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關渡自然公園

增加 8,65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關渡自然公園─北台灣賞鳥天堂===
關渡自然公園有賞鳥的天堂,北台灣最後一塊淨土的美號,北部候鳥集結最多的地點-鬆軟泥濘,提供鳥類棲息,政府為保護這一塊濕地,故將公園規劃為保護區、自然教育區、景觀區與休閒區。賞鳥旺季每年10月~3月,為北部候鳥集結最多的地點,本島可見的四百多種,在這裡曾出現二百餘種,足見鳥類資源的豐沛。其他沼澤特有植物相、招潮蟹、彈塗魚<ref>[https://www.travelking.com.tw/tourguide/scenery185.html 關渡自然公園-TRAVEL KING旅遊導覽]</ref>
 
 
===成立緣起===
「關渡自然公園」位處淡水河及基隆河的交會口,自古以來,即是重要的候鳥棲地。然而滄海桑田的變換、經濟巨輪的干擾,溼地生物的棲息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故自民國70年起,就有保育人士要求政府成立保護區,保護這裡豐富的生態。經過各界保育人士十餘年的努力,民國85年臺北市政府為保留臺北市最後一塊濕地淨土而成立關渡自然公園。民國90年12月1日起,「關渡自然公園」即由臺北市政府委由《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來經營管理,延續當初催生保育關渡濕地的熱情。
 
 
 
===經營願景===
2001年12月1日起,「關渡自然公園」由臺北市政府委託,交由累積40年環境保育及教育推廣經驗的台北市野鳥學會經營管理,成為全臺首座完全委託民間經營管理之生態保育區。臺北市政府也期許台北市野鳥學會以一個非營利的民間組織,透過數十年來對這塊溼地關懷之情化作積極的行動,結合更多國內外學術與企業的資源與力量,營造出臺北地區難得的溼地生態環境。期使這片珍貴棲地上的生物有一處安全、美好的園地,並達成在首都地區溼地及水資源保育及教育的共同目標。
 
 
願景一:關渡自然公園是多樣原生溼地元素與環境的「大自然博物館」
關渡自然公園擁有面積不大的場館展場,對關渡人文及溼地主題呈現相當簡單的展示設施。但是戶外的自然環境,豐富溼地生態成為最豐富的館藏資源與最佳展示空間。完整呈現關渡原生環境的溼地元素,作為教育、休閒以及文化展現的良好場域。因此關渡自然公園積極進行下列工作:原生植栽的重新引入、讓各生態池重新晶化及復育、親蟹步道施作、生態展示缸水域環境模擬及水下呈現、搭配季節主題的生態展示、水質改善模場、教育水田區的開設、導讀解說牌的設置等。
 
 
未來期待結合更多的資源,透過更完善的溝通方式,整合並發展各項體驗活動和解說活動,提供更多元的學習素材與資料,期待關渡自然公園呈現給民眾的內涵可以擴及到:植物所啟動的生態網絡、生物的環境適應、埤塘溼地的保育與生態、潮汐營力的影響、水中生物的觀察與保育、生態工法、河川水質與環境品質、水稻田文化等。而這樣的展現將是大臺北地區難得一見,以自然環境為主要資源特色的自然生態型博物館。
 
 
願景二:關渡自然公園是「國際級濕地環境教育中心」
關渡自然公園在過去12年的經營,已然是個可探索的、豐富的、可親近的環境學習場域。許多民眾在此處重新讓童年自然環境的美好記憶呈現,也有更多孩子透過自然環境學習經驗,而找到不同的開心與激勵。來到此處的大小朋友可以透過眼見、耳聽、手觸等多元親身體驗,認識溼地功能及生命力。而豐富有趣又多樣的環境教育活動,讓民眾認識大自然神奇的智慧,並且深刻地明瞭環境中所有元素是如此美麗,如此和諧共生。
 
 
關渡自然公園的發展,不會僅以臺北市民的環境教育場域為滿足,更以國際公認的重要亞洲溼地中心為目標。目前關渡自然公園已是世界溼地(WLI)的一份子,也是許多亞洲及中國成立新環境學習場域的重要仿效對象。未來更將透過國內外專業人士指導以及政府機構的支持,勢必成為臺灣地區環境學習場域的最佳典範。甚至將透過環境教育法的公告施行,藉環境教育基金以及臺北市政府的支援,將讓關渡自然公園成為另外一個臺北市民引以為傲的地方。
 
 
在這裡無論是正規型的學校教育,或非正規型的社會教育,皆可以在關渡自然公園產出,更多的民眾得以透過關渡自然公園學習與體驗溼地種種美好事物,更成為學校教師推動環境教育活動、政府推動環境教育研習以及機關團體進行環境教育訓練的充電教室及協力幫手。
 
 
===大臺北的生物樂園-關渡濕地===
你知道,關渡是個怎麼樣的地方嗎?也許,你曾經來過關渡堤防賞鳥,也許,你曾經到過關渡宮拜拜,吃過廟口的小吃。關渡濕地位於北台灣淡水河和基隆河的交會處,距離淡水河出海口約十公里。多樣化的生態環境,也讓動、植物形態與種類也相對地豐富。
 
 
老關渡原本是北台灣地勢較低的大平原,潮來潮往的原因也造就了濕地的地形,自然的生態豐富;一畦畦油綠的稻田、飽滿的稻穗讓農民溫飽,魚蝦貝類舉手可得,漁民生活自足自滿,也因為鴨子食物充足,還造就了風靡至今的關渡鹹鴨蛋。由於食物豐富,周圍的山脈擋住了寒冷的東北季風,台灣又正好位於太平洋鳥類遷徙路線中。種種因素的堆積,使得關渡受到候鳥的青睞,更是東亞大陸邊緣候鳥遷徙的重要駐足之地
 
 
而現在來到關渡,擁有豐富自然景色及重現關渡許多過往的關渡自然公園,有台北市最後一塊濕地淨土,擁有「城市之腎」、「城市之肺」等稱號,是鳥兒、昆蟲、螃蟹、彈塗魚、青蛙、各種魚蝦貝類最溫暖的家,總共有200種以上的植物及830種以上的動物在這裡活動,隨著季節的更替呈現多樣的風貌,不必費心遠走,在台北近郊就可以同時體驗自然生態及歷史人文。接下來,就讓我來帶領你穿越時空認識關渡吧~
 
 
===台北最早開發的地方&「東亞鳥類第一人」史溫侯===
台北盆地的開發,便是由淡水開始。由於陸路不便,充滿瘴癘及番人,不論是西班牙人、荷蘭人,或是漢人,在開墾台北盆地的時候,都是從淡水河的出海口開始,慢慢往內陸墾殖。關渡位於淡水河三大支流最後的匯流處,距離出海口淡水又近,因此成為開發初期重要的城鎮之一。
 
西元1860年,滿清政府打了敗仗簽訂「北京條約」,其中一條是開放港口通商,而台灣的淡水也名列其中。在這之後,許多西洋的探險家、博物學者才能夠到台灣來進行研究,一睹神秘的福爾摩沙的風采。這些人當中,有一位英國博物學家,名叫史溫候(Robert Swinhoe)。
 
根據劉克襄先生在《關渡生命》書中的描述:……史溫候進入淡水河時為四月,正是水鳥北返棲息的高潮季節。他不僅記錄了六隻罕見的朱鷺(日本已定為保護鳥,臺灣則早已絕跡),同時看見數以萬計的水鳥與野鴨飛舞滿天,鳴聲不斷。在此之前,史溫候曾在臺灣南部作過鳥類調查。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眼前的景觀。後來,他認定這裡是臺灣最大而且完整的沼澤地帶。史溫候不僅看到河下游生長著紅樹林,上游還有一處地形複雜的沼澤區,而這個沼澤區就是關渡。
 
 
===數十年的催生,無數人的努力-關渡自然公園正式運作===
民國90年市府將關渡自然公園正式委託台北市野鳥學會接管關渡自然公園,並且以「100%盈餘回饋及100%虧損自負」進行經營管理:只要台北鳥會經營賺取一分錢都捐入關渡自然公園戶頭,相對的,不論虧損幾百萬也都是由台北鳥會自行吸收虧損。
 
 
現在來到關渡自然公園,你可以觀察發現,明明是濕地,為什麼會有高低起伏如波浪般的地形?原來腳底下踩的坡地其實都是當初被堆出的建築廢土,除了鋼筋、磁磚外,還曾經挖出被單、浴缸…等令人意想不到的東西。關渡的過往及現今是個很具意義的歷史教材,也希望藉此地的種種故事告訴大家,要愛護、珍惜我們生存的環境!
 
 
關渡自然公園除了深耕自然,你還可以看見我們保留、重現許多老關渡的人文回憶,已讓許多台北的大小朋友初嚐過插秧、收割、綁圍籬等等各種「老傳統新體驗」了呢!下回有空,來關渡走走吧!
 
 
===關渡自然公園成立四大宗旨—保育、教育、研究、休閒===
保育:復育濕地生物生態的多樣性,提供鳥類棲息環境
 
研究:成為北部濕地生態研究及監測中心
 
教育:成為北部主要濕地環境教育中心
 
休閒:提供自然生態體驗及休閒場所<ref>[https://gd-park.org.tw/about/23 關渡自然公園-成立緣起]</ref>
8,291
次編輯