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南三島

增加 7,56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南三聯島堤圍可謂是南三人民的生命線。 它用母親般的臂膀,保護著南三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這裡自古以來便是水土肥美,讓候島眷戀的一方淨土,古稱" 鷺洲島 "。
南三島的各稱也許是從“南三部(都)”演繹而來的。
明清時南三屬高州府 吳川縣“南三部(都)”,過去這裡不止三島,一共有11個小島,(當時包含特呈島 ,但該小島今屬霞山區管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築提把10島連成一大島。
 
 
自然地理
南三島,原為十個分散的小群島,自然環境優美,曾是白鷺等大群海鳥覓食棲息的好地方,故歷史上民間又曾稱鷺洲島。 南三島有巨大的地緣優勢,扼湛江港 ( 廣州灣 )進出口的咽喉。 建國後圍海造田,十島相連,成為一個大島。 並在沿海沙灘上營造起防護林帶。 全島地勢平緩,建有貫島公路、碼頭、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
島內自然資源豐富,氣候溫和,冬暖夏涼,是湛江市郊的一塊淨土。
 
 
地理位置
南三島,地處中國大陸最南端的地級市 —— 湛江市東南部的海岸線上。
政區地名稱南三鎮,鎮政府駐地白沙圩。
位於北緯21°8′~21°141′,東經110°8′~110°38′之間,總面積123.4平方公里。
在全國排在台灣島 、 海南島 、 崇明島 ( 上海 )、 舟山島 ( 浙江 )、 平潭島 ( 福建 )、 東海島 ( 湛江 )之後,是中國第七大島, 湛江市第二大島,也是廣東省第二大島。
 
 
南三諸島地理概況
據清光緒 《 吳川縣志 》“全境圖”記載:南三都是由北顏島、田頭島、南滘島、鳳輦(niǎn)島、地聚島、巴東島、五里島、黃村島、調東島、北涯島、 特呈島等11個小島和部分陸地組成。
隨著歲月的流逝和流沙的堆積,地聚島與巴東島之間自然連接了起來。 而在調東島、北涯島兩島之間自然沖積而成的蟛蜞墩島卻逐漸擴大和堆高,形成一個新島。
後來, 特呈島於1971年從南三群島析出,為了在方便島民出入的前提下,又不徹底封鎖湛江港航道(廣州灣航道),故聯島工程只在其餘10島進行。
 
 
其一、燈塔島
清代稱北顏島。 1898年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侵占大清國廣東省高廉道高州府 吳川縣南三都廣州灣後,在沙頭嶺上建有燈塔,人們隨之把北顏島成為燈塔島。 燈塔島位於南三都群島的東端,為十島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島。 東臨中國 南海 ,西臨田頭島,南隔廣州灣與硇洲島、東海島相對,北與乾塘鎮隔海相望。 南北走向,呈帶狀,南北最長16公里,東西最寬4公里,面積約4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47.1公里。 土質多為白色或黃色濱海沙土,每當大風,白沙飛揚,炎熱夏天,流沙滾燙,寸步難行。 對外交通在莫村高沙底有渡船與大陸(乾塘)相通。 廣州灣口有廣州灣渡與硇洲、東海島相聯。 對內,由燈塔島的滘脊村到田頭島的快活村之間可徒步涉水而過,是島內的主要交通要道。 在島上有倫興、坡塘、沙腰、沙頭、沙頭寮、雷錫、天九倉、垉(páo)城頭、禮同、滘脊、邊環、中環、芷寮環、下永南、上永南、姓遊村(龍宮溝)、山塘(黑山塘)、南六、青訓、新溝、新溝上垉(páo)寮、新溝下垉(páo)寮、大辣、蒲蘆塘、新基、陳村、陳村垉(páo)寮、蘇村、黃村、黃上、李村、梁村、北頭寮、林村、塘𡰪(dǔ)、莫村等36條自然村,居民大多以漁業生產為主,是南三島漁業的主要產地。
 
 
 
其二、田頭島
田頭島是舊南三群島的第二大島。 位於燈塔島與南滘島之間。 東與燈塔島相鄰,西近南滘島,南臨廣州灣 ,北與坡頭鎮博立村隔海相望。 田頭和燈塔兩島稱為南三島東水。 南北走向,呈扇形,南北最長9公里,東西最寬5公里,面積約29平方公里。 土質多為黃色或棕灰色濱海沙土,農田比較肥沃,是南三島糧食主要產區。 島內有田頭圩,清代田頭(fàn)設在島上,駐兵把守海防,為廣州灣口岸要塞。 對外交通在北端的圍嶺村海邊有“石角渡”通往大陸的坡頭鎮。 對內到南滘島,在一般潮水下可涉水步行過海。 在島上有老梁、新村、長興、嶺兒(南豐)、藍田、鄧屋、北合、下木渭、垌口垉寮、垌口垉、快活、蚊子江、龍盛境、廟兒、木渭、白沙圩、埡(實際為土字邊加碰字的右邊)蛇、久恭灶、橫兒、田頭、田頭圩、沙木桐、嶺腳、新定、垌尾、東邊塘、麻弄、米稔下、南頭塘、米粘坡、米粘、竹根、圍嶺、磚窯、譚村等3條村莊(圩)。 居民以農業為主。
 
 
 
其三、南滘島
位於田頭島之西,鳳輦島之東。 其西南端南灶陳村與巴東島的地聚上村相望,南北走向,呈帶狀,南北最長5公里,東西最寬1.5公里,面積約5平方公里,南滘島以西各島屬南三西水。 土質多為濱海沙土,耕地少而又貧瘠,居民過去多以煮鹽、曬鹽、採海為生。 對外交通要過“北灶尾渡”,才到大陸的坡頭鎮。 對內到田頭,鳳輦島可涉水徒步而過。 在島上有南灶陳村、南灶中村、南灶廟兒村、南灶羅村、謝垌村、新鄉村、滘脊村、北灶上村、北灶中村、北灶垉(páo)寮村、北灶尾(尾興)村等11條自然村。
 
 
其四、鳳輦( niǎn )島
位於南滘島與巴東島之間,其西北與五里島相鄰,南與巴東島的地聚相望。 南北走向,呈帶狀。 南北最長3公里,東西最寬1.5公里,面積約4平方公里。 四周均為淺海,到南滘島或巴東島可涉水徒步而過。 島上有風輦村和霞瑤村,島以風輦村為名,稱為鳳輦島。 土質多為濱海沉積物形成的黃色濱海沙土,島上居民以農為主,兼煮鹽、曬鹽、採海為生,是南三島鹽業生產主要產地。
 
 
 
其五、巴東島
位於南三島的西部,其東為鳳輦島,西為調東島、北涯島,南臨湛江港灣海面,北靠五里島。 南北走向,呈半環狀,南北最長6公里,東西最寬2公里,面積約11平方公里,是南三島第三大島。 島上有巴東圩,土地干旱貧瘠,東部多為濱海沙地,西部多為黃色磚紅壤土,湖村一帶原有一片原始森林。 島上有上木歷、下木歷、南興(南罩)、巴東、巴東圩、上黃其、下黃其、淡水沖、路西、上坡、彭屋西、麻林、新和(新屋兒/新屋仔)、新華(新溝華)、大坡、北海兒(北海仔)、上垌、禾地坡、湖村、地聚下村、地聚中村、地聚上村等22條自然村(圩)。 居民以農業、採海為生。 島上交通相對便利,東在淺水時可徒步涉水過風輦島,北有“五里渡與五里島相聯,西有“調東渡”過調東島。此外在湖村灣和新和村的灰爐底均有船通往霞山(古稱海頭)與大陸交通。
 
 
 
其六、五里島
位於南三島的西北端,東為吳川 鑑江出口海面,西與黃村島相鄰,南為巴東島,北隔南三河與坡頭鎮相望。 東西走向,呈長橢圓形,東西最長5公里,南北最寬2公里,面積約為7平方公里,周邊長8公里,與大陸距離1.5公里。 島上有條五里村,島以村為名,因而叫五里島。 土地貧瘠乾旱,多為淺海沉積物形成的黃色濱海沙土。
 
 
其七、黃村島
其八、調東島
其九、蟛蜞墩島
其十、北涯島
1,6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