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龙虱

增加 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龙虱</big> '''
|-
| [[File: 龙眼姜1311532734.jpg.jpg|缩略图|居中|[http://image100www.360docwiki8.com/DownloadImguploadfiles/2016ZoomImg/102009-12/1303/82130289_10 311532734.jpg.jpg 原图链 接][http接https://www.360docwiki8.com/content/20/0305/15longshi_76798/41768703_897007974literature.shtml html 来自360图书馆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big>long shi</big> '''
|}
亦称潜水甲虫(diving beetle)或真水生甲虫(true water beetle)。 鞘翅目(Coleoptera)龙虱科(Dytiscidae)肉食性、水生甲虫,4,000多种,捕食的生物从昆虫到比自身大的鱼都有。龙虱成虫呈长卵流线形,扁平,光滑,背面拱起,后足扁平刚毛发达。触角为丝状,共11节,下颚的触须较短。常见个体大小为10至20毫米,部分物种身长可达35毫米以上 。龙虱的成虫和幼虫均以肉食性为主,喜食水中昆虫、孑孓、小鱼、 [[ 蝌蚪 ]] 等,部分亦属植食性和腐食性。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当它们见到灯光时便飞向高空,趋向光源。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3~45mm,卵型或长卵型,前端略窄,黑色或深棕色;头部略扁,头部缩入前胸内;体背腹面拱起,复眼突出,触角丝状,11节,下颚须短;足3对,前足小,后足侧扁,有长毛。后足为游泳足,后基节与后胸腹板占据腹面的一大半,胸部腹面无针刺。
龙虱的腹部上面长有两排气管的开口,叫做气门,气管是贯通全身的组织。龙虱的 [[ 鞘翅 ]] 和腹部间都储存着空气,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气管供给体内的各组织需用。气门的口上生有很多钢毛,就象一个”过滤器‘’让空气通过,滤去杂质。空气不仅进入气管,还有一部分会留在鞘翅下面和腹部之间的空隙中,形成一个气泡。当龙虱潜到水中的深处时,就带着这部分空气,仿佛是带着一个“氧气罐”。当这个“氧气罐”里的氧气耗尽时,龙虱就会停在水底食物的枝叶上,微微翘起那对长长的后足,从鞘翅下面挤出一个气泡,这个气泡越变越大,拖在腹部的末端,这是龙虱用来进行呼吸的另一个“ [[ 氧气罐 ]] ”。在这个气泡里,氧气已经被消耗得很稀薄。不过,由于在水中溶解的氧气很多,同时由于压力较强,水中的氧气就会渗入气泡里面。龙虱的气管同气泡中的空气是相通的,渗入气泡的氧气就会不断地流向气管,供龙虱呼吸之用。当龙虱需要游泳的时候,它就会把气泡缩回去,而当它停止的时候,它就又会重新挤出一个气泡。
=生物特性=
成、幼虫都生活在静水或流水中,少数见于卤水或温泉内,均能捕食软体动物、 [[ 昆虫 ]] 、蝌蚪或小鱼。幼虫尤其贪食。成虫有趋光性,成虫的臀腺能释放苯甲酸苯、甾类物质对鱼类和其它水生脊椎动物有显著毒性,可危害稻苗和麦苗。
龙虱幼虫及成虫均为水栖,捕食小鱼、虾、蝌蚪等水生小动物,产卵在水生植物枝上、叶上。幼虫体细长,头大,有眼6对,触角短,6~9节,上颚尖锐、弯曲,内有孔道,能吸食动物汁液,有3对胸足,幼虫老熟时入水边泥土中化蛹,之后逐渐蜕化为成虫。
龙虱又称水龟子,为龙虱科各大小种属的统称,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肉食亚目龙虱科,是新兴食用的珍贵水生昆虫,生活在 [[ 田野 ]] 、水沟、小溪等水体中。它在水能游,出水能飞,并有很强的趋光性。成年龙虱体型椭圆,长约3厘米左右。龙虱个体大小不一,呈流线体,以肉食性为主,也兼食植物性等,尤其善于捕捉水中的小鱼虾和水生昆虫为食。
=生活习性=
龙虱习性:肉食性,凶猛贪食。说它凶猛,是因为不仅吃小鱼小虾小虫蝌蚪,连体积比自己大几倍的鱼类、蛙类也会去攻击捕食,一昼夜吃掉10多只蝌蚪都不足为奇。
成、幼虫都生活在静水或流水中,少数见于卤水或温泉内。在我国主要产于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福建和湖南、 [[ 湖北 ]] 等省区。龙虱在全世界分布广泛,北至格陵兰,南至南乔治亚岛都有其分布。
龙虱是怎样繁殖生育后代的呢?到了性成熟发育期,雄龙虱便追赶雌龙虱,用它前足跗节基部膨大的圆形吸盘(抱握足)吸附着雌龙虱光滑的鞘翅前部两侧,并爬到雌龙虱体背进行交配。由此看来,龙虱还是雌雄异型呢(雌龙虱前足无吸盘)。雌龙虱把受精卵产在水草上,靠水的温度孵化出小幼虫。小幼虫没有贮气囊,只靠体内气管贮存很少空气,所以在水中的潜伏时间不能太长,要经常游到水面,将腹末的气管露出水面排出废气,吸入新鲜空气。龙虱幼虫以小鱼、蝌蚪等动物为食,但它没有明显的嘴,上颚也没有嚼碎食物的功能。它的上颚是中空的,基部有一分泌消化物质并连着口腔和食管的小洞,靠近尖端有一个吸取液体食物的小洞口。捕到猎物时,它首先从食管里吐出有毒液体,通过空心的上颚,注入猎物体内,将其麻醉,同时吐出具有强烈消化功能的液体,将猎物体内物质稀释,然后吸食经过消化的物质。所以,龙虱幼虫的取食消化方式称为肠外消化。
===潜水本领===
人类的水下作业或深海考察,一般是由 [[ 潜水员 ]] 完成的。潜水员需要携带氧气和一套设备,才能维持比较长时间的水下工作。昆虫中也有很多潜水能手,龙虱就是其中杰出的一类,它能长时间潜入很深的塘底。即使冬季,它也能在很厚的冰层下的水底长期潜伏,不会因缺氧窒息而死。寒冬过后,冰层融化,它才结束水下越冬潜伏生活,开始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动。它的祖先原在陆地生活,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动而演变为水生,所以它还保留着祖辈呼吸空气的特征。在龙虱鞘翅下面有一个贮气囊,这个贮气囊有着"物理鳃"的功能,当龙虱在水中上下游动时它还起定位作用。龙虱停在水面时,前翅轻轻抖动,把体内带有二氧化碳的废气排出,然后利用气囊的收缩压力,从空气中吸收新鲜空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水中多很多倍,因此水生 [[ 昆虫 ]] 在长期的进化演变过程中,学会了各种吸取空气的办法。龙虱依靠贮存的新鲜空气,潜入水中生活。当气囊中氧气用完时,再游出水面,重新排出废气,吸进新鲜空气。
=种群分布=
在我国主要产于广东、广西、 [[ 海南 ]] 、福建和湖南、 [[ 湖北 ]] 等省区;黑龙江省的松嫩平原也有出产( [[ 齐齐哈尔 ]] 、大庆等地均有),当地称水老瘪,吉林省有6~7种。市场龙虱来源大多依靠捕捉野生资源,由于水域污染和人为滥捕,故数量日渐减少,以致市场供不应求,导致价格较贵。
==视频==
{{#ev:youku|XMzgyMzUxMzc3NgXNDM3NjI0NTQ0|640|center|<big>生于70年代</big>龙虱|frame}}
==参考资料==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61,2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