: [[ 燎原 ]] 的《海子评传》、 [[ 余徐刚 ]] 的《海子传》、 [[ 周玉冰 ]] 的《海子诗意人生》。
这三本书中燎原的评传是直接对 [[ 苇岸 ]] 这段话的呼应,而后两本书则有了一些为神化海子而推波助澜的成分。因为这两本书里包含着太多臆造的东西了,因此也饱受异议。一方面人们渴望海子回到他最真实的生活里,另一方面又在有意或无意中将其神化。譬如在余的书里,反复说到海子卧轨的铁轨是”天梯“,是通往天堂的,说海子生与死是同一天等等。而西川在《死亡后记》一文就曾经明确表态地“如果海子真的那样,肯定脱不了演戏的勾当”。
=== 海子墓 ===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26年前的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的铁轨卧轨自杀。在海子去世25周年的忌日,很多读者纷纷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诗人,在网上贴出“怀念海子和那个纯真年代”等相关文章。
其中,《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还向网友贴出海子的经典诗句,并号召网友读海子的诗歌,“今天,再读一读这些诗篇吧!在很少有人写诗的年代,这是对诗人最好的缅怀。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 == 参考资料 ==:1. "天才诗人"海子去世25周年 网友纷纷读诗纪念 . [2014-3-27]2. 海子25周年祭:一个时代的离去 . [2015-4-3]3. 人物简介 . [2015-4-3]4. 海子去世时带的四本书 . [2016-3-23]5. 海子自杀前最后的生命轨迹:自责酒后伤恋人心 . [201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