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艾迪特·皮雅芙

增加 2,864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艾迪特·皮雅芙(Édith Piaf,1915年12月19日-1963年10月11日),原名艾迪特·乔凡娜·加雄(Édith Giovanna Gassion),是法国著名且…”
艾迪特·皮雅芙(Édith Piaf,1915年12月19日-1963年10月11日),原名艾迪特·乔凡娜·加雄(Édith Giovanna Gassion),是法国著名且受众人爱戴的女歌手之一。

1915年12月19日皮雅芙出生于巴黎的贫困家庭,父亲是马戏团团员,母亲是街头歌手。父母离异后,因为母亲无力抚养,父亲又加入军队,只好让她跟着经营妓院的外祖母在巴黎长大,从小就接触社会最底层的人群。皮雅芙身材矮小,只有142公分,这也是她的艺名“小麻雀”(La môme)的由来。她的作品多是其悲剧一生的写照,最著名的歌曲包括《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1945年)、《爱的赞歌》(Hymne à l'amour,1949年)、《我的老爷》(Milord,1959年)和《我无怨无悔》(Non, je ne regrette rien,1960年)。中年以后,皮雅芙因为车祸的伤害,染上注射吗啡止痛和酗酒。1963年10月11日,皮雅芙因肝癌死于格拉斯,终年48岁,她的朋友尚·考克多(Jean Cocteau)也于同一天逝世。法兰西共和国为她举行了国葬,使她成为国家的标志。法国人亲切地称艾迪特·皮雅芙为“小姑娘”(la Môme),2007年上映的电影《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则反映了她悲剧而传奇的一生。

==死亡==

艾迪特·皮雅芙于1963年10月11日因为肝癌死于蔚蓝海岸Plascassier,终年47岁。当时她已经有好几个月都处于意识没有完全清醒的情况下。艾迪特·皮雅芙的遗言是“你要为这一生做的所有事付出代价”。艾迪特·皮雅芙最终与女儿一起葬于拉雪兹神父公墓中,并吸引许多民众前往。虽然天主教巴黎总教区因她的生平拒绝为她举行安魂弥撒,她的葬礼还是吸引超过100,000名歌迷参加。艾迪特·皮雅芙博物馆(Musée Édith Piaf)于1977年开张。

==生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她认识了知名世界中量级冠军拳击手马塞尔·塞尔当,他们双双坠入情网(尽管塞尔当时有妇之夫),并成为国际新闻。后来塞尔当于1949年10月27日乘搭法国航空公司飞机准备前往纽约时,飞机却在亚述尔群岛坠毁,塞尔当不幸遇难身亡。

艾迪特·皮雅芙于1951年与歌手查尔斯·阿兹纳吾尔(Charles Aznavour)一起遭遇到车祸,伤及两根肋骨,并导致她于治疗期间对吗啡和酒精成瘾。后来她的健康状况每日愈下,开始出现不自觉颤抖,更多次在舞台上昏倒。她于1952年7月29日嫁给了歌手Jacques Pills,但是后来于1956年离异。艾迪特·皮雅芙于1962年与希腊理发师迪奥法尼斯(Theophanis Lamboukas)结婚,他的年纪比皮雅芙还要小20岁。迪奥法尼斯于1970年去世后也葬于拉雪兹神父公墓。
249,2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