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移除 1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中国大陆]]官方称其为阿拉伯也门,是曾在也门西北部存在的一个国家(1962年到1990年),因其首都[[萨那]]在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首都[[ 亚丁]] 的北边,所以简称北也门。
==历史==
1918年[[奥斯曼帝国]]崩溃后,北也门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也门穆塔瓦基利亚王国。
1962年9月27日,受[[ 联合阿拉伯共和国]] 总统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影响的革命者废黜了新加冕的国王穆罕默德·巴德尔,控制了萨那,建立了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由于共和国成立后,未有效清除巴德尔残余势力,这次政变即标志着北也门内战的开始。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 军队 ]] [[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埃及)援助,沙特阿拉伯和[[约旦]]支持[[巴德尔]]的保皇军队,反对新成立的共和国。共和国派比较得人心占据着北也门大部,王室派只占据北也门与沙特阿拉伯接壤的北部山区。1963年,[[埃及]]派出了4万大军,1966年后增至6万(另传说8万),支持共和国派。冲突周期性地持续到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埃及军队撤走。
1968年,保皇党包围萨那后,交战双方领袖达成和解;[[沙特阿拉伯]]遂在1970年承认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北也门内战就此结束。
1978年2月,继任总统艾哈迈德·侯赛因·加什米总统组成了新的议会,议会中部落首领和新兴的[[商业]][[资产阶级]]占多数。1978年6月24日加什米总统也遭暗杀。萨那指控南也门总统鲁巴伊是暗杀阴谋的幕后策划人。这一事件以及对南也门的指控,致使南也门统治阶层发生分歧。两国关系再度紧张,边界事端时有发生,直至1979年2月斗争公开化,双方七年后再次大规模交火。这一斗争一直延续到北也门新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和南也门主席阿卜杜勒·法塔赫·伊斯梅尔在[[科威特]]会晤,达成一致意见,重新执行旨在通过各种步骤恢复两国统一的1972年协定。
1980年代,北也门取得了不少成就,并在为北也门人民奠定民主基础方面实现了稳步的跃进。国家依靠对话作为统治手段和施政方法。积极的对话在生活诸领域的建设中起着作用,使北也门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所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进步:马里卜省建成了第一座炼油厂,日处理原油10000桶,满足了北也门需求量的20%。重建位于马里卜省的历史上著名的马里卜大坝,使[[ 农田]][[ 灌溉]][[面积]]从1970年的2201公顷增加到1985年的6520公顷,这是北也门实现粮食自给的重大步骤。1986年,国家为扎玛尔省遭受[[地震]][[灾害]]的人民提供了必要的设施,如[[学校]]、[[医院]]、[[清真寺]],还分配给他们住房。建立了[[萨那大学]]和多所院校、医院、健康中心、[[电站]];铺设了现代化的[[公路交通网]];还确定了一批振兴[[农业]]、[[工业]]、其它[[服务]][[行业]]的发展项目。
==统一==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