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蜀山湖

增加 1,71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蜀山湖</big> '''|-| [[File:蜀山湖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align= light|中文名称; 汶上 蜀山湖 位于汶运交汇的南旺镇东南部,老运河以东,南至任城区长沟镇,东至康驿镇的邵庄、苏桥、北至刘楼乡辛海、徐老庄和汶河堤,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0公里,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其东北部盛产芦苇。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汶上县蜀山湖宽;东西宽10公里
东西宽10 占地面积;约150平方 公里
长;南北长15公里|} 占地 汶上'''蜀山湖'''位于汶运交汇的南旺镇东南部,老运河以东,南至任城区长沟镇,东至康驿镇的邵庄、苏桥、北至刘楼乡辛海、徐老庄和汶河堤,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0公里,总 面积 约150平方公里,其东北部盛产芦苇。
==序言介绍==[[汶上]]蜀山湖位于汶运交汇的南旺镇东南部,老运河以东,南至任城区 沟镇,东至康驿镇的邵庄、[[苏桥]]、北至刘楼乡辛海、徐老庄和汶河堤, 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0公里,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其东北部盛产[[芦苇]]。
目录1基本简介2历史人文3民谣村庄4 蜀山湖 剿匪记5旅游看点折叠编辑本段基本简介汶上 沿岸以捕鱼为生的渔民的民间歌谣。说到 蜀山湖 ,它 位于 汶运交汇的 长沟北部,因 南旺 柳林闸 二三里有座蜀山而得名。蜀山湖开掘于明朝,是白英“ 旺分水”后建的济漕运的“水柜”。湖面积9999顷,堤长100多里 与古 运河 以东 水壤相连 西接 至任城区长沟镇 旺湖 东至康驿镇的邵庄、苏桥、 至刘楼乡辛海、徐老庄和汶河堤 望梁山八百里水泊 ,南 北长15公里 俯十二连洼和马场湖。苇海菱荡 东西宽10公里 水丰鱼肥 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烟波浩淼 其东北部盛产芦苇 气象万千
折叠编辑本段 == 历史人文==蜀山湖开掘于明朝,是白英"南旺分水"后建的济漕运的"水柜"。湖面积9999顷,堤长100多里,与古运河水壤相连,西接南旺湖,北望梁山八百里 [[ 水泊蜀山湖日落蜀山湖日落 ]] ,南俯十二连洼和 [[ 马场湖 ]] 。苇海菱荡,水丰鱼肥,烟波浩淼,气象万千。<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5a78720102w0es.html 大运河蜀山湖和分水口_Acot一杯茶] , 新浪博客 2015-10-3 </ref>
据明万历戊申年始编 [[ 《汶上县志·方域志》 ]] 载:"邑之湖为南旺即古之大野泽也。中为长堤。漕渠贯之,划而为三,在漕渠之西曰西湖,其东曰蜀山湖周围65里,水涨出长沟减水闸入马坊湖",因湖中有蜀山而名。
解放后,由于1957年和1964年两次大水灾,后经政府治水还田,蜀山湖退水还耕。在上世纪70年代,长沟人民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为扩田整地,将蜀山湖30多华里的南大堤全部平掉,改为耕地。但在曹林村北尚有原湖堤残存。
[[File:蜀山湖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折叠编辑本段 == 民谣村庄==
鹰张的鹰,邵庄的绠。
后陈的会罱鱼,刘庄的淜大星。
[[ 太平庄 ]] 的张卡子,小店子丝网乱哄哄。
辛庄的推虾网,寺前铺的搬大罾。
这是蜀山湖沿岸以捕鱼为生的渔民的民间歌谣。
蜀山湖沿湖村庄很多: [[ 长沟 ]] 、回林、杨胡李、后陈、曹林、后刘、翟赵付、大分崔、 [[ 党庄 ]] 、苏桥、胡坑、江庄、付沟、英张、邵庄、 [[ 牛村 ]] 、小店子、辛庄、太平庄、庄户、寺前铺等,村民均"靠水吃水",以打渔为生。其中湖内的刘庄人,更是捕鱼捞虾的能手。从前人们戏谑刘庄:"四面环水,一面朝天。多吃鱼虾,少见人烟。"刘庄人自己也说:"打一千,骂一万,干了篙头断了饭。"
蜀山湖里的刘庄,想当年是个很美丽的地方,有碑文为证:"北接汶壤,南通洞庭。东贯泰山之胜气,西映运河而盘桓"。万顷碧波汹涌,十里浊浪排空。蜀山风光于水底,四时之色于人间。
刘庄村内有一五圣庙,院中古槐荫地,垂柳依依,四外野荷林立,苇蒿处处,芦荻缭绕,水草丛生。观不尽的兰菱芡实,听不完的鹤唳鸥鸣。炊烟挂夕阳,渔歌唱晚舟。五圣庙庙门两侧有碑文唱道:仙坛依绿水朝霞烟里开福地,幽苑绝红麈湖山光中藏洞天。
[[File:蜀山湖3.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折叠编辑本段 == 蜀山湖剿匪记==1946年1月,济宁第一次解放后,残余兵匪、特务和恶霸纷纷出逃。窜至微波荡漾、 [[ 芦苇 ]] 丛生的蜀山湖一带的共有十多股,700余人。他们抢劫商民,勒索财物,绑架、暗杀共产党员,残害无辜百姓,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农耕生产。虽然经过冀鲁豫第七军分区和县大队的集中清剿,但仍未能彻底消灭。5月,匪首恶棍 [[ 陈德山 ]] 从济南秘密潜回济宁,网罗残部,组织"黑杀团",破坏党的基层政权和群众工作,致使反动势力更加嚣张,人民生活一天不得安宁。<ref>[https://www.360kuai.com/pc/979a9ae4f504b10a8?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汶上蜀山湖剿匪记!] , 快资讯 2020-04-16 </ref>
为震慑敌胆,保民平安,1946年5月15日,蜀山特区工作委员会成立。针对敌情,在特区工委路忠的领导下,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清剿盘踞在蜀山湖一带的土匪、特务。特区工委辖运河、湖南、 [[ 湖东 ]] 、湖北四个分委。特区在军分区十九团和邻县革命武装的配合下采取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方法,摧垮了大股土匪,开辟了湖东区,控制了湖南区,同时开展减租减息,除奸铲霸的斗争,蜀山湖一带出现了平安祥和的新局面。先后有41个村庄建立了农会,21个村庄建立了民兵组织。6月下旬,剿匪部队大部调出。分散隐藏的土匪、特务和恶霸乘机猖狂报复,卷土重来。十天左右,暗杀20多名革命积极分子。特区工委针对敌人的破坏活动,发动群众,自卫联防,展开了积极的对敌武装斗争。
1946年7月底,根据情报获悉,陈德山带领一百余人躲藏在蜀山湖孤岛 [[ 刘庄村 ]] 。济宁县大队,公安机关于8月1日下午,配合冀鲁豫军分区十九团一部从济宁出发,冒雨乘船40余只出兵蜀山湖,迅速包围匪巢。激战一个多小时,击毙匪徒30余人,俘获60余人,缴获长枪70余支,短枪8支,解救被绑架的农会会员20余人。匪首陈德山及零星残匪乘夜黑逃遁。直至1951年2月,公安机关在 [[ 哈尔滨 ]] 一带将陈德山抓获,并押解济宁处决。
1946年9月,国民党重占济宁。特区工委并入济北县,济北县党政机关和武装人员撒至蜀山湖一带开展游击斗争,发动群众一手拿枪,一手分田,开展土地改革和保家保田运动,并领导县大队多次击溃出城骚扰之敌。
1947年7月12日,国民党重兵进攻蜀山湖解放区,济北县委被迫转移。12月济北县委率县大队返回,向老运河一带的敌人主动出击,骚扰驻城敌兵,摸排土匪恶霸,振奋了士气,提高了对敌斗争的胜利信心,打开了对敌斗争的反攻新局面。
1948年7月,济宁第二次解放,树倒猢狲散,溃散的国民党军残部结股为匪,与国民党安插的武装特务相勾结,妖言惑众,扰乱民心,危害政权。12月在剿匪指挥部的指挥下,在济宁北湖(含蜀山湖)一带蜀山湖蜀山湖 清剿武装匪特,逮捕了土匪头子 [[ 邵士康 ]] [[ 吴大香 ]] 等二十余名匪特,致使蜀山湖一带兵匪无踪,人民安宁。[[File:蜀山湖4.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旅游看点==
折叠编辑本段旅游看点
面积近二千顷的蜀山湖,湖面苍天阔水,物产丰富,蜀山和蜀山寺屹立在碧波荡漾的湖中,具有神奇色彩。
传说中蜀山为古代三大山之一,状如 [[ 蘑菇 ]] ,占地20亩,山上百花争妍、苍松翠柏、曲经通幽、柳底茑转、花间蝶飞、山水相映、千古风雅万种情。
秀丽的湖光山色和灿烂文化吸引了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商贾游人。
蜀山寺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传说是有南方一富家举子进京应试,自恃才情出众,离家前曾向同窗夸下海口,不料三榜出示,名落孙山,无颜返乡,见蜀山清静宜人,把所带银票兑出银两,在此建寺出家。
颜体镏金的"蜀山寺",匾额高悬在门楼上,面南而立,朱漆圆钉大门,虎头门环,两块汉白玉门枕玲珑剔透,雕刻精细。寺院内翠竹亭立,柳暗花明。主建筑为三十殿堂"圣母殿、 [[ 释迦牟尼 ]] 殿、宗鲁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蜀山虽小,但由于其屹立在风光优美的蜀山湖中,又有香火盛旺的蜀山寺和名声广远的蜀山会,宛如 [[ 海市蜃楼 ]] ,胜过世外桃源,故而久负盛名。== 相关视频 ==<center>{{#iDisplay:g030744ezcl|480|270|qq}}<center>大湖飞歌蜀山区海选赛</center></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