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齐云山

增加 6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齐云山是一处以摩崖石刻、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景区。1981年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1993年被国家林业部命为国家森林公园,1994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又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家地质公园”荣誉,2005年,齐云山被国务院批准被国家旅游质量评定委员会评为“AAAA级景区”。与黄山南北相望,风景绮丽,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因较高峰廊崖“一石插天,与云并齐”而得名,乾隆帝称之为“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它由齐云、歧山、万寿等9座山峰组成,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艺术观赏性强,科研价值高,在江南众多的风景名胜区中别具一格。齐云山与黄山南北相望,风景绮丽,各树一帜,古人云:“黄山白岳相对峙,细看从来无厌时”。齐云山景点集中,物产丰富,交通便捷,气候宜人,是华东地区一著名游览胜地。
齐云山,与黄山南北相望,风景绮丽,素有“ '[[ 黄山 ]] 白岳甲江南”之誉。齐云山又是道家的“桃源洞天”,为著名道教名山之一,是一个集道教宫观、摩崖石刻、丹霞地貌、徽派民居、湖光山色于一体的山岳风景区。全山为典型丹霞地貌,赤如朱砂,灿若红霞,以山奇、水秀、石怪、洞幽著称。景区面积110平方公里,以山奇、水秀、石怪、洞幽著称,共分月华街、云岩湖、楼上楼三个景区。三十六奇峰,峰峰入画;七十二怪岩,岩岩皆景。有奇峰36座,怪岩44处,幽洞18个,飞泉洞27条,池潭14方,亭台16座,碑铭石刻537处,石坊3个,石桥5座,庵堂祠庙33处,真是丹岩耸翠,群峰如海,道院禅房为营,碑铭石刻星罗棋布。山奇、水秀、洞幽,林木、道观点缀其间,碑铭石刻星罗其布,素有“ [[ 江南 ]] 第一名山”之誉。<ref>[http://www.nettvl.com/Item/3169.aspx| 休宁齐云山AAAA景区] </ref>
名传四海的齐云山吸引了宋相海瑞、理学家朱熹、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药物学家李时珍、哲学家王阳明、以及近代著名文学家郁达夫等文人雅士纷至沓来,寄情峰岩,赋诗题词,树碑为记,成为后世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加之唐宋元明以来,道教在齐云山的香火旺盛,更使得齐云山跻身全国道教名列,以致被称为“江南小武当”。千百年来,齐云山丰厚充盈的人居文化与壮丽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谐共存,看成全球人类与黄鲸和谐共生之典范。
齐云山石刻主要分布在洞天福地、真仙洞府和紫霄岩,洞天福地,青苔满壁,2个倒趴狮子面面相觑。此处有栖真岩、忠烈岩、寿字崖3处摩崖石刻,“寿”字石刻高九尺九寸,宽六尺六寸,正好合周易卦数,暗喻阴阳和合之理,仙洞府拥有很多洞、宫,供奉的从观音、八仙、真武帝、18罗汉到龙王等,佛道同体,彼此共敬。这里几乎没有一块闲石,石刻见缝插针,林林总总,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山体,形成了书法盛宴,看的人眼花缭乱如痴如醉, [[ 张三丰 ]] 于齐云山羽化,墓室安于齐云山洞天福地祠后天然岩洞内。“真身内藏”青石墓碑高100公分,宽50公分,立于墓前。原墓原碑“文革”时被造反派捣毁,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历史上齐云山道教主持闭关和接待贵宾的场所。由于葫芦顶部的结构类似一顶峨冠,人在壶中就有了加官进爵的美好寓意。公元1618年正月28日,因大雪徐霞客没法继续下面的行程,而接受了当时的主持汪伯化的邀请,在此饮酒谈玄。;<ref>[http://qiyunshan.sunriver.cn/newsitem/278004434 | 齐云山的绝美风景] </ref>
http://qiyunshan.sunriver.cn/newsitem/278004434 齐云山的绝美风景  == 景区介绍==
'''云上天街:'''
'''山水太极'''
齐云山生态环境良好。山下横江是 [[ 钱塘江 ]] 、富春江及新安江的源头,从黟县吉阳山一路奔腾而来,至齐云山下山水回环,与两岸的八卦田一起构成了一幅天然太极图,登封古桥横卧其上,联通阴阳,彰显了道家取法天地大道之理。山下蜿蜒东去的江叫横江,她是新安江两大源头之一,因她流经新安江、富春江和钱塘江而如海,故有“三江源”之称。横江奔流至此山水回环,与两岸的冲积平原构成了一个山水太极。而横江就是太极的阴阳分割线。由于中国人的地理观是江之南山之北为阴,所以我们所处这边的冲积平原就是太极中的黑色部分,而江对面就是白色部分。齐云山古称白岳,最高海拔只有585米,却因其一年之中有着260天的云海,明嘉靖皇帝赐名“齐云山”。而能形成如此奇特的天象景观,恰恰是得益于我们眼前这个山环水曲、藏风聚气的风水环境。它的云海生成之后每每离地面只有七八十米的高度,厚度却达150米。彼时立于此处,所见亭子下方一片苍茫,白云怒涛;远山隐隐,状若仙岛;头顶蓝天,旭日暖阳。
'''寿字岩'''
唐朝的栖霞真人更是曾在齐云山的栖真岩修行。其中的洞天福地更是景色颇为壮观。寿字岩上的寿字出自[[慈禧太后]]的手笔。太素宫是最大的一座宫殿。每年在这座宫殿中都会举行,盛大的道家法事。[[玉虚宫]]处在齐云山的紫霞崖下。它是由明代正德年间的王泰元所创建。主位上的神像为真武大帝,唐代,距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山上的宫殿,寺院,阁楼共有108处。道观27处。道教的绘画与摩崖石刻外加碑文,在此地更是达到了数以千计。清代乾隆皇帝,曾赞誉齐云山的美景。
齐云山道教沿革开始逐渐兴盛,明嘉靖(1522~1566年),万历(1573~1620年)年间发展到鼎盛时期,兴建宫,观,道院,祠,殿及 [[ 神仙洞 ]] 府百余处,真武圣殿被重修,增建配殿及钟,鼓二楼,宫阙壮丽,嘉靖帝敕名为“玄天太素宫”,并亲题“齐云山”匾额。《齐云山志》载有唐元和四年(809年)歙州刺史韦缓建石门寺于石桥岩,宋祥符元年(1008年)建密多院于白岳山南,直到南宋宝庆丙戌年(1226年),道士余道元来齐云山,创建佑圣真武祠(真武圣殿,真武阁),齐云山道教才有了明确的记载。次年,请内相程铋题“云岩”二字刻于石,为齐云山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宋咸淳二年(1266年)朝廷下令正式建筑道院,奠定了齐云山道教沿革的基础。
古往今来登临齐云山的文人雅士,如朱熹、[[唐伯虎]],徐霞客、 [[ 曾国藩 ]] 、郁达夫等都曾留下佳句名篇,或镌刻丹崖之上,或立碑幽洞之中。齐云山石刻现存537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南第一名山”之誉。该山道教始于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至明,道教盛行,香火旺盛,故成为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被清乾隆帝题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民国时期,宫观道院尚有很多,香火旺盛,月华街一带香客游人摩肩接踵。(公元1412—1417)间,张三丰频繁往来于武当山、齐云山两座道教名岳之间,为振兴道业卓有建树,一时间“玄帝香火,日在武当夜在齐云”成为现实中的神话。
唐朝乾元年间(758-760),明代道教盛行,齐云山香火极旺,被称为“道教第一山”。齐云山是我国道教名山之一,原被列为七十二福地之内。道教称大地名山间仙人所后胜地为福地,故齐云山又称“福寿山”,为道家所命名。名传四海的齐云山吸引了宋相海瑞、理学家朱熹、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药物学家[[李时珍]]、哲学家[[王阳明]]、以及近代著名文学家郁达夫等文人雅士纷至沓来,寄情峰岩,赋诗题词,树碑为记,成为后世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加之唐宋元明以来,道教在齐云山的香火旺盛,更使得齐云山跻身全国道教名列,以致被称为“江南小武当”。千百年来,齐云山丰厚充盈的人居文化与壮丽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谐共存,看成全球人类与黄鲸和谐共生之典范。
1,0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